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哮喘患儿血清中IL-8、IL-25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期组和临床缓解期组血清中IL-8及IL-25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P<0.05).结论 IL-8、IL-25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和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6、IL-8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哮喘控制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清IL-6、IL-8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免疫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辛苍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两组,辛苍汤口服治疗组和酮替芬口服对照组各30例.临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疗效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eosinophil,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EOS、IL-5浓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one second,FEV1)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祛风药辛夷和苍耳子组成的辛苍汤治疗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和血清IL-5浓度、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血清IL-8、IL-10及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IL-8、IL-10、TNF-α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证实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与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说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3例缓解期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23、IL-9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及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缓解期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血清IL-23、IL-9水平均与IgE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5;r=0.475,P〈0.05)。结论 IL-23、IL-9的测定对于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IL-9和IL-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性粒细胞(EOS)、IL-5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 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和IL-5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哮喘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3和IgE水平,明确IL-12、IL-13和IgE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7例哮喘患者(其中急性发作期27例,缓解期2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L-13和IgE水平,并与体检正常2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对哮喘发作期IL-12、IL-13与IgE水平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而IL-13和Ig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2与IgE呈负相关(r=-0.429,P<0.05),IL-13与IgE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初步认为IL-12和IL-13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检测血清IL-12、IL-13及IgE水平可反映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状态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肺方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免疫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补肺方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致敏加激发法制作缓解期哮喘豚鼠模型,用补肺方灌服2周,检测豚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方组血清IL-8水平下降(P〈0.05);各组血清IL-4、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均数值出现IL广4下降、IFN-γ升高的趋势。结论:补肺方能调节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中IL-8、IL-4、IFN-γ含量,可能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hs-CRP、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7.835,P<0.05),经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6.937,P<0.05).且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0.375,P> 0.05).结论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IL-10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哮喘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内皮素(ET)-1与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ET-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74,P<0.05),而ET-1与IgE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 IL-10和ET-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ET-1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ET-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对34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痰液诱导,对痰液中炎性细胞、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组中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5例、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呈多样性。IL-8可能通过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发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TGF-β1、IL-17、IL-23及其他气道炎症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比较吸入激素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明确哮喘患者TGF-β1、IL-17、IL-23表达的意义及气道炎症的变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12月新发哮喘患者25例,同期选取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水平及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给予哮喘患者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00 μg bi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血清IL-17、IL-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痰上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T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FENO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1) TGF-β1在新发哮喘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CS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表明TGF-β1是重要的气道炎症指标。(2) FENO是无创监测气道炎症的重要指标,ICS治疗后FEN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胃炎患儿血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儿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11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L-6、IL-...  相似文献   

14.
水跃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78-1279,1360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时期的白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与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医院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发作期COPD的患者共120例,并在新入院时和经过治疗后测定血清中1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同时测定此时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在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治疗好转组和治疗恶化组患者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比健康对照组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中的IL-8、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8、中性粒细胞在COPD急性加重期有明显升高,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TNF-α、IL-8、Ig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组88例及缓解期组78例、正常对照组70例,分别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8、IgE,IL-8、IgE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应用ELISA法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缓解期组血清IgE、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gE、IL-8、TNF-α水平也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发病过程,可能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促进哮喘患儿IgE分泌;哮喘缓解期仍存在炎症反应。TNF-α在启动哮喘气道炎症并使其持续存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血IL-4及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 7例哮喘患儿 (发作期 2 8例 ,缓解期 19例 )的血IL - 4、Eotaxin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儿比较。结果 哮喘发作组、缓解组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的IL - 4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发作组与缓解组患儿的IL - 4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哮喘发作组患儿与缓解组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的Eotaxin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缓解组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的Eotaxin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血IL - 4含量和Eotaxin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儿血IL - 4、Eotaxin含量能反应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两者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清郁和降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两组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清郁和降汤治疗,均于治疗8周后统计证候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气道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33水平及EO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郁和降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哮喘及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且有利于减轻气道炎症,使哮喘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选择1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为90例同一时期体检儿童。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5 mg/d,1次/d,睡前口服,连用半年。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血清IL-4、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均有显著差异;并且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接近。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4、TNF-α水平,增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的抗感染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托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正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托红霉素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MMP-9、TIMP-1变化。结果两组血清IL-8、MMP-9、TIMP-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在常规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依托红霉素治疗有利于促使血清IL-8、MMP-9、TIMP-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