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蝎的临床应用与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师艺  成秀莲 《中药材》1990,13(10):42-45
蝎(Scorpion)即全蝎或钳蝎,学名Buthusmartensi Karsch,属蛛形纲蝎目钳蝎科.王金梅统计全世界蝎目分6科、70属,约600多种;中国蝎共11种,分布在北纬32~42度的华北、东北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区域. 成分、药理作用加来天民等分析中国活蝎含蝎毒(Katsutoxin)、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及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和铵盐等.同年宇之丙奎又提得蝎酸(Scorpionacid).1950年加来氏等人强调蝎毒的免疫学性质,发现了与蝎毒同存于毒腺中的苦味酸胲(Hydroxy1aminepicrate).Rochat等分析了澳洲蝎(Androctouns australis)的神经毒素Ⅰ和Ⅰ'与另外两种蝎子的神经毒素Ⅰ、Ⅱ的氨基酸顺序和结  相似文献   

2.
全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虫又名全蝎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K arsch的干燥体。性味咸、辛、平、有毒。祖国医学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抽搐、惊风、惊厥、风湿痛、瘰疬及慢性疮疡 ,具有显著疗效。近来研究表明全虫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有关其抗癌作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就全虫的成分、一般药理作用及抗肿瘤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1 化学成分全虫主要活性成分为蝎毒 ( scorpion toxin ) ,是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多肽类物质 ,一般含 3 0~ 70个氨基酸残基及 3~ 4对二硫键 ,分子量为 70 0 0左右。这类毒素特异性地作用于哺乳动…  相似文献   

3.
中药全蝎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或称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性平,味辛、咸、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该药广泛应用于中医配方及中成药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含全蝎的中药成方超过300个,中成药不少于70种。全蝎尾节囊中排出的毒液称蝎毒,内含抗肿瘤的有效成分。蝎毒由非蛋白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非蛋白质有赖氨酸、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甘油酸、硬脂酸、胆甾醇、棕榈酸及胺盐等化学成分,蛋白质有蝎毒素(已分离出大约30个左右)及酶(可能含有少量磷脂酶A2-溶血素及较强活力的透明质酸酶)。其中蛋白质部分是抗肿瘤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蝎毒及其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蝎毒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证实,蝎毒提取物的蛋白成分对肿瘤增殖及转移过程中免疫功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蝎毒及其提取物可活化或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功能,并能与放化疗联合产生良好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文章就蝎毒及其提取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山东省人工养殖马氏钳蝎的药用质量,以野生品为对照进行了氨基酸、蝎毒、牛磺酸及其它指标的成分分析。提出人工养殖马氏钳蝎可和野生蝎等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东亚钳蝎蝎毒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燕平  吕欣然 《中草药》2000,31(1):59-60
蝎毒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我国主要为东亚钳蝎 ,综述了我国近 10年有关蝎毒的不同毒性及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葛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78-78
<正>全蝎,别名全虫、蝎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传统医学记载全蝎性辛、平、有毒,具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渴、半身不遂等[1]。1主要成份现代医学表明全蝎具有镇痛、抗凝、抗肿瘤、抗癫痫的作用,这些重要的作用多与全蝎所含的化学成份有关。例如镇痛的化学成份与全蝎的蝎毒有密切关系,是其蛋白质Bm K Ang Ml从全蝎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镇痛效果的粗肽,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8.
对蝎毒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进行阐述,蝎毒蛋白是蝎毒主要的活性成分,蝎毒能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HL-60细胞,Raji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53基因,降低Bcl-2基因表达有关.蝎毒及其分离组分通过减少白血病细胞从骨髓内的选出,抑制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跨血管迁移,干预白血病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方面干预白血病髓外浸润.同时蝎毒组分具有改善骨髓造血抑制,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蝎毒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由于毒性低、疗效好、易获得等优点,天然产物已成为治疗一些疾病的重要药物来源。来源自蝎子的蝎毒肽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等多种疾病,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离子通道而产生治疗作用,Kv1.3通道是其主要作用靶点。本文总结了蝎毒肽作为阻滞剂作用于Kv1.3离子通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凝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蝎毒肽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全蝎的饲养管理与中毒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种植与养殖已经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紧张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蝎子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也是出口的重要药材之一。在中药学中 ,全蝎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虫体。其入药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医书《开宝本草》中 ,对蝎的功效主治就有了文字记载。明代杰出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对蝎的功效主治作了更详细的记载。全蝎味辛 ,性平 ,有毒 ,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主治急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恶疮肿毒及较顽固的偏正头疼、风湿痹痛等。从蝎子提取的蝎毒 ,可以治疗一些恶性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蝎毒多肽抑制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人SKOV3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蝎毒多肽高、低剂量(20、10 mg/kg)ig给药2周,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PTEN、PI3K、p-Akt水平。结果蝎毒多肽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8%和31.5%。与对照组相比,蝎毒多肽高、低剂量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I3K和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0.01),PTE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0.01);血清中各因子的变化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蝎毒多肽可抑制卵巢癌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蝎毒抗癌多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萍 《中草药》2002,33(12):1143-1145
蝎毒抗癌多肽(antineoplastic polypeptide from Buthusmartensu venom,APBMV)是从东亚钳蝎蝎毒中提取分离的抗肿瘤有效部位,对人食管癌、胃癌、喉癌、鼻咽癌及直肠腺癌细胞株等有显著的细胞杀伤和细胞毒性作用,对肝癌、肺癌等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全蝎,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又名钳蝎、全虫、蝎子,在我国产地达十几个省份,有15余种,统称东亚钳蝎。味咸、辛,性平,有毒,人肝经。功能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是治疗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14.
全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药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蝎毒为全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除具有全蝎的传统药效外,蝎毒对神经、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尤有疗效,蝎毒的研究日益为各国科学家重视,欧美一些国家已率先把蝎毒制剂用于临床,其价格昂贵,被称为"液体软黄金"。总结各种蝎毒提取技术优劣及其注意事项,蝎毒的具体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蝎毒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为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蝎毒新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蝎毒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笔者综述了近几年来蝎毒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癫痫、纤溶、抑制心率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对肿瘤、疼痛、炎症、癫痫等疑难顽症均有独特疗效,为今后蝎毒在各医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前瞻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全蝎为以远东蝎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为基原的动物药,具有抗痉挛、抗脑血管损伤作用,为解毒镇痛药。位于尾部毒腺内的蝎毒为神经毒素蛋白质,因加热易被破坏,将虫体全体作为全蝎供药用。加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投入沸水中烫死晒干者称淡全蝎、加盐煮晒干者称成全蝎两种,其品质以沸水煮的淡全蝎为佳。但为防霉,市售品中基本  相似文献   

17.
全蝎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和镇痛等作用.现将全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性味苦、寒,归肝经、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等功效。我国民间早在古代就广泛应用鸦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证实鸦胆子具有低毒、高效、抗癌等诸多优点,并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其主要有效抗肿瘤成分为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软脂酸、硬脂酸等[1],该药现成为当代治疗肿瘤最活跃的中药制剂之一,对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没有具体的针对某一肿瘤的具体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将其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毒试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集落形成试验和生长抑制试验等多种方法,检测了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l karsch蝎毒组分Ⅱ(SVC Ⅱ)对人喉痛HEp-2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以丝裂霉素为阳性对照,所用剂量范围内SVC Ⅱ(4-20μg/ml)能抑制HEp-2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对人癌细胞的毒性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其中大剂量的SVC Ⅱ的抑制作用略强于MMC,提示SVC Ⅱ是蝎毒中具有抗癌活性的细胞毒素,可望成为来源于中药的新抗癌药。  相似文献   

20.
全蝎名称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可息风解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等,属于中医临床常用药材之一。全蝎始载于《蜀本草》,药用历史较为悠久,长期以来关于其名称的文献记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为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我们对其进行了本草学考证与含义辨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