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艳  范洪学 《吉林医学》2007,28(2):156-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如骨髓、外周血、脐血、脂肪、胎肺、胎肾等组织。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另外,MSCs还能够支持造血,对造血干细胞有扩增作用,共移植造血干细胞和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临床上MSCs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替代治疗等领域[1]。本文对MSCs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多分化潜能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来源1.1骨髓:目前…  相似文献   

2.
顾伟杰  赵广 《北京医学》2011,33(11):922-92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广泛存在于造血系统及结缔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骨髓中存在大量的MSCs,是MSCs研究的主要来源。MSCs除了具有支持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来源的多种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l-2]。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从骨髓分离出的一种非造血前体细胞,这些细胞除了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之外,还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由于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而利用它进行再生医学研究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来源广泛,取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i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种干细胞,在胎盘、外周血、脐带血、脂肪组织及其他组织中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个多世纪前德国的Cohnheim就提出骨髓中含有向非造血细胞分化的干细胞,但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Friedenstein利用MSCs的粘附性特点,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及多分化潜能研究以来,MSCs成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MSCs是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向起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多种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的体外分化条件的诱导下,MSCs可打破胚层起源的局限性,分化为多种间充质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肺细胞等。MSCs还可以分化为各种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抗原,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向间叶细胞起源的各种细胞系分化潜能的非造血系干细胞。MSCs可由骨髓、脂肪组织、胎肝及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在体外理想的实验条件下MSCs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骨髓抽取物经过2~3 d培养贴壁的梭形细胞即为MSCs,成人的MSCs增殖速度很快,倍增时间大约为33h。MSCs只占骨髓细胞的0.001%~0.01%,相当于10 ml的骨髓抽取物中约含有几亿个MSCs。MSCs在很多疾病中被认为可以再生以修复组织缺损。患有成骨不全的儿童在植入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MSCs后可刺激骨生长。MSCs还可通过提供多种生长因子来维持骨髓的微环境及调节造血干细胞的成熟。有报道显示通过联合应用自体造  相似文献   

6.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或器官间质当中。1867年[1],德国病理学家Cohnhe in推测骨髓和血液中存在能向非造血系统分化的干细胞,1968年,Fried-edste in首次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在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它能分化成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故将其命名为MSCs。人们发现骨髓中MSCs的数量丰富,近年来,也有从骨膜、肌腱和胎儿脐带血等组织中分离出MSCs的报道。随着细胞移植的发展,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细胞移植的一种可行性供体…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与造血有关的调控因子(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发挥调控造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MSCs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可自我复制,高度增殖,而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属于多能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细胞等间充质细胞,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间克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相似文献   

8.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s,HSCs)ffx'f~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以前认为MSCs的重要作用是支持造血,近来的研究发现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缺血性心脏病因其功能性心肌细胞减少而发生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MSCs在体外或体内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通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广泛,取材方便,较易培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髓中含有两种干细胞,一种是造血干细胞,另一种是非造血干细胞,非造血组织的前体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或间质干细胞(mecenchvmal stem cells,MSCs)。MSCs是骨髓造血结构性和功能性支持细胞,具有多潜能特性和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的能力,参与组织细胞的替代及修复。除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细胞的可塑性或“克隆性”,表现为MSCs在某些信号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HSC)是来源于红骨髓.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不同于HSC的另一类骨髓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分化形成多种间质细胞潜能,在骨髓中它是造血间质细胞的来源.通过胞体接触和分泌多种造血因子.为HSC的分裂、增殖、分化提供适合的微环境。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已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  孔佩艳 《西部医学》2007,19(5):949-9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种干细胞,不仅直接参与生成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发育、分化为具有支持造血功能的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BMSCs对造血微环境(HME)损伤的修复,从而促进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加之取材、分离方便,已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首选靶细胞。早期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上,后来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来自中胚层发育的早期干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洋  万圣云 《医学综述》2008,14(7):987-98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在脐血、外周血、脂肪、皮肤等多种组织中也相继分离出MSCs。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各种不同来源的细胞。目前,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体系已趋成熟,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广阔。血管内皮细胞(VECs)来源于中胚层,因此MSCs具有分化为VEC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骨髓(bone marrow,BM)中包含有两类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MSCs属混杂细胞群,其表面抗原标志尚未完全确定。MSCs作为多能干细胞具有可塑性,有报道显示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蒋卫平  曾建业 《广西医学》2005,27(11):1798-1800
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是成年动物或人骨髓中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的特点,可向多个方向分化.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近几年的实验研究发现,MSCs在体内及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体内能与神经干细胞一样迁移至脊髓并进行整合。动物实验显示MSCs在治疗脊髓损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通常又称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群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在体外分离培养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简便,对供体损伤小,增殖力强,来源广泛的优点,在组织工程领域及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赵咏梅  刘林 《重庆医学》2006,35(8):743-746
骨髓细胞主要由造血细胞及基质细胞组成。过去认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由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分化的间质细胞构成。MSCs属于多能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特性,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成纤维细胞。2001年Reyes等通过免疫磁珠法从骨髓单个核细胞层获得更原始、多向分化能力更强的黏附层干细胞,即:多潜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MAPC)。MAPCs在不同的微环境条件诱导下可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甚至造血细胞,其所分化的细胞起源于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细胞系。因此,BMSCs包含有MSCs及MAPCs。BMSCs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调控性,在某些信号的影响下,锚定一类组织,并分化成该组织细胞,其细胞分化类型受其所处的组织微环境的影响,而且骨髓中成熟细胞能够反向分化。此外,它易于体外培养扩增,易于多种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回输体内后可定位于骨髓并长期存活,且在骨髓中能很好地表达目的基因,既可充分发挥造血调控作用,又不改变自身和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故被视为多种组织细胞移植的替代来源及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结合基因工程技术,BMSCs可在体内外分泌不同蛋白,有望治愈某些蛋白质分泌不足的缺陷性疾病如遗传病,以及骨、软骨、骨髓基质系统疾病甚至某些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系统中,因其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纤维组织祖细胞和骨髓支持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而得名。MSCs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处于休眠状态,在病理状态或外因诱导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再生和更新能力。正常情况下,MSCs可以分化为与其组织来源一致的细胞,但有时也不遵守该规律,表现出横向分化能力。MSCs在体外培养亦表现出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成软骨、成肌肉、成脂肪、分化及中胚层以外的细胞,如神经元等。  相似文献   

19.
中药对骨髓基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组织可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部分.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MSCs可向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网状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等方向分化。但是,因其数量少、可自动分化等特点,不易控制其分化方向,而中药可以对其增殖分化产生影响,笔者试就此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中,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控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1],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目前,MSCs主要来源于骨髓,但由于骨髓源性MSCs存在高度病毒污染的可能,且随着年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故寻找一种能替代骨髓并可弥补其缺陷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成功避开了胚胎干细胞来源缺乏、异体排斥、道德伦理等诸多限制,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等问题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