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SCLC组血清CK-BB和NSE含量高于其它3组(P<0.001);4组血清的CK-BB均值分别为30.2、8.4、6.3和4.3IU/L,NSE分别为52.2、12.7、10.3、和9.2ng/ml.以9.5IU/L(CK-BB)和20.8ng/ml(NSE)为正常值上限,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CK-BB)和80%(NSE),高于NSCLC组(P<0.005)。SCLC血清CK-BB和NSE显著相关(r=0.7934,P<0.001),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0%,特异性提高到94%。因此,作者认为血清CK-BB和NSE可以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LPO与NK细胞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过氧化脂质(LPO)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125IduR释放法及MDA-TBA比色法,分别测定23只柯萨奇9Coxsackie)B3病毒接种BALB/c小鼠(模型组)和10只健康小鼠(对照组)脾脏的NK细胞活性及以及组织中的LPO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LPO明显谪于对照(P〈0.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镉还原法测定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观察了ip细菌内毒素(LPS)后小鼠血清NO含量变化。通过检测NO在体内稳定的代谢产物NO2-/NO3-来表示NO的含量。用本法测定的正常昆明、ICR、BALB/c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内NO2-/NO3-含量分别为38.7±7.9,48.8±4.4,44.2±5.9μmol/L及64.4±2.2,79.5±12.1,73.3±29.3nmol/g;应用本法测定的正常ICR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内NO2-/NO3-含量与应用硝酸根还原酶试剂合法测得值基本吻合;ip1,2,3mg/kg细菌内毒素后,ICR小鼠血清的NO2-/NO3-含量分别上升至162.5±47.8,494±123.6,674.8±259.7μmol/L。表明本法测定这些生物样品中NO的含量是简便、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鹏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6,17(5):356-35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重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模型。分别给不同组大鼠腹腔注L-精氨酸(L-Arg)或L-精氨酸甲酯(L-NAME),7d后观察肝组织匀浆NO2^-,丙二醛(MDA),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胆道梗阻一周后,肝组织NO2^-和MDA含量均升高;注射L-Arg[300mg/(kg·d)]组大鼠肝细胞NO2^-含量较单纯胆  相似文献   

6.
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兰索拉唑(20mg/kg)灌胃,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4mg/kg)、L-精氨酸(250mg/kg),D-精氨酸(250mg/kg)静脉注射,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pH、胃粘膜和血浆的NO2^-/NO3^-,并观察了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两组:感染组16只以柯萨奇病毒B3m(CVB3m)腹腔内注射,另8只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内iNOS表达,并将其半定量与心肌病理变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用比色法测定了血清中NO间接含量。结果 ①感染组小鼠心肌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应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将滴度为5×103PFU的CVB3病毒接种到小鼠腹腔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每d用5%L 精氨酸1ml灌胃2次,第2组正常饮水。结果表明:第1组NO水平显著高于第2组(5317±880,3080±860,P<001);第1组MDA较第2组明显升高(1230±180,990±160,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6430±1280,7980±142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第1组心肌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第2组。提示:NO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烧伤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制成20%Ⅲ度烧伤。分成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单甲基精氨酸(L-NMMA)组。伤后定期取肺组织测定NO2^-/NO3^-和cGMP,并分析NO与肺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烧伤后肺组织NO和cGMP水平均明显升高,肺含水量也相应增加。给予一氧化氮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L-NMMA后,随着肺内NO的减少,肺含水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相似文献   

10.
NO在外源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O在外源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EC)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的家兔主动脉EC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C,n=6):2mlPBS;2.自由基损伤组(X/XO,n=6):2mlPBS中加入终浓度为1μmol/mlX,0.1IU/ml的XO;3.L-Arg组:含终浓度为10^-3M的L-Arg,余同2;4.SNP组:含终浓度为10^-5M的SNP,余同2。在观察L-NAME对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11.
肉桂油治疗小鼠CVB3m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媛媛  谢艳华  缪珊  廖博  王四旺 《医学争鸣》2005,26(11):1037-1040
目的:研究肉桂油(OC)对柯萨奇病毒B3m(CVB3m)诱发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治疗作用.方法:0.1 mL CVB3m ip建立BALB/c小鼠VMC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法接种0.1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与感染病毒小鼠隔离饲养.于接种病毒72 h后给药,OC治疗组(49.1,36.7,26.5 mg/kg肉桂油,ig)、阳性药物组(50 mg/kg黄芪注射液,i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2500 mg/kg生理盐水,ig),连续给药1 wk.观察指标:累计死亡率与中位生存时间;接种病毒后10 d心肌组织光、电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匀浆MDA含量、SOD活性;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21 d心肌组织光镜病理检查.结果:OC 49.1和36.7 mg/kg治疗组可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降低急性期血清中CK,CK-MB含量以及心肌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急性期、亚急性期小鼠心肌组织的坏死与钙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OC具有治疗柯萨奇病毒B3m诱发性小鼠VM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端2—8位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型MCP-1(mutated MCP-1,mMCP-1)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随机分组:病毒性心肌炎组(A组)、mMCP-1干预组(B组)、空质粒pVAX1对照组(C组)和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HW/BW)、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CK—MB水平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清CK—MB水平降低(P〈0.01)、PS减少(P〈0.05),HW/BW和CVB3载量未呈明显改变(P〉0.05);B组小鼠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减少(P〈0.01),平均下降41、7%;与D组相比,B组CK—MB、PS、HW/BW和CVB3载量均明显升高。而与A组相比,C组CVB3载量、血清CK—MB水平、HW/BW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均未呈明显改变。结论mMCP-1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损伤,这与单个核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N端2-8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型MCP-1(mMCP-1)干预和抗-MCP-1抗体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的影响作用。方法: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随机分组处理: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抗体干预组、羊IgG对照组、mMCP-1干预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心肌注射的方式在心肌转移抗体或mMCP-1真核表达质粒pVMm。观察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HW/BW)、血清CK-MB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结果:经20μg、40μg和6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不同pVMm干预剂量对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的影响作用不同,40μg或6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2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抗-MCP-1抗体干预和mMCP-1干预小鼠相比,HW/BW、血清CK-MB水平和PS未见明显差异。结论:mMCP-1和抗-MCP-1抗体均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损伤,mMCP-1可替代抗-MCP-1抗体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大蒜多糖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BALB 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组、黄芪组。注射病毒 1h后给药 ,连续 7d ,于第 8d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小鼠存活率及心肌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心肌酶、丙二醛(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 :大蒜多糖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存活率明显增高 ,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血清心肌酶、MDA、NO含量显著降低 ,GSH Px活力升高 ,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及iNOS表达降低。结论 :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4+T淋巴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在小鼠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70只BALB/c健康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病毒感染组(n=55),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氏液0.15mL,病毒感染组小鼠腹腔接种0.15mL TCID50 为109/mL的CVB3 Nancy株病毒液。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7、10、14、21、28d随机取正常对照组小鼠3只、病毒感染组小鼠8只断髓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心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 T细胞在心肌中的表达,并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可见CD4+ T细胞的表达,且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成显著正相关(r=0.98,P<0.01),不同时期CD4+ T细胞表达强弱不同,以第10~14d最强(P<0.01)。结论CD4+ T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清除病毒的同时还引起了自身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L-arg对大鼠皮脂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雌、雄性SD成年大鼠各20只,5周龄小雌、雄性SD鼠各20只,按照不同性别和鼠龄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8组。不同性别、年龄的4组大鼠每天以10mg/kg L-arg灌胃14d,另外4组给予生理盐水。待大鼠皮肤出现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等病理现象时.取血进行性激素检测.取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L-arg灌胃7d左右,雄性成年大鼠组全部动物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其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组织中皮脂腺异常丰富。雌性成年大鼠组用药时间至14d,8例动物有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组织学改变同样是皮脂腺异常增生。有皮脂腺增生改变的动物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未发生皮脂腺增生的动物。5周龄小鼠组雌雄动物需用药时间至14d全部动物才出现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组织学改变也为皮脂腺异常增生,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rg可致大鼠正常皮肤皮脂腺异常增生,分泌增多,造成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与L-arg及其体内产生的NO可使大鼠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哈巴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3,CVB3)组、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lsoen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LDH)、心肌肌钙蛋白I(myocardialtroponin I,cTnI)和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cTn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IVS);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VB3组相比,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K-MB、LDH、cTnI、cTnT水平明显降低(P<0.05);LVPWD、E/E′IVS明显降低(P<0.05),EF%明显升高(P<0.05);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哈巴苷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和明胶酶MMP-2、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感染组(n=60),分别给予PBS和含10-5.69 TCID50/mL的CVB3液0.1 mL注射,分别在第4、第10、第21、第30天各随机取8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Reed-Muench法测定接种病毒滴度;HE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MMP-2、MMP-9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血清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MMP-2和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MMP-2、MMP-9表达与心肌病理积分、TNF-α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在小鼠CVB3心肌炎中TNF-α及其下游产物MMP-2和MMP-9水平上调,可能参与VMC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数量和膜磷脂定位;酶细胞化学法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 感染组小鼠心肌线粒体大量破坏,膜磷脂严重缺失、定位改变;CCO和SDH活性降低.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感染组显著改善.结论 VMC心肌线粒体结构严重破坏、功能明显下降,参附注射液能有效保护VMC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IGF-1干预组(治疗组)。在实验第10天处死动物,留取心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p53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p53为123.5±11.2,明显低于感染组(167.9±15.6,P<0.01),故IGF-1能显著降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表达。结论:IGF-1对VMC小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