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和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和机制。【方法】收集PPCM患者30例(PPCM组),PIH患者30例(PIH组),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 HRV时域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PPCM组和PIH组的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PNN50)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PCM组显著低于PIH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室壁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PCM组心室前后径、运动幅度和左室射血分数与PIH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IH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CM患者妊娠后期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因心脏重构致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HRV时域指标下降;PIH患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紊乱,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两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参数[日间收缩压(SBP)、夜间SBP、全天SBP平均值、日间舒张压(DBP)、夜间DBP、全天DBP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所有窦性心搏的标准差(SDNN)、N-N间期每5mi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两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两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在总数中的占比(PNN50)]。【结果】观察组夜间SBP、夜间DBP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的SBP、DBP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SBP负荷值、夜间DBP负荷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反杓型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夜间血压参数、负荷值较高,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均有别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可以此为参照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对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诊室血压正常的2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56例,非杓型组80例,反杓型组64例,选择健康者32例做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与对照组24 h、白昼和夜间的心率水平、心率变异性,分析血压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心率在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快于杓型组或对照组(P <0.01、P <0.05);SDANN、SDNN、rMSSD、PNN50在反杓型组显著降低(P <0.01、P <0.05);白昼心率增快与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呈正相关(P <0.05),夜间心率增快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压增高与心率增快具有相关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使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4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根据Lown分级结果将这147例患儿分为良性组(LownⅠ、Ⅱ)90例和恶性组(LownⅢ、ⅣA、ⅣB、V级)57例,对比3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结果:(1)良性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QT间期离散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功能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恶性组患儿的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心搏数百分率(PNN50)等数据均要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患儿的SDNN、SDANN、SDNN index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显著增高,QT间期离散度以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有效地预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痰浊内阻型冠心病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病房住院的痰浊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70例(男32例,女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监测动态心电图中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技术进行HRV分析,观察不同性别患者及健康人24 h NN间期标准差(SDNN)、5 min NN间期标准差(SDNN5)、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次数占NN间期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平方根(RMSSD)、窦性R-R间期总个数除以R-R间期直方图高度得出的三角指数(TRIA)及夜间心率的变化.结果 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组SDANN、TRI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DANN(ms):87.9±28.6比107.2±38.6,TRIA:445.5±157.6比523.1±170.4,均P<0.01],其中以男性人群中SDANN(ms:93.8±29.1比113.7±39.4)降低较为显著,女性人群中SDNN(ms:123.5±43.6比144.3±38.2)、SDANN(ms:82.1±27.5比102.0±37.6)、TRIA(399.7±153.0比507.5±148.1)降低较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痰浊内阻型冠心病与混沌理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93例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BP)测定。结果 93例高血压患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CI2,CGB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C2;CGB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B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B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 高血压患TXA2,PCI2,NPY,CGB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 n =50,杓型高血压患者)和非杓型组( n=30,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血清胆红素(BIL )、空腹血糖(FPG )、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电解质(Na+、K+、Ca2+)、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夜间杓型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非杓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非杓型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显著低于杓型组患者(P <0.01);白细胞计数非杓型组显著高于杓型组(P <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较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有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 RV )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5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左西孟旦静脉滴注,患者治疗前2周及治疗6周后接受 Holter记录,分析治疗前后患者HR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标准差(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HF)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LF/H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HRV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可以使患者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探讨预测性指标。方法:对44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4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24h HRV时域分析,并进一步发现其昼夜变化规律,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当的62例正常人HRV资料比较。结果:①糖尿病患者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P&;lt;0.05)。②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HRV参数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RR intervals,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mean 5 minute RR intervals,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mea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N inrervals for all 5 min segments,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the 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明显降低(P&;lt;0.05)。③昼夜资料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白天和夜间SDNN、SDNN—index、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gt;50ms的计算占总R-R间期数和百分比(percent of the number of tim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RR intervals is greater than 50 m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NN intervals,PNN50)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lt;0.0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测值改变更加明显(P&;lt;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HRV异常,其异常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正比,有心血管合并症者昼夜节律异常更加显著。提示糖尿病患者的HRV分析有助于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冠心病患者不同个性特征与焦虑情绪是否与心率变异性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对其进行A型行为问卷(TABP)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患者进行HRV指标的测定,其中包括SDNN、RMSSD、SDANN、PNN50、LF、HF、VLF、LF/HF8项指标。结果冠心病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SDNN、RMSSD、PNN50、HF、LF/H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A型行为组与非A型行为组HRV各项指标比较,冠心病A型行为组RMSSD、PNN50、LF/HF显著低于非A型行为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焦虑组与无焦虑组HRV各项指标比较,SDANN显著高于无焦虑组(P〈0.01),LF/HF显著低于无焦虑组(P〈0.01)。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可以通过矫正A型行为、使用抗焦虑药物改善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患者心率变异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预后,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预警指标。方法随机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5例,以心源性死亡为终点,进行0.5~4年的追踪随访。按心率/血压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血压。分杓型心率组116例,非杓型心率组69例,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昼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心率变异的定量指标低频(LF)、高频(HF)和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者以杓型血压为主(62.93%),非杓型心率者以非杓型血压为主(86.96%),且静息心率和夜间心率显著加快(P<0.001),非杓型心率者死亡人数是杓型心率的4倍,非杓型心率者较杓型心率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显著减低(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率和血压昼夜节律同步消失者HRV、DC显著减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章琦  胡立群  陈莉 《新医学》2012,43(2):90-9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诊治的61例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人员,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及OSAS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OSAS组。比较3组之间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HRV时域指标(低频、高频)与频域指标(SDNN、PNN50)以及夜间平均血氧水平、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呈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以及HRV时域指标(低频、高频)与频域指标(SDNN、PNN50)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且夜间平均SaO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AHI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HRV增强,夜间平均血氧水平下降,AHI明显增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胡慧英 《临床荟萃》2009,24(18):1582-158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心率变异性(HRV)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MBPS组(90例)和非MBPS组(74例),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Z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HRV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非MBPS组,包括项目24小时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76.1±16.9)msvs(106.1±25.6)ms;24小时内每5分钟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64.6±22.3)msvs(94.7±27.0)ms;全程全部窦性R—R同期的平方根(RMSSD)(23.2±13.2)mSVS(33.8±19.5)ms;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的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3.0±2.5)%vs(7.2±6.9)%(均P〈0.01)。MBPS组的QT间期、QTc、QTd、QTcd指标高于非MBPS组,QT(381.0±28.5)ms vs(360.0±25.9)ms;QTc(413.0±31.9)ms vs(403.0±29.0)ms;QTd(35.5±12.1)ms vs(32.2±10.2)ms;QTcd(40.2±5.9)ms vs(38.4±4.1)ms(均P〈0.05).MBPS组LVMI、LVEDd、LVST及LVPWT均高于非MPBS组(均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BPM)特征。方法选择63例符合NAION诊断的患者,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63例性别构成比、年龄相匹配的无NAION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相比较。结果①NAION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NAION组中最低舒张压发生在夜间的比率为33.3%,较对照组49.2%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AION夜间最低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NAION组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NAION组杓型血压的发生率为19.0%,对照组为39.7%,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NAION组为39.7%,对照组为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ION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为普遍,夜间血压(包括动脉压、舒张压)不能正常下降可能为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及伴左心室肥厚(LVH)心率变异性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PH患者70例,其中不伴LVH的患者39例,伴LVH的患者31例;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PH患者伴LVH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LVH组与对照组(P〈0.05);PH患者HRV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PH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组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爽  靳丽丽 《临床荟萃》2014,29(12):1330-1333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病Ⅱ级以上的老年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组,n =71)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n =67),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或加贝那普利5~10 mg,每日1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标准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强化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 1/晚.入选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均于入选时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和比较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基线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夜间SBP、晨峰SBP、白昼DBP、夜间DBP以及晨峰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强化组患者SBP、DBP以及晨峰血压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患者24 hSBP、白昼SBP、夜间SBP、白昼DBP和夜间DBP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均P<0.05).经过8周治疗,标准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强化组患者24 h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DBPV、白昼DBP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标准组相比,强化组患者白昼SBPV和DBPV改善更加明显(均P <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降低(均P<0.05),强化组hs-CR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一定水平的升高,但是升高幅度无临床意义.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 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以及血压节律曲线.结果 颈动脉狭窄和无狭窄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6).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颈动脉狭窄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动脉狭窄组反杓型节律更多(P=0.032).结论 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CLI)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将57例Ⅲ期EH患者分为两组:30例合并CLI者为观察组,27例无CLI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血压动态变化的测定,比较两组间各血压动态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在合并CLI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无CH的Ⅲ期EH患者(P=0.025);在所有Ⅲ期EH患者中,无论有无CLI,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A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ADBP均〈10%),但合并CLI者ASBP及ADBP均显著低于无CLI者(P值分别为0.008和0.035)。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L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