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109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I)-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前、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8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和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骨科治疗和护理措施,不同的是治疗组患者术前12h和术后每天一次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共11d,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检测术前和术后第1、7和14天患者血浆VWF和GMP-140水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血管判断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前血浆VWF和GMP-140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天治疗组血浆VWF和GMP-140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VW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126、9.163,P均〈0.01;t=11.785、8.291,P均〈0.05)。两组在观察期内均未发现有DVT。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血浆VWF和GMP-140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并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80例老年骨折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于术前1 d 及术后6 h、1 d、3 d、7 d 检测其外周血血浆皮质醇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其认知功能,按 MMSE 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 POCD 组和非 POCD 组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 POCD 患者共18例(22.5%)。2组术前1 d 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1 d (P 均<0.05);非 POCD 组术后6 h、术后1 d 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 (P 均<0.05),但术后3、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POCD 组(P均<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MMSE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 (P 均<0.05);非POCD 组术后6 h、术后1 d MMSE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 d (P 均<0.05),但术后3、7 d MMSE 评分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MMSE 评分均明显低于非 POCD 组(P 均<0.05)。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与 MMSE 评分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674、-0.662、-0.635、-0.612,P 均<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其 POCD 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0例骨折患者按不同骨折部位分为手足组30例、上肢组30例、下肢组40例、骨盆组40例、脊椎组40例,分别于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未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未并发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个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未并发DVT组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术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下肢组、骨盆组、脊椎组血浆D-二聚体水明显高于手足组、上肢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预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晨(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应激反应指标含量,包括空腹血糖( F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皮质醇(Cor)。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者的FBG、CRP和Cor水平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724,7.203,4.137;P<0.0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31,5.361,2.864,3.534和6.990,10.755,2.415,8.166;P<0.05)。生存质量评价中,两组患者术前各功能项目和症状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干预组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症状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7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近入院骨折患者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新近入院骨折患者1 26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骨折创伤程度将其分成三组,A组:肢体单处闭合性骨折(654例);B组: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316例);C组:肢体2处或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或下肢大骨折创伤(298例),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指标,同时收集观察组中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骨折患者339例,发现深静脉血栓(DVT)组12例,无DVT组327例,所有数据均用SPSS Statistic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D-D指标水平(2.68±2.5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7士0.2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35,P<0.01),其中骨折A组D-D(0.31±0.17)mg/L无明显变化(t=1.564,P>0.05),骨折B组D-D(0.89±0.36)m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5),而骨折C组D-D(6.64±2.33)mg/L明显升高(t=9.336,P<0.01);不同骨折组间比较:D-D指标差异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8.047,P<0.01);与未并发DVT骨折组D-D(3.23±2.45)mg/L相比,并发DVT骨折组D-D(8.92±5.61)mg/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92,P<0.01).结论 骨折创伤较严重的患者较易并发DVT,其手术前血浆D-D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DVT有很好的评估与预防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手术前后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8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前100 d开始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直至手术时和术后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6个月;空白组患者仅给予安慰剂处理,处理结束后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初诊时子宫肌瘤大小、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的子宫肌瘤及孕酮明显小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发热例数、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水平(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可显著抑制肿瘤的发展、缩小子宫肌瘤大小、降低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术后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4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1例乳腺良性病患者(良性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 TM 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的 TM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良性组的 TM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7例乳腺癌患者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的 TM 阳性率为65.96%(31/47),TM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70.97%(22/31),TM 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37.50%(6/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8,P <0.05)。结论TM 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肿瘤转移、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4)和开腹手术组(n=37)。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以及术后24 h测定2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结束即刻及术后24 hAPTT、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 PT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2组患者FIB以及D-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常规开腹手术后,血液均呈高凝状态,有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应在围术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D-二聚体(DD)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60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进行DD的定量检测,并随访患者的病情。结果 160例患者有2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术前DD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 d的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动态监测对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基底节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住并手术治疗的重症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共54例,其中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26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28例,术前进行IC H评分,术后48小时内复查头颅C T ,计算血肿残余量,术后3月进行预后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结果两组术前IC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骨窗组死亡2例,大骨瓣组死亡3例,两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并发症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ADL评分预后良好率:小骨窗组为76.9%,大骨瓣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创伤小,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imer DD)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0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Fg及DD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106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浆Fg及DD的动态监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观察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伤椎70个,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伤椎50个,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 P )进行治疗。术前和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类评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进行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再根据DR片测量结果算出实际椎体高度;通过X线片判断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患者,并且骨水泥注入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丢失椎体高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伤椎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观察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髋部骨折后早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对溶栓的作用。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于伤后次日行实验室检查及下肢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DVT的发生率、溶栓所需时间等。结果:实验室检查、DVT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DVT者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低分子肝素不能预防DVT,能缩短溶栓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刘福强  李岩  谢勇  赵冬华  萧钟波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41-1443,1446
【目的】探讨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FVC)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3例接受RFCA成功治疗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为室早组,总数为(16391.03±10873.01)个/天。另选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查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及血浆BNP浓度,室早组术后3个月复查,分别比较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BNP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室早组术前水平(P〈0.01);室旱组患者手术后血浆BNP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前相比、室旱组手术前后比较及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LVEF及LVEDd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RFCA有效治疗PVC后可使患者血浆BNP降低,在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BNP来判断PV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进行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透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术后需长期卧床患者的Fg和D-D,比较二者与健康对照组、一般组及术前后的差异。结果一般组和卧床组术后第2天和第5天与健康对照组及术前的D-D和Fg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卧床组在术后5dD-D和Fg均较一般组高,而且与卧床组第2天相比检测水平也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卧床患者及时检测Fg、D-D能有效监测静脉血栓的形成,使临床医生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