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对HBV携带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128株HBV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设计了A-H不同HBV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及巢式PCR引物。利用反向杂交原理,先将不同HBV基因型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再与地高辛(Dig)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从而检测HBV基因型。本研究检测了200例HBVDNA阳性患者,为了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随机选取其中40份样本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在200份血清样本中检测到B、C基因型以及BC混合型,依次占11.5%(23/200),80.5%(161/200),8%(16/200)。在与测序方法进行对比的40份样本中,除3份例混合型用测序方法不能检出混合感染外,利用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克隆分析发现这3份样本均为混合感染。结论基因芯片是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方便可靠的工具,并能更好地检测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与B型相比,C型HBV感染者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用此方法对安徽地区乙肝患者进行检测,了解该地区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首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50例安徽地区乙肝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和分型检测,然后对其中载毒量大于5000IU/mL的113例标本和1例1000IU/mL≤载毒量<5000IU/mL进行测序分型检测,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了解安徽地区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HBV样本中HBVDNA含量<1000IU/mL30例,分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载毒量≥5000IU/mL的样本检出率为97.35%(110/113);对1000IU/mL≤载毒量<5000IU/mL的样本检出率为14.29%(1/7);对全部DNA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为92.5%(111/120)。HBV分型检测与HBVDNA测序检测的114例样本中,只要是HBVB基因型、C基因型或B/C混合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都能检出来(共111例),其中部分样本经分型检测属于B/C混合基因型,测序结果都是混合基因型中占优势的基因型结果,总体符合率为100%。未能被本法检出的样本共3例,3例样本经测序分型均为D型。120例病毒载毒量≥1000IU/mL乙肝患者中B型病例占51.67%(62/120);C型占29.17%(35/120);B/C混合型占11.67%(14/120)。PCR测序检出为D型3例,占2.5%(3/120)。结论应用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快速对我国HBV主要基因型B基因型、C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高。安徽地区的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亦存在着D型的少数感染病例和B/C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临床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2种方法检测211例临床慢性HBV感染血清样本,并用DNA测序对基因芯片HBV分型和耐药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11例样本荧光PCR定量结果均大于或等于5.0&#215;10^2IU/mL,基因芯片检出阳性210例,未检出的1例样本定量值小于1.0&#215;10^3Iu/mL。210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的样本,基因芯片检测显示耐药突变病例67例,占31.9%;基因亚型2种,其中B型137例,占65.2%,c型69例,占32.9%,B、C混合感染4例,占1.9%。上述210例样本经DNA测序验证,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类型完全符合。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临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系统对HBV进行筛查和准确定量。方法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对30例慢性HBV患者的血样和70份献血员血样进行HBV检测并将30例HB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测定,与一种商品化的检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WHO国际标准品来评价该检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9.4%,0.0%~2.3%。与上海科华HBV核酸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5,P〈0.0001)。结论:该检测系统可以对血浆中的HBV进行检测以及准确定量,可以用来筛查献血员以及进行HBV、HIV和HCV多重检测,并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肝活检组织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待检肝组织标本共21份,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手术患者,包括19份慢性HBV感染,其中HBeAg(+)标本10份,HBeAg(-)标本9份,4份非HBV感染为阴性对照组,取HBVDNA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作为rcDNA组。检测方法的主要步骤为肝组织经蛋白酶K和细胞裂解缓冲液消化后,用液相抽提法提取核酸,将提取的核酸溶液分为2等份。1份用特异性降解单链DNA的核酸酶加以消化,纯化后使用跨缺口引物和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另1等份则用以定量检测肝细胞看家基因(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主要通过PCR反应产物的序列分析及rcDNA组结果的对照进行证实,HBeAg(+)组和HBeAg(-)组cccDNA水平的差异通过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扩增产物的碱基数为350bp左右,DNA测序分析提示产物与目的片段的序列符合率为99%以上,且以rcDNA为对照的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最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的rcDNA对结果的干扰。本方法对10mg HBeAg(+)肝组织标本的cccDNA的检测阳性率为100%。血清HBeAg(+)的肝组织样本的平均HBV cccDNA水平高于HBeAb(+)的肝组织标本(P〈0.05)。结论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证实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和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珠法与煮沸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的优势,进一步分析基因型检出率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感染病科就诊的1 9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采用提取HBV DNA,进一步采用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基因分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Abbot m2000提取的HBV DNA(磁珠法),进一步采用荧光探针PCR检测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分析基因分型的检出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关系。结果磁珠法提取的HBV基因型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但是磁珠法检测C型检出率降低,B、D型检出率更高(P0.05)。HBV基因型检出率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相对于煮沸法提取的HBV DNA,磁珠法更能够提高乙型肝炎基因分型阳性率,并且能够提高非C型以及低病毒载量的患者检出率,更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中国药监局(CFDA)批准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体外诊断试剂盒,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诊断试剂盒在 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573例临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基于荧光PCR 技术和流式细胞法的2种上市获批试剂盒进行 HLA-B27检测,对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采用 PCR 测序方法进行确认,同时随机抽取5%的荧光 PCR 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复验。结果57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法试剂盒检测出阳性191例,阴性382例;相同样本使用荧光 PCR 试剂盒检测 HLA-B27基因阳性共194例,阴性379例。最终结果以流式细胞法作为参照,2种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6.33%(184/191),阴性符合率为94.76%(362/382),27例样本不符(占总样本数的4.71%),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29%[(184+362)/573],Kappa 值为0.896,(P =0.02);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P =0.021,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复测标本中(包括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HLA-B27基因测序结果与荧光PCR 试剂盒检测判断结果一致。结论相比临床 HLA-B27检测的权威方法流式细胞方法,荧光 PCR 法试剂盒在保证较高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在 HLA-B27检测上可能具有更为准确的判断能力,且相比标本制备和操作更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核酸测序方法和荧光PCR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分型准确性进行比对分析.方法 核酸测序方法作为金标准与荧光PCR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分型准确性.结果 200例样本中,金标准检测结果阳性78例;在这78例中,荧光PCR法检测结果阳性78例,荧光PCR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的灵敏度为100.00%;金标准检测结果阴性122例,荧光PCR法检测结果阴性121例,荧光PCR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的特异度为99.18%.荧光PCR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检测的分型准确性为100%.荧光PCR法和金标准方法的分型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荧光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防污染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等优点,适合用于传染病监测和临床使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分型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下,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人类SLC0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学评价。方法本文收集经Sanger测序确定基因型的20份DNA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中2份样本的SLCO1B1*1b、SLCO1B1*5、ApoE2和ApoE4共4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批内重复扩增检测10次,以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再使用该方法扩增所有样本的4个多态性位点,每个位点检测一次,并与Sanger测序法结果比对,以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中1份经梯度稀释的DNA样本进行扩增,以评价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结果2份DNA样本扩增所得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5%(≤1%);与Sanger测序法结果对比,实时荧光定PCR法结果准确性达100%(20/20);DNA浓度在0.964 ng/μl时,该方法仍可正确检出其基因型。结论借助经典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我们能准确、快速地检测临床样本SLC0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用于指导正确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同时检测HBVDNA、HBV-M。结果 (1)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占71.9%(92/128),D型占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2)男性与女性的HBV基因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561)。B型与C型比较,C基因型HBVDNA含量(P〈0.05)和HBeAg阳性率(P〈0.01)明显高于B基因型。基因型B具有更高的HBeAb水平(P〈0.05)。结论 (1)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在CHB患者中,性别不是基因型构成差别的因素,C基因型易引起较重的肝脏病变,B型易发生免疫逃逸,致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6种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标本中能检出基因型者115例,其中B型28例(24.3%),C型56例(48.7%),D型9例(7.8%),混合型22例(19.1%),没有发现A、E和F型。不同基因型的HBV-DNA定量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0.05)。不同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3〉0.05)。结论东莞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要检出型,混合型检出率偏高。HBV病毒复制与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酶法分别对10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HBV DNA含量以及HBV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分型为B型53例(50.48%),C型27例(25.71%),D型1例(0.95%),B+C混合型17例(16.19%),B+D混合型2例(1.90%),未分型5例(4.76%).CHB组中B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C型(P<0.05),尤其是轻度和中度组(P<0.01),而在CHB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C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B型(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 DNA载量和HBe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型(P<0.05);酶类指标则是B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较高,C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较高.结论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 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D型极少;C型及B+C混合型较易发展为重度CHB和肝硬化,基因分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根据基因分型与临床特点可对CHB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人群中隐匿性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71例重庆黔江区HBsAg阴性住院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271例HBsAg阴性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7%,HBV-DNA含量均低于10^3 copy/mL。HBV—DNA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无关。在HBV-DNA阳性人群中抗-HBc抗体出现率较高,抗-HBs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也可检出HBV-DNA。结论血清HBsAg阴性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隐匿性感染,对不明原因的肝损害、输血、器官移植等应结合灵敏度高的HBV-DNA检测结果再作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 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 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12月在该院检测的653例乙肝患者,先采用 ELISA 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 HBV-M 模式定性检测,检测顺序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bcAb);再采用 FQ-PCR 法进行 HBV-DNA 定量检测,观察不同 HBV-M 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HB-sAg、HbeAg、HbcAb 检测同时阳性简称“大三阳”。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97.97%、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P <0.05)。大三阳的 HBV-DNA 表达水平(5.59×10^6±2.42×10^5)copies/mL,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 <0.05)。结论联合 HBV-M 定性及 HBV-DNA 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4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标本中,其中有13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5%,含量为7.07±1.31;有1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2.0%,含量为5.27±1.46;有67例HBsAg、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58.2%,含量为5.11±1.60.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正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CV5'NCR区特异性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Ⅰ/Ⅱ/Ⅲ/Ⅳ型特异性探针,Ⅰ型和Ⅲ型探针标记FAM荧光染料,Ⅱ/Ⅳ型标记VIC荧光染料,分别建立Ⅰ/Ⅱ型和Ⅲ/Ⅳ型两管双色荧光PCR扩增系统。分别采用测序和本研究方法对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比较两种方法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双色荧光法检测的2889例HCV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中,双色荧光法分出Ⅰ型65例(67.0%),Ⅱ型25例(25.8%),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3例(3.1%),有2例HCVRNA定量为(1~3)×103IU/ml弱阳性标本未分出型;测序法分出Ⅰ型61例(62.9%),Ⅱ型24例(24.7%),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2例(2.1%),有8例HCVRNA定量结果为(1~5)×103IU/ml的阳性标本测序法未分出型,有1例Ⅰ/Ⅱ混合型标本测序无法判断,而荧光法分型明确。我院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889例临床丙型肝炎标本,2268份分出基因型,其中Ⅰ型1545例(68.1%),Ⅱ型702例(31.0%),Ⅰ/Ⅱ混合型18例(0.8%),Ⅲ型3例(0.1%),高HCV载量血清全部涵盖在Ⅰ/Ⅱ/Ⅲ型中,未发现Ⅳ型和其他型的病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色荧光HCV基因分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重复性且省时省力,由于近99%的HCV阳性血清为Ⅰ/Ⅱ型,所以临床可选择Ⅰ/Ⅱ型试剂进行常规检测,对高病毒载量而非Ⅰ/Ⅱ型的标本可采用Ⅲ/Ⅳ型试剂进一步分型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HBV DNA 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96例不同血清学类型的 HBV 感染者血清中的 HBV DNA ,同时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结果99例 HBeAg (+)标本中 HBV DNA 阳性率为100%,平均 HBV DNA 含量为1.21×107 copy/mL ,其 HBV DNA 检出率和含量与 HBeAg(-)模式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 (+)与 HBsAg (-)模式比较,HBV DNA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 HBV DNA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 HBsAg (-)且肝功能又正常的标本中检出了4例 HBV DNA 阳性.结论实时 FQ‐PCR 定量检测 HBV DNA 与 HBV 血清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乳汁标本前处理方法 ,以便准确测定乳汁中的HBVDNA浓度。方法 4℃冰箱过夜后取中间层乳汁进行检测,以离心后的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沉淀3种方法平行检测20份大三阳产妇的乳汁HBVDNA含量。结果沉淀方法检测阳性率为98%,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 (均P0.01)。阳性标本HBVDNA的对数浓度为4.8±0.5,与其他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4℃冰箱过夜后取中间层乳汁离心沉淀检测HBVDNA是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中HBv—DNA含量,采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生化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DNA阳性率100%,平均含量为(7.24±1.45)Ecopies/mL,HBeAg阴性组DNA阳性率82.69%,平均含量为(5.36±1.02)Ecopies/ml,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与ALT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与HBV-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与ALT无相关关系,临床中要辩证地看待H13VJb-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应把HBeAg和HBV-DNA、血清生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