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用于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对196例患者HBV血清标本进行5项指标检测。结果 TRFIA法检测患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59.7%、24.5%、25.5%、29.1%、78.6%。ELISA法检测患者标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52.1%、18.4%、21.4%、23.5%、67.9%。TRFIA法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结论 TRFI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对灵敏度高,的可为临床疗效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免疫学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800份人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以乙肝五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0%,66.0%。HbsAg(-)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小于等于2%。100份乙肝五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模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刘华  章励  高锋 《检验医学》2008,23(5):530-53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测17759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2060例,阳性率为11.6%;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4.08%(84/2060)。将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6种类型,以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阳性模式最多见;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DNA〉l×10^3 IU/mL者占85.7%;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68.4%;临床分类:慢性乙型肝炎占53%,肝硬化占20%,肝癌占1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TRFIA法对156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同时检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比较,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5.6%、90.6%、97.3%、94.0%、95.7%。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F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其常见模式平均符合率为87.4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e抗体和C抗体阳性、C抗体阳性模式符合率差。两者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灵敏度均达到了0.2ng/ml。对HBcAb的测定,ELISA为低。结论TRFIA法是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对评估HBV感染后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ELISA检测方法更灵敏和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疲荧光法(TRn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usA)时HBV血清标志物的捡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采用TRF1A定量和ELISA定性两种方法时90例1临床样本的乙型肝炎痛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个指标进行检测.通过κ检验评价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果采用TRF1A方法捡测时,5个指标的阳性车分别为47.1%、41.1%、44.4%、58.9%和48.9%;两种方法对各指标的检测效率均表现出很高的一致度,其中HBsAb指标为极强的一致性,其它指标均为高度一致。结论传统的ELIS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TRFIA方法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所有检测标本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含量同时检测.结果 乙肝血清免疫抗原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其HBV-DNA均为阳性,且含量较高;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大三阳[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94.61%;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39.26%;乙肝血清免疫抗体标志物HBs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显著减少.结论 在乙肝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疗效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淑芬  杨立新  唐迅  王艳 《临床荟萃》2011,26(14):1244-124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态可以通过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乙型肝炎"两对半"的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来,称为HBV标志物(HBV M),对于成人HB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2种模式,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小三阳".本研究对这2种模式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时HBV 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HBV血清学检测的医院人员11 21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0~25岁组(n=3 553)、〉25~50岁组(n=7 6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及抗HBV核心抗体(HBcAb)。结果 〉0~25岁组、〉25~50岁组受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21.19%。总体HBsAg、HBsAb阳性率及全阴性率为19.59%(2 195/11 204)、37.02%(4 148/11 204)及11.84%(1 327/11 204)。结论医院人群血清HBV标志物分布特征可为采取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泰莱-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新波)对89例正常人血清及89例HBV感染者血清用TRFI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并同时用酶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7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同ELISA方法比较:HBsAg Kappa值1.0,HBsAb Kappa值0.894.HBeAg Kappa值=0.8884,HBcAb Kappa值=0.782,HBcAb Kappa值=0.805,均显示两者之间结果高度一致性。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爽血清学五项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另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07级新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HBV传染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空腹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三系统(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紫外-苹果酸脱氢法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功能。结果受检的933名新生中,HBsAg阳性率为4.61%,其中男生为7.94%,女生为2.91%,男生HBV感染率高于女生,不同性别间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ALT异常者占0.86%,HBsAg阳性者中合并ALT异常的人数占11.63%,ALT异常者中HBsAg阳性人数占62.50%。结论2007级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五项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改变,可以随机快速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方法将原来的大样本单项布板改变成小样本量纵向五联法布板,进行干扰试验和携带污染试验。结果方便了实验操作,各板单列时高含量的HB sA g ,HB sA b ,HB eA g 在测试时均有一定的携带污染率。HB sA g酶标液可使HB sA b,HB eA b,HB cA b检测孔呈阳性。HB sA b酶标液可使HB sA g,HB eA b,HB cA b检测孔呈阳性。HB cA b酶标液可使HB cA b检测孔呈阳性。HB eA b,HB eA b的酶标液对各检测孔均无干扰。由于HB sA g,HB sA b的酶标液对HB sA b,HB sA g的包被孔可以相互干扰,而HB eA g的酶标液对两者均无干扰。高含量的HB sA g ,HB sA b ,HB eA g 血清在测试时均有一定的携带污染率。纵向五联排列每列为同一样本不存在携带污染问题。结论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抗干扰能力,提高实验方法的精密度,方便结果的报告,加强批间质量控制,可以随机快速定性或定量的检测HBV五项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金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和金标法对256例血清样本同时进行HBV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且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6例样本中:ELISA法“全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结果模式,金标法结果相同;ELISA法HBsAg、HBeAb、HBcAb阳性,HBsAb、HBeAg阴性(简称模式1);HBsAg、HBeAg、HBcAb阳性,HBeAb、HBsAb阴性(简称模式2)结果模式,金标法检测样本的结果模式发生改变.256例样本两法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经x2检验:HBsAb和HBeAg两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三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ELISA法阳性或OD为临界值的样本金标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无ELISA法阴性而金标法为阳性的标本.结论 两种方法对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的特异性相近,但是金标法敏感性不如ELISA法.  相似文献   

15.
祁金友  樊卫  陈平  施成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87-2487,2489
目的探讨3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方法的比较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MEIA法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结果的符合率较高,经χ2检验,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IA法联合FQ-PCR法或者ELISA法联合FQ-PCR法应用,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对于疗效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学两种常见模式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及两种模式的危险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检测,分别记为模式1与模式2.结果 ①两种模式阳性率与相应乙肝核酸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式1乙肝核酸阳性率与乙肝核酸载量对数值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1),但二者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种模式下HBsAg、HBeAg、HBcAb组合与HBsAb、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模式1HBsAg、HBcAb组合与HBeAb阳性检测率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5),但两种模式下全阴性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及HBsAb、HBeAb、HBcAb组合HBV DNA阳性率、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HBcAb组合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高敏感度与高特异度等特点,在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水平及病毒复制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HBV M阳性率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3~11月,随机选择具有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患者120例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9%和7%,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单纯 HBsAg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PreS1抗原与 HBsAg、乙肝 e抗原和 HBc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抗体检测能够更灵敏、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HBV感染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06-707,70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86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1%和84.6%;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以及HBsAg阳性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60.0%、49.8%和33.3%;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86.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1.0%(P0.01);3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1%,HBeAg阳性率为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同时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