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常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分别在早孕(孕10~14周)、中孕(孕20~24周)、晚孕(孕30~34周)及产后(产后12周)四个时期序贯性测定12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并建立参考值范围。同期选取53例健康体检非孕者为对照。结果:RBC、HCT早、中、晚孕相对于正常对照均降低(P〈O.01)。HB在孕期降低,中、晚孕降低较明显,相对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早、中孕降低不明显(P〉0.05),到晚孕期相对于正常对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在妊娠四期相对于正常对照均升高(P〈O.01)。结论:血常规各项指标随孕期发展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该序惯性研究中得出了正常妊娠妇女的5个血常规指标水平的参考值范围,该参考值范围可以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孕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妇女血浆中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规律产前检查孕妇506例,分别于孕15~19周及孕20~24周采外周血,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其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中包括子痫前期组(48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8例),从同期单胎健康孕妇中随机选取96名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经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处理,联合荧光定量 PCR 检测血浆中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 孕15~19周,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孕20~24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妊娠组(P <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表达水平亦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结论妊娠中期妇女血浆中超甲基化 RASSF1A 基因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 C(PC)和蛋白 S(PS)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发病时间和梗死范围分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 AT-Ⅲ、PC 和 PS 的活性,并分析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青年组的 AT-Ⅲ、PC、PS 活性低于急性期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期 AT-Ⅲ、PC、PS 活性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AT-Ⅲ和 PS 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恢复期 PC 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T-Ⅲ、PC、PS 活性在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T-Ⅲ、PC、PS 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其活性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妊娠妇女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妊娠妇女和60名健康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PT、APTT缩短(P〈0.05)此两指标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两者水平都显著升高(P〈0.01),FIB在妊娠晚期明显高于妊娠早、中期(P〈0.01)D-二聚体随孕期增加而不断升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1),随孕期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对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妊娠妇女早中孕期叶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妊娠妇女早中孕期血清叶酸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312例孕妇血清叶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早孕组血清叶酸水平高于中孕组,叶酸缺乏率低于中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龄增加,血清叶酸水平增加,叶酸缺乏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做好叶酸补充,监测孕妇体内叶酸水平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分别为89.04±13.32,86.64±11.07和102.33±9.39.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Fib含量(g/L)分别为3.93±1.42,3.83±1.12和3.20±0.73.AMI组和UA组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血浆AT-Ⅲ活性较S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活性及Fib水平的变化是鉴别各种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找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期体内铜、锌、钙、镁和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正常妊娠妇女的5种微量元素参考值,并为群体保健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便制订出指导干预措施,为确保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发挥应有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法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对天津市区1304名正常妊娠孕妇及100名非孕妇女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血铜含量在孕早、中、晚期均高于非孕妇女(P〈0.001);血锌和铁含垃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血镁在孕中期时下降(P〈0.05),至孕晚期铁和镁略有升高;血钙含量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在整个孕期变化不大。通过监测,得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与非孕妇女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并在各个孕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得到的天津市区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和中期甲状腺功能测定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孕早期(T1组)、孕中期(T2组)和未孕妇女(对照组)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1组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的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为28.85%,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以甲状腺功能减低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为主。结论妊娠早期和中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80例2型DM患者血浆中TM、PC、AT-Ⅲ活性。结果DM各组血浆PC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蛋白的排泄率(UAE)与PC水平呈正相关(β=0.407,P〈0.01),AT-Ⅲ与UAE水平呈负相关(β=-0.369,P〈0.01)。DM各组血浆T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余下的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与TM呈正相关(β=0.321,P%0.01)。结论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高凝状态,血浆TM、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延缓DN的形成与发展。TM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抗凝及纤溶的变化.方法 检测162例正常晚孕妇女和115例来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非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晚孕组的FIB:(5.313±0.349) 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二聚体:(0.57±0.25)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78.43±10.2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呈生理性的高凝状态.AT-Ⅲ、FIB、D-D的联合检测对于评价晚期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状态,预测晚期妊娠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血栓事件的可能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09-1711,1713
目的确定正常晚期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临界值。方法对188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和186例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妇女(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已知的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凝血指标相比,纤维蛋白原(Fg)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加而其他凝血指标下降。和其他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值(INR)在子痫前期重度组显著下降(10.05 s和0.87),其最佳临界值为PT<10.25 s(敏感度=68%,特异度=66%)and INR<0.89(敏感度=66%,特异度=64%);相似的,与正常妊娠期组相比,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在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各组中显著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APTT 25.32 s、23.72 s、25.08 s和0.61 g/L、1.09 g/L、1.54g/L)。其最佳临界值为APPT<25.65 s(敏感度=68%,特异度=66%);Fg<2.73 g/L(敏感度=72%,特异度=99%)。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某些凝血指标可能预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改变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0例复发性流产疾病患者,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疾病组与正常足月妊娠组相比,PT、APTT、FIB、ATUI、PL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抗凝血指标说明复发性流产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福建省泉州地区甲状腺抗体阴性正常孕妇孕期前、中、后3个月间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福建省泉州地区甲状腺抗体阴性孕4~39周妇女49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妊娠前、中、后3个月间期血清FT4、FT3、TSH、TPOAb水平,另选非孕期妇女51例作为对照,建立甲状腺抗体阴性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不同孕期孕妇TPOAb中位数均在厂家提供参考区间内。其血清FT3、FT4水平在孕期前、中、后3个月呈逐渐降低(P<0.01);血清TSH水平自孕前期3个月至孕末期3个月呈逐渐升高(P<0.01);非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孕前期3个月水平(P<0.01),而低于孕中期和孕后期3个月水平(P<0.01)。在妊娠前、中、后3个月间期,泉州地区甲状腺抗体阴性正常孕妇FT3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5~7.23、3.31~4.93和3.16~4.48 pmol/L;FT4分别为12.85~25.3、12.03~20.14和11.02~19.43 pmol/L;TSH分别为0.01~3.79、1.09~4.19和1.08~5.95 mU/L。结论通过本次测定,我们建立了泉州地区甲状腺抗体阴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孕期前、中、后3个月间期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在妊娠晚期孕妇睡眠呼吸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妇女126例,按ESS≥9分为切点,大于9分孕妇70例(A组)和小于9分孕妇56例(B组)。比较两组夜间、日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组孕妇夜间睡眠时间显著短于B组孕妇,日间睡眠时间显著长于B组孕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孕妇发生打鼾、张口呼吸及睡眠中多汗的比例高于B组(P〈0.05)。ESS评分与孕妇年龄(r=-0.059,P=0.511)和孕周(r=0.047,P=0.601)无相关性,与夜间睡眠时间(r=-0.384,P=0.000)呈负相关,与日间睡眠时间(r=0.213,P=0.016)呈正相关。【结论】Epworth嗜睡量表可作为妊娠晚期孕妇睡眠呼吸障碍的初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规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常规血凝指标在不同年龄组孕妇体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16例不同年龄组临产孕妇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常规血凝四项指标中TT值的异常值比例比较大,T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INR、APTT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第三组:29岁-35岁的TT值与第二组24岁-28岁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组≥36岁的TT值与第二组24岁~28岁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不同年龄组的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特别是进行TT的检测,对判断不同年龄组孕妇的血凝情况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确定妊娠妇女Hcy水平的参考区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942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Hcy水平,并收集其产检资料,追踪其分娩结局。根据测定Hcy时妊娠妇女的妊娠周期分为早、中和晚孕3组,各组例数分别为98例、202例和642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Hcy水平为(7.25±2.90)μmol/L,95%参考区间为1.57~12.93μmol/L。早孕组Hcy水平为(6.87±2.78)μmol/L,第75百分位数(P75)为7.53μmol/L;中孕组为(6.43±2.90)μmol/L,P75为7.21μmol/L;晚孕组为(7.54±2.86)μmol/L,P75为8.32μmol/L;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P=0.000)。两两比较显示早孕组与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P=0.321),中孕组与晚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0)。晚孕组Hcy水平较中孕组平均升高(1.11±0.23)μmol/L[P=0.000;95%可信区间(CI)为0.65~1.56μmol/L]。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妊娠妇女年龄、检测孕周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0.15,P=0.000);将早、中和晚孕3组分别进行线性相关分析,仅晚孕组Hcy水平与检测孕周呈正相关(r=0.10,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服用叶酸和Hcy检测孕周是影响孕妇Hcy水平的因素(F=16.59,P=0.000)。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Hcy水平妊娠早期为6.87μmol/L、中期为6.43μmol/L、晚期为7.54μmol/L;如妊娠早期Hcy水平7.53μmol/L(P75)、中期7.21μmol/L(P75)、晚期8.32μmol/L(P75)可能提示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Ⅲ)的变化,了解这些因子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凝血功能变化中的意义。方法按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分为4组:糖尿病无并发症20例,糖尿病肾病(DN)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0例,糖尿病足(DF)20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ELISA方法测定血浆TM浓度,日本sysmex 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C,PS,AT-Ⅲ浓度。结果各血浆TM,PC,P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血浆TM,PC,PS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AT-Ⅲ活性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在有并发症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TM,PC,PS及AT-Ⅲ的浓度变化对DN,DR和DF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孕晚期妇女生殖道中B族链球菌(GBS)的带菌情况。方法取本地区9 073例妊娠34~37周孕妇生殖道分泌物,选取500名孕中期(20周~24周)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GB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地区孕晚期妇女生殖道GBS总带菌率为4.17%,孕中期妇女总带菌率为5.2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中30~34岁组妊娠妇女带菌率最高(4.77%),与≤24岁组和≥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晚孕期妇女GBS带菌率尚在健康人群带菌率的范围内,但也应加强检测;孕周对孕妇GBS带菌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