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55、CD59、CD34抗原对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的早期诊断的价值,寻找PNH早期诊断敏感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NH综合症患者的CD55、CD59、CD34抗原变化关系,并与PNH、AA等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CD55、CD59、CD34抗原相互变化关系,经过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PNH CD55、CD59、CD34抗原较AA及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并与溶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早于其他溶血指标。结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可做PNH早期诊断最敏感指标,并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对贫血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进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治疗目的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贫血病人及对照组粒细胞上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并同时做相关血液学试验诊断,经过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 表明PNH、AA、AA-pNH病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较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相互间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粒细胞上CD55、CD59、CD34抗原异常表达率可做贫血病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特别对血液病的AA、AA-PNI-I综合征、PNH有重要首选、敏感、特异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55、CD59检测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NH患者、45例AA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阳性率。结果正常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阳性率均〉95%;部分AA患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阳性率〈95%但均〉90%;PNH患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和AA组相比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5、CD59检测是诊断PNH较特异而又敏感的方法 ,特别是对表现不典型的PNH及AA-PNH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D34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锦贵  周晓军 《江苏医药》1998,24(2):121-122
CD34(QBen10)抗原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的一种新的与小血管相关的抗原,在各种血管源性肿瘤及多种肿瘤间质中小血管的表达已得到证实,但在肝细胞癌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国内目前未见报道。本文采用CD。。对21例肝细胞癌进行观察,旨在对CD。。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作一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标本选自本院1989~1997年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其中肝细胞癌ZI例,男16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0岁。肝炎肝硬化4例,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9~48岁。另选取细针穿刺活俭肝组织4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均为男…  相似文献   

5.
李虹  马莉  杨洁  秦雯  谭玉洁 《贵州医药》2006,30(1):69-7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克隆性疾病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GPI-AP) 通过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连到细胞表面,其中衰变加速因子(CD55,DAF)和反应性溶血的膜抑制物(CD59, MIRL)参与调节补体介导的溶膜反应。而CD55、CD59是细胞膜上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细胞表面分子,故异  相似文献   

6.
激活补体系统发挥其溶解作用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和杀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补体激活的过程中,受到多种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其中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bou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mCRP)CD59能抑制补体激活终末阶段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的过程,保护自身组织免受补体激活的损伤[1]。  相似文献   

7.
唐晓文  邵景章 《天津医药》1998,26(5):313-316
CD_(34)是一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近来的研究表明:CD_(34)抗原在造血祖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起着调节作用,同时,由于CD_(34)的特异性细胞粘附作用,故在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及定居在骨髓基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_(34)还与维持造血干/祖细胞表型有关。利用CD_(34)抗原特性,可以富集造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镜下形态学特点与免疫表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 CD34、CD10、Ki?67、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联合应用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2018年乳腺良性叶状肿瘤 62例,纤维腺瘤 73例,观察 HE组织学特征,并用免疫组化检测 CD34、CD10、Ki?67、CyclinD?1在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良性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中 CD34的高表达(++及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93.5%,90.4%(P>0.05); CD10的高表达(++及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72.6%,45.2%(P<0.05); 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7.4%,6.8%(P<0.05); 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4%,47.9%(P<0.05);结论良性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免疫表型存在差异, CD34、CD10、Ki?67、CyclinD?1的联合应用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及病人的预后评估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CD34阳性细胞内部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比较健康人和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来源的CD34阳性细胞内部结构。方法将健康人和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患者各1例骨髓中提纯出来的CD34阳性细胞制成树脂包埋块,利用超薄切片机切成厚度为60nm的薄片,分别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研究对象纯化前CD34阳性细胞平均比例为(1.63±0.25)%,纯化后的平均比例为(95±2.4)%。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均可观察健康人和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D34阳性细胞内部结构,不能发现两种来源细胞有特异性差别。当原子力显微镜成像范围在10μm×10μm时,可分辨出核仁和部分细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当原子力显微镜成像范围在2μm×2μm时,细胞内部结构变模糊,被细小的树脂颗粒所掩盖,不能分辨细胞结构。结论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均可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不能发现健康人和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两组来源的CD34阳性细胞内部有特异性差别,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细胞内部结构效果并不优于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间质内CD3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和50例宫颈鳞癌的间质内微血管计数情况,并分析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结果在子宫颈鳞癌I级和II级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间质内,而癌巢内较少;在子宫颈鳞癌III级的癌组织,CD34的表达则呈弥漫分布。临床分期比较:I期与II期比较、I期与III期比较,差异显著(P<0.01);组织学比较:I级与II级比较、I级与III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CD34的表达在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显著,反映了微血管增生在子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一个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艾滋病(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确诊HI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观察组),同时收集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细胞表面染色。使用BDFACSCanto流式仪检测各项指标,采用FACSDiva软件分析CD4^+T细胞CD5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59^+CD4^+T、CD59^-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CD4^+T细胞CD5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5.198,P〈0.01);CD59+CD4^+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升高(t=5.968,P〈0.01);而CD59^-CD4^+T细胞的凋亡比例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3,P=0.8577)。结论HIV感染可引起CD4^+T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9的表达,而CD59的表达会使CD4^+T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34在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了CD3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对CD34标记的阳性血管进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CD34呈棕黄色染色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在HCC组织内显示弥漫的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多为阴性。HCC组织MVD值(46.23±16.12),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8.15±5.92)(P<0.01)。HCC中CD34表达与EdmonsongradeⅢ+Ⅳ、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肝硬化有关(P<0.05)。结论 HCC中CD34异常高表达,且与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红细胞膜CD59的分离及对依赖补体血小板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补体调节蛋白CD59通过阻止补体攻膜复合物(MAC)的形成发挥其对依赖补体血小板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连续柱层析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眼镜蛇毒因子(CVF)。人红细胞膜经低渗破膜、超滤、木瓜蛋白酶消化、正丁醇抽提和连续柱层析分离纯化出补体调节蛋白CD59。用Chrono Log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变形、聚集和ATP释放反应。结果预先加入CD59可抑制CVF引起的大白鼠血小板变形和ATP释放,不影响CV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粘附性增加。结论血小板膜表面形成的MAC是补体激活引起血小板变形和ATP释放的关键,CD59对依赖补体血小板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金凯  吴士祥 《河北医药》1991,13(5):310-311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虽然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依据,但骨髓涂片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了解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的密度及分布,无法了解骨小粱、脂肪、血管和结缔组织基质间的解剖学关系,如将骨髓活检和涂片检查相结合能起相辅相成的作用。尤  相似文献   

15.
依靠显微镜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计数是血液病分析的基础,其诊断一致率约为60%~80%[1],双核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常认为是病态造血的一种现象,过去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有细胞[2].工作中发现,一些一般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应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见,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rhBMP-2m对辐射小鼠骨髓CD34~+细胞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受到辐射后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 2 (rhBMP 2m)对骨髓CD34+ 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60 Coγ射线照射 ,建立小鼠骨髓造血损伤模型 ,经rhBMP 2m连续治疗后 ,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比例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经rhBMP 2m治疗的动物 ,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 ,P <0 0 5 ,n=6。结论 对于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 ,rhBMP 2m能够增加造血细胞数量 ,提高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的比例 ,加快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CD34-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多种骨髓 ,外周血或脐带血等的CD34 -的细胞群都有造血干细胞的特点 ,认识到CD34 -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并且开始研究这类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可能的临床和研究的治疗价值。1CD34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1996年 ,Osawa等[1]人用抗CD34的单克隆抗体RAM34,发现成年小鼠体内CD34 -造血干细胞能够在经过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小鼠体内重建造血功能 ,这些细胞是CD34 -Lin -Sca -1 +c -kit +骨髓细胞。随后Morel发现有造血干细胞功能的细胞是同时存在CD34 +和CD34 -细胞群。Goodell等人在其他一些哺乳动物中通过双色细胞流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鼠源抗CD34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以及包被在冠状动脉支架上的抗体量和牢固度等技术指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抗CD34单克隆抗体结合KG-1 a细胞的活性;酶联免疫显色方法测定支架上抗体包被量;体外模拟冲刷方法测定支架上抗体牢固度;采用显微镜计数方法测定包被抗CD34抗体支架体外捕获CD34(+)细胞的能力。结果:在抗CD34 M cAb浓度为1μg.mL-1时,细胞平均阳性率为96.34%;支架上抗体含量为50.97 ng.cm-2,而且体外模拟冲刷后支架上抗体含量无显著变化;包被抗CD34单抗的冠状动脉支架捕获细胞数为4万个.cm-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体外检测抗CD34单克隆抗体包被冠状动脉支架的生物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米托蒽醌(MTZ)在急性白血病(AL)化疗中的作用特点,提高临床对难治性白血病的化疗疗效和AL的完全缓解(CR)率和无病生存率(FDS)。方法57例CD34 抗原高表达的AL患,随机选择3种常规化疗方案(MA/MAE、DA/DAE、HA/HAE),联合化疗1~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缓解率、骨髓抑制及其它毒副作用;同时骨髓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2h,进行药物杀伤效应实验,分别比较MTZ、柔红霉素(DNR)、高三尖杉酯碱(HHT)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以MTZ为主的MA/MAE方案有效率最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80.0%(24/30),比DA/DAE和、HA/HAE方案高28.8%和56.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COMP方案有效率为92.6%(25/27),比CDOP方案高27.4%。药物抑制试验显示MTZ对分化较早期阶段的CD34^ 白血病细胞的抑制显高于DNR和HHT。结论MTZ具有较强的抗白血病活性,临床骨髓抑制明显和较少产生耐药,可能与其主要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较早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组织中CD3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8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CD34、α-平滑肌骨动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 在病理条件下,肾组织系膜细胞出现CD34的表达;肾小球系膜细胞可同时表达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且两者显著相关。结论 CD34是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