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外伤治疗时,单操作孔胸腔镜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的胸外伤病人45例作为研究组,匹配2017年前行常规胸腔镜治疗的45例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患者死亡,研究组有1例术后创面渗血,对照组有2例术后创面渗血、3例术后背部肌肉神经痛,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在胸外伤手术中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术后影响较小,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与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与治疗胸部疾病34例,包括气胸、肺大疱、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硬化性血管瘤、纵隔神经鞘瘤、胸腺瘤、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心包积液心包开窗、胸外伤血胸及膈肌破裂等。结果:手术时间为15~11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5ml,无术中输血;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与传统VATS相当。患者术后背部疼痛与感觉异常显著减少;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相关损伤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诊治胸部疾病方面的效果与传统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相同,且创伤更小,切口美观,手术安全,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轻,可以作为适合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76例来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基准为系统抽样法,各38例,对照组实行开胸手术,观察组实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对比组间临床效果。结果:组间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低,胸引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中选择150例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75)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方式,观察组(n=75)患者接受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肺叶切除手术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施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胸腔镜组),60例进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开胸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西丁预防感染,若出现感染,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发生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各1例,感染率3.44%,开胸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为16.67%,胸腔镜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应用于自发性气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104例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手术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1.75±0.68)h,术中平均出血量(25.8±15.4)mL;术后胸腔引流量(215±170)mL/d。术后有22例患者出现创口轻度疼痛,仅6例患者需要药物镇痛;91例患者于术后2~3d拔除引流管,13例患者于术后5~7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死亡或较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可视为自发性气胸治疗的首选术式,相比于传统术式,其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疼痛轻且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经济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细胸腔引流管接负压球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胸外科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放置28F传统硅胶下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试验组术后放置15F螺旋十字形硅胶软质下胸腔引流管接负压球,比较两组胸腔总引流量、下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次胸腔置管率、拔管后气胸发生率、下胸腔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胸腔总引流量、下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次胸腔置管率、拔管后气胸发生率及术后第1、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胸腔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及术后第4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胸腔引流管接负压球用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引流中安全、有效,且能减少发生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单/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胸心外科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8例Ⅰ-Ⅱ期周围型肺癌老年患者,记为单操作孔组。另选取同期行多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60例Ⅰ-Ⅱ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记为多操作孔组。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无瘤生存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首次下床站立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2年随访生存情况相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单操作孔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多操作孔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不仅和多操作孔VATS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手术效果接近,且更加微创、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优化护理加速康复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1∶1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支气管胸膜瘘、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有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中出现支气管胸膜瘘、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有9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将优化护理作为护理方案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胸腔引流量,同时,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快速康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对比单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单孔组及三孔组。三孔组患者接受常规三孔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单孔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量表得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量表得分均少于三孔组患者(P0.01);单孔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2%)低于三孔组患者(12.7%)(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拔管实际及减少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比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等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P-VATS)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4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SP-VATS治疗,观察组21例予以3D打印技术辅助SP-VATS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质控指标、生存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除淋巴结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存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SP-VATS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疗效,并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及开胸手术进行对比。方法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分别为胸腔镜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和开胸组,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胸腔镜组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方面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更优。结论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泡疗效优于开胸手术,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肺大泡时则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4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 00%)少于对照组(40. 00%)(P <0. 05)。结论在创伤性血胸疾病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外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外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34岁;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31例,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25例;叶肺不张43例,部分叶肺不张9例,全肺不张4例。胸腔镜手术前都常规行胸腔穿刺和/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效果不佳;手术方式为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包裹性胸腔积液清除术+吸痰鼓肺术。胸腔镜手术中所有操作均在1个操作孔完成,术后从观察孔、操作孔置入胸腔引流管。结果手术时间55~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25~150ml,平均65ml;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增加第2个操作孔;术后住院时间7~19d,平均11.2d;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亦未再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及叶肺不张。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外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创伤小,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可作为胸部外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肺不张经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10~40ml,术后胸腔引流量110~40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气胸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术后气胸复发率低、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胸腺切除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12-2015.12期间收治的84例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术式,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电视胸腔镜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肺部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辅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9.6±20.8)min、手术出血量(150.1±87.6)ml、住院时间(7.7±1.3)d及切1:2疼痛0相比于对照组(147.1±31.3)min、(247.3±126.1)min、(10.9±3.5)d及20.0%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应用于治疗肺部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清除干净淋巴结,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内吻合术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丹东市某医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研究组采取胸内吻合术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胸内吻合术联合传统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DEF)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内吻合术联合传统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相比,采用胸内吻合术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5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行微创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淋巴结数目的临床疗效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纽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