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班娜  崔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303-230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难治性抑郁症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29例为研究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9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以研究组疗效较好而快(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且起效快,不增加不良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并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HAMD评分比较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4、6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氟西汀相同。但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那普仑合并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那普仑合并氨磺必利30例(研究组)和米那普仑30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异常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那普仑能有效的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小剂量氨磺必利对米那普仑治疗老年抑郁症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抑郁程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 w时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8 w时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更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6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则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降低患者的HAMD评分,缓解抑郁症状,促进疾病好转,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米氮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PSQI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 w和8 w时HAMD评分均低于照组,治疗8 w后观察组PSQI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组(研究组)及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率63%,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46%,有效率93%,疗效相当。仅在治疗1周末研究组减分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见不良反应有多汗、心悸,对照组多为失眠,但都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比单用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和神经因子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21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117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效果,应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应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100B蛋白(S100B)、髓鞘间隙蛋白(MBP)、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RBAN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B、M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可改善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国产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次,早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至150-225 mg/d;观察组给予国产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d,早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至15-20 mg/d。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5.00%,观察组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HAMD评分对照组(11.28±1.87)分,观察组(7.33±1.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6,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便秘2例,头晕1例,嗜睡1例;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便秘1例,头晕1例。结论国产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用齐拉西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37例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齐拉西酮,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DRS-17)评定疗效,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DRS-17评分分别为(21.8±4.O)分和(23.6±3.5)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DRS评分也随之明显降低,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DRS-17评分分别为(15.6±1.0)分和(16.8±1.2)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更好,起效更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2例已确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从治疗第2周末两组患者间的汉密尔顿评分差异便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的方法更有利于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诊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和安慰剂治疗,在入组时(第0天)和第7、14、21、28、42、56天分别评定HAMD和TESS,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第l周末时,研究组的HAMD评分下降了(29.65%),高于对照组(12.04%),其差异保持到研究结束,表明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起效迅速;研究组的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85.0%,高于对照组(51.7%)(X^3=15.93,P=0.001)。结论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或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96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8例,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西酞普兰(20 mg/d)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利培酮(0.5~2.0mg/d),共28例.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共26例.两组持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0.7%,痊愈和显效占50.0%;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26.9%,痊愈和显效占1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且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联合治疗。从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抑郁症疾病患者,将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中医针灸技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程度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不良反应、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程度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显著(P<0.05);抑郁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72.5%,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抑郁状态,缩短用药时间,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映.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7.4%,氟西汀组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氟西汀组51.6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起效更快更安全,适合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对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在西酞普兰(2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利培酮(0.5~2.0mg/d)。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4周。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1、2、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HAMD、HAMA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和48/。TESS评分,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分别为(5.36±1.68)分和(7.82±2.91)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0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患者比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应用阿立哌唑增效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取年龄65-85岁之间的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及文拉法辛联合治疗12周后效果不显著,加用阿立哌唑增效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应用HAMD17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使用阿立哌唑增效治疗后,18例患者达到了预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及文拉法辛联合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效果不显著时,加用阿立哌唑增效治疗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