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自制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材料及其相关性能的体外测试,为该封堵器的动物实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可吸收PLLA单丝网编织成双盘状封堵器框架,两盘及腰部都缝有阻流膜,两盘各缝两个铂铱点作为标记。采用PLLA单丝拉伸性能测试、PLLA丝体外降解实验、PLLA封堵器主要尺寸测试、稳定性测试、入鞘力测试、栓头焊接强度测试、鞘管推送力测试及封堵器XA射线下可视性测试研究其体外性能。结果 PLLA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体外性能测试均符合封堵器要求,在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人体内环境1月后,PLLA分子量下降至初始值的93.5%,2个月后下降至89.3%,至3个月时下降至78.9%。结论 PLLA房间隔封堵器体外性能测试良好,具有可降解性,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一种适用于眼后巩膜加固术的新型生物补片,通过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 首先采用新鲜的牛心包经去除表面脂肪组织、脱细胞、扩孔和梳整后,与京尼平进行生物交联,制备出一种眼巩膜生物补片.然后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皮内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植入试验,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溶血率、皮内反应记分、皮肤致敏反应等级、毒性反应和植入刺激指数分析眼巩膜生物补片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眼巩膜生物补片无细胞毒性反应、无潜在的动物皮内刺激和肌肉刺激作用、无皮肤致敏性和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溶血率符合要求.结论 通过扩孔和梳整工艺等技术所制备的眼巩膜生物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其在临床上眼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局部注射具有成骨作用的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颈及股骨髁部的骨密度及力学强度,分析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为将辛伐他汀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8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右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溶液5 mg、10 mg,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注射后1个月处死大鼠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给药后1个月,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改善骨骼微结构,可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进一步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A further analysis of already published data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retardates of low ability level less frequently have retarded siblings, retarded parents, and parents low in occupational level than do retardates higher in ability level. The analysis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tarded individuals, persons retarded as a result of gene or chromosomal anomalies, brain injury, etc.,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lower-level retardate group, and persons whose retardation represents polygenic segregation,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higher-level grou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科自2001~2005年4月对59例67膝的骨性关节炎(0A),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清理术。方法镜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不同程度滑膜炎,滑膜皱壁粘连纤维片,关节软骨不同程度破坏。镜下清除增生滑膜,松解粘连,去除剥脱软骨、修复关节面。结果随访2月~4年,平均1.5年,术后综合评估2月~1年,优良率94%;1~2年,优良率79.2%;2年以上优良率54.8%。结论关节镜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能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并对骨性关节炎早期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重复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Assessment of the aftereffects of cryoexposure and ultrahigh-frequency cryoexposure on hemangioma tissue of various types, cavernous and squamous, showed a higher cryogenic effect in hemangiomatous tissue preexposed to ultrahigh-frequency waves.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is proposed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the studied methods of exposure. Translated fromByulleten' E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19, N o 6, pp. 669–672, June, 1995  相似文献   

15.
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石斛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其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养阴生津、补肾益气、润喉护嗓、活血明目、抗癌防老等功效。本文对国内外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with Diaform-3 antitoxin, given by either intracisternal or intralumbar injection in a dose of 400 i.u./kg, was compared in experiments on 100 rabbits with ascending, hematogenous, and cerebral tetanus caused by injection of 1 c.l.d. of tetanus toxin. Intracisternal injection of the antitoxin was found to be three times more effective than intralumbar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s cured was 31.4 and 10.2%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was effective only in animals with ascending tetanus, evidently because the portal of entry of the toxin into the CNS was along the peripheral nerves of the hind limbs.Central Research Laboratory, L'vov Medical Institute. (Presented by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A. M. Chernukh.) 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É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86, No. 8, pp. 212–213, August, 1978.  相似文献   

17.
18.
19.
Effects of the regulatory peptide thyroliberin on microviscosity of lipid components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biological membranes in mouse hepatocytes were studi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Thyroliberin in a concentration of 10−3–10−18 M decreased microviscosity of surface layers of membrane lipids. This decrease was the most pronounced (30%) under effects of 10−10 and 10−16 M thyroliberin.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thyroliberin corresponded to its influence on the membrane structure. Translated fromByulleten' E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29, No. 1, pp. 38–40, January, 2000  相似文献   

20.
Translated fromByulleten' E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15, N o 4, pp. 401–404, April, 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