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及人工耳蜗在语后聋患者言语康复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方法:5例语后聋患者手术年龄为19~58岁(中位年龄26岁).5例患者均手术植入Cochlear 24R人工耳蜗.术后4周开机,随访1年,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SIR),由1名研究者完成随访,随访涉及听力水平、言语交流能力2个方面的内容.结果:5例患者术后1年0.5、1.0、2.0、4.0 kHz助听听阈均在25~45 dB;CAP平均3.4,SIR平均2.4.2例患者言语分辨能力及情感交流能力无明显提高,其余3例患者交流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语后聋患者,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均能使之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不同程度获益,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回顾二年来为48名耳聋儿童行 BERA(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年龄2个月~8岁,2岁以下占52%。病史包括听力差、语言差、围产期不利因素、重度智力障碍等。大多数先经自由声场听力筛选,然后做 BERA 检查。结果有12名严重残疾患儿用其他手段不能测定听敏度,经 BERA 检查发现3名有严重听力损失,配戴助听器。有20名可疑听力损失者经 BERA检查13名听力正常。14名自由声场测试有耳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30名临床确诊为耳硬化症的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63.33dB HL,气骨导差为24.5~50.25dB,平均为36dB。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24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6.82dB HL,气骨导差≤15dB者23例,占95.83%;气骨导差≤10dB者21例,占87.5%;平均气骨导差为8.50dB。30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7.52dB HL,气骨导差≤15dB者28例,占93.33%;气骨导差≤10dB者25例,占83.33%;平均气骨导差为8.60dB。术后半年与一年复查听力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耳硬化症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远期听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984年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75例(700耳)行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外中耳畸形患者进行随访,其中40耳未行听力重建术,实际听力随访635例(660耳)。随访3~19年,平均7.9年。结果外耳道狭窄120耳,外耳道再闭锁2耳,发生率18.5%(122/660)。外耳道感染6耳。术后听力改善(听力级,下同)20dB以上者512耳,占77.6%;其中改善30dB以上者231耳,占35%。随访结果:术后听力稳定者450耳(68、2%);随访听力比术后3周时听力不同程度下降者160耳(24.2%),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耳,听力下降20dB以上者35耳,123耳为听力下降10~15dB,但仍然比术前听力好。结论68.2%(450/660)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患者可长期保持稳定的术后听力效果;患者听力下降主要发生于术后半年内,与外耳道狭窄及感染关系密切,少数患者的听力下降与鼓室内粘连、后下壁骨质增生、听骨固定或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幼儿感音性聋(SNHL)早期诊断有利于选择康复的对策,其伴有复发性和慢性中耳炎易被忽略而漏诊。分析437例聋儿的临床和听力资料以提供这方面的经验。双侧SNHL)L437例,男237,女200。最初检查年龄五月至4岁11月,平均234岁。平均随访3.83年,纯音测听3333次,平均每人7.6次,其中生后至59月检查共2257次,占68%。听力脑子反应检5查335次,在2岁前有208次,占68%。364例接受耳科和听力治疗中,平均每年测听力之次,鼓室图24次,当听力损失发现后加强听力随访及早期治疗。全组鼓室图28.4%正常,36.4%呈B或C型曲线,用药治疗有…  相似文献   

6.
听力障碍是一种很常见的言语交流障碍疾病。1991年Morton的调查显示:以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大于25 dB HL为标准,15%~20%的成年人患有听力障碍,而在大于80岁的人群中,该比例接近50%^[1]。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患听力残疾者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引起听力障碍的环境因素包括噪声、药物、感染和外伤等;遗传因素则可以通过单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特点.方法 以59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老年听损组)为研究对象,年龄61~84岁,平均71.3±6.7岁,其中男23人,女36人,根据较好耳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10例)、中度听力损失组(35例)、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组(14例);以11例听力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以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9张双音节词表分别测试各组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和言语识别率,并建立识别-强度函数曲线(P-I函数曲线),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 老年听损组PTA(51.65±11.98 dB HL)、SRT(50.98±16.05 dBHL)明显高于对照组(PTA19.55±4.55 dB HL、SRT 18.79土7.45 dB HL),老年听损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2.63%±1.59%/dB)低于对照组(4.65%±1.46%/dB) (P<0.01);老年听损男性组SRT值(56.54±17.23 dB HL)高于女性(47.99±15.63dBHL) (P<0.05);三组不同程度老年听损组的PTA和SR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PTA、SRT阈值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听损各组的P-I函数曲线斜率(轻度组2.47%±1.59%/dB,中度组2.76%±1.59%/dB,重度以上组2.42%±1.69%/dB)明显低于对照组(4.65%±1.46%/dB)(P<0.01),不同程度听损组间P-I函数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阈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下降,曲线右移呈平缓型;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其言语识别阈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调查1972~1990年就诊单侧突聋1313例,初诊及突聋发病后2个月分别测听力。将两次听力、年龄、性别、有无眩晕症状及治疗方法输入计算机综合分析。听力曲线分5型:高频听力损失、低频听力损失、平坦型、重度聋及其它。1313例中392例(29.2%)伴眩晕,915例(69.7%)无眩晕,6例情况不明。年龄6~79岁,平均39.7士14.4岁。眩晕组平均38.0士14.8岁;无眩晕组平均40.4士14.1岁,两组差异显著(P<o.OI)。听力图分析;重度聋组及高频听力损失组伴眩晕者分别占全组的69.2%及43.3%。年龄小于14岁,重度聋及高频听力损失组占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言语声调信息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作用.方法 选取听力正常者10例(平均22.5±1.02岁)、S N H L患者38例(平均36.92±12.38岁,轻度听力损失10例,中度听力损失18例,重度听力损失10例)、听神经病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选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年龄对助听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3名,女17名,年龄26-86岁,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对称,双耳0.5-4 k Hz频率下纯音听力阈值(PTA0.5-4 k Hz)平均值40~75 d B HL。所有受试者均选配PhonakBolero Q50系列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软件(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进行裸耳和助听后安静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1)助听后,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识别率平均提高35.1±19.5%;噪声环境下语句识别率平均提高32.8±22.8%;(2)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助听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受试者纯音听阈均大于50 d B HL,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助听器选配可以有效帮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但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唯一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鼓室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有完整资料且随访半年以上、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33例鼓室硬化患者(I型8例,II型9例,III型2例,IV型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鼓室探查+鼓膜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以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力改善15dB以上或达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评估其疗效。结果 33例患者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54.09±9.76dB HL;术后半年随访时平均听阈为38.85±8.42dB HL,总手术成功率为63.64%(21/33),其中鼓室探查+鼓膜成形术8例中4例(50%)手术成功,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25例中17例(68%)手术成功。结论鼓室成形术是治疗鼓室硬化的有效手术方法,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清除听骨链周围不同范围的硬化灶。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为研究加掩蔽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纯音测听阈值的相互关系,选择30名耳蜗性听力损伤的成人,男14名,女16名,年龄25~64岁,平均48.6岁。按纯音听力曲线的不同形态分成低频下降、平坦型和高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微创人工耳蜗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的初步观察结果,探讨术后听力稳定性以及低频残余听力与言语功能的关系。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对29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其术后低频残余听力及听觉言语能力进行随访1-2年,探讨分析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水平及其他因素对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29例患者术后1周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4%(21/29),部分保留率27.5%(8/29)。25例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18.8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72%(18/25),部分保留率28%(7/25)。术后18个月pre-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re-PLFH组,post-GLFH组言语识别率高于post-PFLH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术后言语识别率与植入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性别等未见明显相关性,语前聋患者术后言语识别率高于语后聋患者(P<0.05)。结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很好的保留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可达到100%;较好的术前低频残余听力可能预示较好的术后听觉言语功能;CI患者术后残余听力可较长时间保留,为术后获得较好的听觉言语功能提供基础;语后聋患者术后言语感知能力要优于语前聋患者,尤其是在困难聆听环境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关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接受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56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8个月,平均14.9±3.5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微创圆窗植入,描述术中的圆窗暴露方式并统计并发症;对于14例术前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儿(250、500、或1 000 Hz三个频率中至少一个频率的纯音听阈≥75 dB HL),记录术前及术后的250、500及1 000Hz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听阈图,术后听力保护程度以完全保护(听力损失≤10 dB)、中度损失(听力损失约11~20 dB)、重度损失(听力损失约21~40 dB)或无听力(听力损失>40 dB或最大声刺激无反应)为标准,统计分析残余听力保存率.结果 96.4%(54/56)的小儿使用微创圆窗入路顺利全植入人工耳蜗电极,随访5~28个月,所有小儿植入装置工作良好,3例(3/54,5.56%)发生小的并发症:2例为术区皮瓣肿胀,一周后治愈,1例并发周围性面瘫,3月后痊愈;术后残余听力完全保护8例(57.14%,8/14),3例为中度听力损失(21.43%,3/14),术后较术前低频听力平均损失10.5 dB,中频听力平均损失12 dB.结论 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安全有效,面隐窝开放技术有利于圆窗的暴露,有一定残余听力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残余听力可得到完全或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15.
助听器配戴与感音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感音性耳聋者的纯音听力水平与选配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对言语识别率提高的讨论。方法:85例6岁~90岁双耳感音性聋者单耳选配耳背式助听器,经1年以上随访,对助听耳的纯音听力、最佳言语识别率、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85例助听耳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0±24%,裸耳言语识别率为 50±26%,平均残留听力水平(125Hz~8 000Hz)为 55±11dBHL。结论:85例感音性耳聋者助听耳的言语识别率(Y)与残留听力水平(X)之间的相关关系为:Y=-0.808X+104。  相似文献   

16.
17例无血族关系丹麦籍Pcndred氏综合征病人,男6名14至60岁(平均40岁)及女11名21至68岁(平均42岁),13例有家族耳聋史,除2例分别在6至16岁发现耳聋外,耳聋均出现于3岁以前。有3例听力轻度持续下降,其中1例20年中下降20dB。双耳全聋1例和单侧聋1例外,余31耳均有程度不同的残余听力,听力曲线呈下坡型高频音缺损重,但有3例5耳呈水平型。9例无会话交谈能力,其中5例戴助听器也无用。14例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有2  相似文献   

17.
经过15年的术后随访,对59例14岁以下儿童的Ⅰ型鼓室成形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听力检查,患者手术时的年龄、鼓膜穿孔持续时间和大小、手术医生的情况和任何有关的既往手术史。随访中用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情况及纯音测听。依据鼓膜移植片的愈合率和听力检查情况来评价手术结果。59例中40例一次手术成功。19例失败病例中10例未继续手术,9例再次手术者有6例手术成功。听力结果取250Hz~4KHz的平均数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所有病例中,13例(24%)气导阈值无变化(平均阈值27dB,平均下降1dB),28例(51%)听阈提高(平均阈值17.9dB,平均提高13.7dB);14例(25%)听阈下降(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1组双音节词汇表在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SRT)以及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为临床听力康复及言语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听力正常人)120例分成4个年龄组,采用9张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每组的SRT和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结果:各组SRT与平均听力阈值(PTA)基本一致。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PTA阈值变化不明显,仅51~60岁组PTA阈值明显增高(P<0.01)。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SRT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仅51~60岁组SRT阈值明显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5.8%/dB、4.7%/dB、3.8%/dB、2.9%/dB。结论:将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听力正常人,获得4个不同年龄组的SRT和识别-强度函数曲线,随着年龄的增加,SRT阈值提高,平均斜率下降,51~60岁组的PTA及SRT阈值增高较明显。该结论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提供了正常人言语听力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