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总结 1 2例 (年龄 6 3~ 82岁 )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 1 0个月~ 1 4年 ,平均 5 .6年 ,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异常 1 1例 ,前列腺结节 8例。B期 3例、C期 3例、D期 6例。 1 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 ,其中 1 0例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结果 :随访 4个月~ 8年 ,平均 4 .5年。死亡 3例 ,病变稳定 6例 ,2例病变进展。 结论 :前列腺增生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PCa)临床并不罕见。 1990年至2 0 0 2年 ,我院诊治 1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年龄 63~ 82岁 ,平均 74岁。均曾因症状性BPH而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术后病理示BPH ,其中 3例伴有前列腺急、慢性炎症 ,1例伴有前列腺不典型增生。术前直肠指检 1例可触及前列腺小结节。7例术前PSA >10ng/ml 1例 ,4~ 10ng/ml 3例 ,<4ng/ml 3例。患者术后10个月~ 14年 ,平均 5.6年 ,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疼痛而再次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 ,…  相似文献   

3.
植物雌激素与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类植物中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并具有弱雌激素及抗雄激素活性的天然活性物质。PCa与BPH是雄激素依赖性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植物雌激素对PCa与BPH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植物雌激素对性激素的调节、对细胞增生的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筛选和分析前列腺癌 (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方法 :应用含有 4 6 5个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 ,检测PCa和BPH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结果 :PCa和BPH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的基因共 35个 ,PCa上调基因 1 7个 ,下调 1 8个。 结论 :PCa与BPH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PCa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寻找PCa新的诊断治疗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等离子束前列腺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9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束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 子束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297例。前列腺重量35~102g,平均52g。 结果:PKRP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1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34~80g,平均46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5d拔除留置导尿管, 全部病例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31.5分降至术后6.8分(P<0.001)。最大尿流率术前平均6.3 ml/s升至术后18.6ml/s(P<0.001)。术前残余尿平均97ml,术后降至平均10ml。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4例, 继发性前列腺出血2例,尿道狭窄1例。 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束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报道1例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病例手术治疗的情况。1临床资料患者74岁,主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伴留置导尿1个月",于2014年2月入院。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尿踌躇、费力、尿线变细、尿分叉、射程变短,尿后滴沥、尿不尽感,尿频,夜尿4~5次/晚,无尿痛及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内皮素-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BPH及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对36例BPH和44例PCa组织中ET-1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判断染色部位和染色强度。结果:ET-1在BPH和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肿瘤和增生的腺上皮的胞质,以及间质平滑肌细胞胞质;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均为阳性;比较BPH和PCa的ET-1表达强度,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PCa的ET-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高、中分化PCa(P<0.01);在骨转移(BM)PCa和非骨转移(non-BM)癌之间,ET-1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1在BPH和PCa组织中均有高比例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定位相同。ET-1与BPH和PCa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与BP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差异,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血清蛋白质组学依据。方法: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12例PSA在灰度范围内、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和BPH患者的血清进行细胞因子芯片检测。结果:筛选出19种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差异>1.5倍),其中前列腺癌组表达明显上调的有IL-3、IL-6、IL-16等16个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下调的有Fas/TNFRSF6、TRALR-3、IGFBP-6等3个细胞因子。其中多个蛋白与细胞的转录、增殖、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有关。结论: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能够对较小血清样本同时检测多个指标,能够筛选出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关键细胞因子",有助于寻找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均有病例因并发症需要再一次手术治疗。我院1989~2002年对267例BPH患者行开放手术,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岁。经膀胱前列腺摘除15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7例。术后5~12 d拔除气囊导尿管,近期排尿通畅。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1~6个月。症状起初为排尿困难,有时呈滴沥状,排尿时间延长。残余尿量为60~350 m l,平均90 m l,最大尿流率(Qmax)<10m l/s,患者均行B超、CT、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后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H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患者临床特点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513例BPH和P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最大尿流率(MFR)及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结果:273例BPH患者中,合并HP 186例(68.13%);240例PCa患者中,合并HP 45例(18.75%);两组HP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HP组患者tPSA、PSAD和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P均0.05),最大尿流率减小(P0.05),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概率增高(P0.05)。但是,两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PCa组相比,PCa合并HP组患者tPSA和PSAD显著增大(P均0.05);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可能在BPH和PC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HP与BPH的的关联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前列腺癌 (PC)国外192 9年始见报导 ,国内报导较少。本院近 3年收治3例 ,现报告如下 ,并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例 1 男 ,70岁。因急性尿潴留于 1997年 5月入院。肛门指诊 :前列腺Ⅰ度增大 ,光滑。膀胱镜下见左侧叶增生压迫尿道。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摘除腺体完整 ,重 2 5g ,包膜内壁光滑。病理诊断 :BPH。术后腺窝感染 ,尿培养为阴沟杆菌。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尿道局部药物灌注 ,2周后好转出院 ,排尿畅通 ,但始终有尿路感染症状尿频、尿痛。半年后症状加重伴有肉眼血尿 ,再来我院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PCa患者23例、BPH患者22例及正常对照组8例,分别比较其前列腺灌注参数的差异,包括相对负性强化积分(rNEI)、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MTE)和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结果 外周带PCa组rNEI值高于BPH组外周带(t=11.64,P<0.001)和正常外周带(t=11.79,P<0.001);外周带PCa组rMTE值低于BPH组外周带(£=3.50,P=0.002)和正常外周带(t=3.78,P=0.001).中央带PCa组rNEI值高于BPH组中央带(t=6.99,P<0.001)和正常中央带(t=10.32,P<0.001);BPH组中央带rMSD值高于中央带PCa组(t=2.30,P=0.027)和正常中央带(t=3.15.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NEI对PCa具有诊断意义,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为6.44.敏感性为91.3%(21/23)、特异性为81.8%(18/22).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rNEI可作为鉴别PCa与BPH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1].临床上超过200 g的巨大前列腺增生比较罕见,治疗通常选择合理的外科开放手术剜除前列腺为主[2-3].我院泌尿外科在2018年1月收治了1例76岁的巨大BPH患者,明确诊断后采取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8例60~83岁BPH手术患者的年龄与术后疼痛、低氧血症和睡眠时间减少发生的关系,判定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13例(6.5%),≥70岁的患者与<70岁患者相比,术后谵妄发生率增加(1.6%vs14%,P<0.05)。结论:高龄患者前列腺术后疼痛和睡眠障碍是发生谵妄的重要原因,镇痛及良好的睡眠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是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变异。SNP对人群间BPH发病、进展和预后的不同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已有的与BPH有关的SNP相关研究的文献,对不同的SNP在BPH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研究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4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及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前列腺癌患者,均经病理报告证实。行双侧睾刃切除及内分沁治疗,结果术后0.5-1年死亡。并就其解剖、组织胚胎学基础、病理学检查、病因及发生机理和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前列腺切除手术方法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尤其近年来PCa的患者数量增加极为迅速。在两者的治疗上,前列腺手术是金标准,但前列腺手术术式多样,术后性功能恢复上也各有特点。近年来腔镜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术后功能恢复的评判标准上,术者和患者已不满足于排尿功能的改善,性功能的术前持续和术后恢复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就前列腺各种手术方式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拔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多合并心肺部疾病。在大气压、PaO2、SaO,等值均低于平原地区的情况下施行前列腺手术风险较大。我院1991年至2004年收治BPH患者62例,在严格围手术期处理的情况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过顺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癌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发现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肥胖与BPH的流行病学相关性以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