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IO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11例IO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并选择6例卵巢成熟畸胎瘤作对照。结果 患者年龄11~39岁,平均22.7岁;病理分级:4例G_1、3例G_2、4例G_3;临床分期:7例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3例患者合并腹膜胶质瘤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和术后的化疗。随访4~216个月(平均109个月),10例存活无复发 免疫组化显示6例IOT有AFP阳性反应,阳性区域见于呼吸道上皮、胃肠道上皮、非特异甲单层柱状上皮和肝样组织;三个胚层的组织中均可见Ki-67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分布以原始神经上皮层为著;p53未见阳性反应。结论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有腹膜胶质瘤病的预后良好,AFP分泌来自内胚层上皮。  相似文献   

2.
Fan Q  Huang H  Lian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0):613-616
目的 总结单纯性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肝脏周围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8例肝脏周围复发的单纯性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手术、化学治疗化疗)以及其原发、复发肿瘤的病理,结合随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4.8岁;初次手术的患者中,38.8%(7/18)的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66.1%(11/18)为临床Ⅲ期,44.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方式、肿瘤标记物高低、术后化疗疗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化疗对月经生育状况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2岁,平均(21.43±12.92)岁。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9例在初次手术中保留了生育功能,95例接受了术后补充化疗,1~8个疗程。平均随访时间78.0个月,失访3例。3年生存率98.1%(106/108),5年生存率94.7%(71/75)。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类型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化疗疗程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化疗前月经规律的患者于化疗第2~3个疗程开始出现月经异常现象,均于化疗结束3~5月恢复正常。31例患者成功自然妊娠并分娩,31例新生儿均体健。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总生存率与手术-病理分期及化疗疗程有关,化疗对卵巢功能和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是极罕见肿瘤,在联合化疗实施前常有致命危险。目前随着有效化疗的应用,手术证实的Ⅰ期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经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而获得成功妊娠屡见报道。但是保守治疗是否适用于晚期肿瘤尚无明确答案。本文报告第一例临床Ⅲ期病理Ⅱ级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经保守性手术及化疗后获得成功妊娠。一24岁妇女因腹围增加,发现盆腔包块于1983年8月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卵巢肿物12×12cm,右卵巢囊肿3×3cm,未见腹水及明显转移病灶。行左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冰冻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Ⅰ期卵巢未成熟畸胎瘤(IMT)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密切随诊与辅助化疗之间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子宫和至少一侧附件)的Ⅰ期(Ⅰa期G1除外)卵巢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由妇科肿瘤专家进行有关辅助化疗风险和获益的咨询, 医师和患者及其监护人共同做出术后密切随诊或辅助化疗的决定。最终将患者分为密切随诊组和辅助化疗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例Ⅰ期IMT患者, 中位年龄为20岁(范围:3~39岁),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范围:1~254个月);密切随诊组40例, 辅助化疗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甲胎蛋白水平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途径、肿瘤最大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例密切随诊组患者中, 仅1例初次治疗时接受卵巢肿瘤剔除术的Ⅰa期G2卵巢IMT患者出现同侧卵巢的恶性复发;63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中, 5例出现恶性复发,...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特点,以及复发后手术和化疗的经验。方法 对1949~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34例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去除5例复发后仅行活检者,其余29例随访中位数时间84个月(1l-286个月),28例存活(96.7%)。复发后手术病理级别为0级共23例次,17例次未再复发,未复发的患者中9例次术后未化疗,其余8例次接受1~8个疗程化疗。复发后手术病理级别为1~3级共17例次。9例次未再复发,均接受方案为VAC(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4个疗程或顺铂(DDP)为主的联合化疗≥3个疗程。结论 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理想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非常重要,复发后病理级别未转为0级者应辅以规范有效的化疗(DDP为主的联合化疗至少3个疗程)。0级畸胎瘤可以不化疗,但仍有增长可能,应密切随诊,延长随诊时间,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7.
卵巢恶性畸胎瘤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卵巢恶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总结1979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卵巢恶性畸胎瘤93例,其中卵巢未成熟畸胎瘤80例,卵巢畸胎瘤恶变13例。中位随访60个月。寿命表法统计累积存活率,分析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恶性畸胎瘤1年、3年、5年、10年总的存活率分别为88.83%、78.02%、76.75%、73.42%。存活率与临床期别及病理类型有关。结论卵巢恶性畸胎瘤临床期别早,则预后好。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较卵巢畸胎瘤恶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5例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疗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结果:65例(53.7%)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49.6岁(30~67岁),1例Ⅰa期患者行子宫双附件切除,64例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术。53例(81.5%)患者手术病理分期为Ⅰc期,12例为Ⅰa期。27例(41.5%)患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其中2例出现化疗耐药。平均随访时间70.7个月,9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患者5年生存率100%,2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3%和87.7%。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约50%在诊断时处于Ⅰ期,Ⅰ期患者术前多无症状,最常见症状为盆腔包块。生长相对缓慢、手术切净率高、混合型病理比例低、化疗耐药率低等特点使得其拥有较好的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合并肺转移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合并肺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出现肺转移时间、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8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MOGCT合并有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3±11)岁(6 ~48岁).首发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分别为8、4例.原发灶位于卵巢左、右侧者分别为8、6例,双侧者1例.转移灶仅为肺者12例,其他3例为多部位转移.(2)诊断:15例患者中,单纯性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绒癌;NGOC)9例,含有绒癌成分的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包括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绒癌1例、卵黄瘤为主伴绒癌及胚胎癌成分1例、绒癌伴无性细胞瘤1例),不含绒癌成分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包括内胚窦瘤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例).其中,仅1例于术前明确诊断.(3)出现肺转移时间:12例NGOC或含绒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11例在初始治疗的过程中即出现肺转移,1例为肿瘤复发后出现肺转移;3例不含绒癌成分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均为肿瘤复发后在疾病晚期出现肺转移.(4)治疗:15例MOGCT合并有肺转移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平均化疗疗程数为16个(5 ~ 43个).(5)预后:10例(10/15)完全缓解,其病理类型均为NGOC或含绒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死亡(1例NGOC,1例内胚窦瘤,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2例肿瘤进展(1例NGOC,1例内胚窦瘤)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 MOGCT发生肺转移以含绒癌成分者多见.MOGCT合并肺转移患者给予手术联合化疗的结合治疗,多数可获完全缓解,病理类型为NGOC或是含绒癌成分的混合生殖细胞肿瘤肺转移患者的预后远较其他类型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合并肺转移者为好.  相似文献   

10.
卵巢上皮性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行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和 41% (P <0 0 1)。对于早期和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或黏液性癌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P <0 0 1)。卵巢浆液性癌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3 1% (P<0 0 1)。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及术后化疗的疗程数 ,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对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的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可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17.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