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刘赫鑫  王刚  王明君 《医学综述》2022,(9):1862-1867+1872
目的 分析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对同时型同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sISLM)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治疗的64例sISL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予以单纯局部放疗者为放疗组,34例采用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者为联合组。随访至2020年12月,比较两组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局部区域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联合组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8.60%、50.10%、59.70%、68.60%,放疗组分别为81.30%、40.30%、51.00%、6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病灶最大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5个、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占比高于生存组[89.66%(26/29)比51.43%(18/35),96.55%(28/29)比65.71%(23/35),62.07%(18/29)比20.00%(7/3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和12MeV-E/9MeV-E治疗,累计肿瘤荆量60Gy-70Gy/30次-35次/6周-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疗组,微波热疗采用wE-2102A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30min/次,2次/周,6次一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31.0%(9/29),放疗加微波组CR58、6%(17/2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62,P=0.035);总有效率(CR+PR)单纯放疗组65.5%(19/29),放疗加微波组89.7%(26/2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58,P=0.028)。结论:颈部肿瘤转移癌单纯放疗效果差,但放射合并加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2月12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经临床查体、超声、钼靶未发现原发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对乳腺及腋窝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人均行甲状腺、胸部、腹部CT或全身PET-CT扫描排除其他脏器肿瘤转移,9例病人行单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病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的标本行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术后病人均行化疗、放疗,5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最短1年。结果隐性乳腺癌占同期本院1 550例乳腺癌的0.77%,病理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其余未发现乳腺病灶。术后随访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检查对隐性乳腺癌有意义,化疗、新辅助化疗配合腋窝清扫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同侧腋窝局部放疗决策的影响。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24例早期乳腺癌T1~2N0M0(UICC分期)患者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保存乳房肿瘤切除术或乳房。改良根治术。中位年龄42岁(28-65岁),2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平均原发肿瘤尺寸是2.7cm(0.8~4.6cm)。SLNB采用放射性示踪法和专利蓝法。根据SLN活检结果,SLN阳性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其中ALN阳性比例≥20%时继续接受腋窝放疗;SLN阴性病人免除ALND和放疗。结果SLN检出率是91.7%(22/24),10例(45.5%)患者SLN为阳性(SLN阳性组),其中7例病人接受了腋窝放疗;12例(54.5%)为阴性(SLN阴性组)。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腋窝淋巴结局部复发率SLN阴性组0.0%;SLN阳性组8.3%(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受限和/或上肢水肿发生率在SLN阴性组为0.0%,SLN阳性组40.0%(4/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是一种准确与安全的判断和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微创检查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腋窝ALND和放疗,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我院乳腺癌病人改良术后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放疗部位。回顾分析2004~2006年以我院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放疗显著提高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提高总生存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或T3T4乳腺癌病人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照射部位选择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和胸壁。腋窝和内乳区效果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共收治2l例患者,其中9例为同期乳腺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转移。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化疗或/和内分泌治疗。结果2l例患者V区淋巴结均阳性,且大部分位于颈后三角区。随访2~4年,均无颈部局部复发,4例一年半死于肺、肝及骨转移,余健在。结论结合新辅助化疗最大限度的切除原发灶及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等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ymph nodes 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结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乳腺癌患者保乳切除(CS)术后淋巴结放疗的研究数据非常少,最近一项研究在T1~T2期伴有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分析需要接受局部放疗(RT)的适应证,发现放疗术后总复发率较低,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复发的机制多样。  相似文献   

10.
邓江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11-4212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T1-T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行术后放疗,对照组未行术后放疗,术后4年后随访,观察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4年后局部复发的3例,占5%,远处转移的有8例,占13.33%,4年生存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4年后局部复发的有7例,占11.67%,远处转移的有9例,占15%,4年生存率为91.67%。研究组患者行术后放疗与对照组相比会减少局部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年生存率和远处转移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和12 MeV-E/9 MeV-E治疗,累计肿瘤剂量60 Gy~70 Gy/30次~35次/6周~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疗组,微波热疗采用WE-2102A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30 min/次,2次/周,6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 31.0%(9/29),放疗加微波组CR 58.6%(17/2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62,P=0.035);总有效率(CR+PR)单纯放疗组65.5%(19/29),放疗加微波组89.7%(26/2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4.858,P=0.028)。结论:颈部肿瘤转移癌单纯放疗效果差,但放射合并加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曹慧  邹勇斌 《当代医学》2021,27(7):19-21
目的研究体外延伸野放疗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同步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体外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3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94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术后单纯乳腺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间94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放射治疗时单纯行乳腺放疗,观察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9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96%,局部控制率为93%.全组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上肢水肿、活动受限等副作用发生.结论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术后单纯乳腺放疗安全可行,可减少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诊治12例男性乳腺癌,原发灶大小为05—8cm,确诊时8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11例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乳房根治术,2例单纯乳腺切除,1例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常规术后放疗8例,复发后放疗3例,放疗平均剂量为5500CGy,4例接受化疗,1例拒绝任何治疗。随访:4例已分别存活3.35、12、16.5年,7例分别死于疗后1、2、25、3、5、5、6年,1例失访。讨论了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英  孙辉 《当代医学》2009,15(31):3-4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ER、PR、C-erbB-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乳腺癌中ER、PR和C-erb6-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ER、PR为阳性组C-erbB-2阳性表达率低于ER、PR为阴性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ER、PR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C-erbB-2阳性者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R、PR,C-erbB-2,对于乳腺癌的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颈部淋巴结放疗前热疗与放疗后热疗的近期疗效。方法:76例初治N2~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疗前热疗组36例,放疗后热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联合化疗,21 d为1周期,化疗1~2周期后行常规放疗,原发灶放疗剂量DT 70~78 Gy/35~39 f,47~51 d,颈淋巴结转移灶DT 68~72 Gy/34~36 f,46~50 d;颈淋巴结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每次有效加温时间45 min,每周2次,共8~14次。放疗前热疗组于放疗前1 h内热疗,放疗后热疗组于放疗后1 h内进行热疗。结果: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放疗前热疗组和放疗后热疗组分别为77.8%和82.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00%。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时的放疗剂量放疗前热疗组和放疗后热疗组分别为(45.2±5.4)Gy和(46.4±5.5)Gy(P>0.05)。结论:对N2、N3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淋巴结微波热疗,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热疗两者对于提高颈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无明显差异,淋巴结完全消退时局部放疗剂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BC )诊断、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OBC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腋窝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病理证实为转移腺癌。其中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留乳腺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仅行腋下肿块切除术。本组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9例进一步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36个月死于肺转移、脑转移。1例术后局部复发,并带瘤生存。其中1例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于确诊后22个月因浸润性导管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已存活3年,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5年以上。结论: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应高度警惕OBC可能,需行病理活检。治疗宜选择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全乳放疗,并辅以必要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腋窝清扫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7-2011年诊断为T1-2MoNo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的4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组(实验组,n=20)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组(对照组,n=22).结果 手术后6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美容效果显著提高.结论 对于未转移的早期乳腺癌实施非腋窝清扫的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形体改变少、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开展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无论哪一种手术方式都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ode dissection,ALND)。主要有5个理由:局部控制、存活影响、获取预后信息、正确分期、指导治疗。然而,ALND往往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同侧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肋间臂神经受损所致的患侧上肢内侧感觉麻木等。对阳性腋窝来讲,ALND的局部控制作用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ALND能清除淋巴结,获得预后信息、指导治疗。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多,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增加。脚能减少腋窝淋巴结的复发和转移。在NSABP-04试验研究显示,影响生存率的不是手术范围的大小,而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腋窝的治疗方式对生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外阴癌术后患者中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外阴癌术后病理提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术后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技术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对术后复查仍存在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采用淋巴结局部同步加量。放疗靶区包括:GTVnd为术后体检或相关影像学检查存在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CTV为双侧腹股沟、髂外及髂内淋巴结引流区和(或)外阴局部。靶区的总剂量及分割剂量分别为:PGTVnd 59.8~62.1 Gy/26f,2.3~2.4 Gy/f;PTV 46.8~49.4 Gy/26f,1.8~1.9 Gy/f。结果放疗中1例淋巴结局部同步加量患者因放疗局部皮肤反应,中断放疗3周。余患者顺利完成放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4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不详;2例患者放化疗后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治疗后6个月及10个月后死亡。其余12例患者至今健在,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随访至今,存活患者中1例出现双下肢的轻度水肿,余11例未发生双下肢水肿,无1例发生肠瘘、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放疗相关远期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外...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