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鸡胚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发育第7 d(E7)和第14 d(E7)鸡胚腰段脊髓用NGF、BDNF和NT-3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NGF、BDNF、NT-3在脊髓两时相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 脊髓发育第7 d,NGF仅在腹侧白质表达,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腰段腹角神经元的核周质及神经突起内,而NT-3阳性细胞则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脊髓发育至第14 d,不但白质NGF表达进一步增强,脊髓灰质内亦出现少量NGF阳性细胞,尤其是背角细胞可见强的NGF表达;BDNF除腹角染色外,也扩展至整个背角神经元及神经突起,并出现一些BDNF阳性胶质细胞;NT-3除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外,中间带、背角内亦出现了一些NT-3阳性神经元.Western blot进一步证明上述3种因子的表达量均随发育进程增强,尤以BDNF为甚,其E14的表达量约为E7的2.7倍.结论 NGF、BDNF和NT-3在脊髓的表达随发育进程由腹角向背角扩展,且表达量逐渐升高.提示,NGF、BDNF和NT-3可能与促进脊髓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EGB组).每组分别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检测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SO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在24h和7天之间无变化;大鼠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的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EGB治疗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SO组减少(P<0.05),但较tSCI组、NS组增多(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EGB可使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增加,EGB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NGF、BDNF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胎鼠脊髓内源性NT—3及BDNF对脊髓神经元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哲  农艺 《医学争鸣》1997,18(6):586-589
目的:研究发育中的胎鼠脊髓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营养作用.方法:用抗NT-3及BDNF的抗体封闭小鼠胚胎脊髓内源性NT-3及BDNF,观察封闭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活性和突起生长的变化.结果:NT-3在小鼠脊髓神经元中广泛表达,其作用主要为促进脊髓神经元突起生长,不加抗体封闭式,突起平均长度为(362.062±166.381)μm,当封闭抗体浓度为5mm/L时,突起长度为(262.011±109.168)μm.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大细胞和DRG神经元,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在封闭抗体浓度为6.25mg/L,4.34mg/L时吸光度(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发育中胚胎小鼠脊髓中NT-3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BDNF则促进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营养因子(NT)家族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大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T-4/5)等。而NT受体有两类:一类是低亲和力的受体p75,它能和所有的NT结合;另一类是高亲和力的受体酪氨酸激酶A、B和C(Trk A、B和C)。NGF结合TrkA,BDNF结合TrkB,NT-3结合TrkB及TrkC,NT-4/5结合TrkB[1]。NT家族成员能够促进发育中的感觉神经元及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及分化,营养成熟的神经元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而NGF是第一个被发现,也是目前为止研究得最清楚的一个NT。近年研究发现,NGF除了具有N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取代培养后3 d的A549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表达.结果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在部分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表达.结论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NT3和NT4可能在肺癌的增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脊髓腹角神经元共存NGF,BDNF,NT3,NT4和GDNF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GF,BDNF,NT3,NT4和GDNF抗血清,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GF,BDNF,NT3,NT4及GDNF在成年猫L5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共存。结果:L5脊髓腹角神经元均含有上述被检测的5种神经营养因子的免疫反应物,表明腹角神经元共存NGF,BDNF,NT3,NT4及GDNF,提示这5种神经营养因子可能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阐明PNS治疗SCI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组(NS组),三七总皂甙组(PNS组).每组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观测形态结构和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在假手术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无时间变化趋势;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PNS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tSCI组、NS组多(P<0.05),但较SO组少(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PNS可使tSCI后神经元数量增加,NGF、BDNF表达增加,表达时间提前,PNS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NGF、BDN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挤压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腹角运动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建立脊髓挤压伤模型,取挤压伤位点尾侧段T13节段脊髓制作冰冻切片,运用NGF,B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并计数腹角NGF和BNDF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损伤后21d,NGF的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损伤1d及7d组均明显增多(P<0.01),与NGF比较,对照组脊髓腹角亦见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胞浆染色、胞核不着色,损伤后24h,BDNF阳性神经元数已较正常者有显著增加(P<0.05),此后维持该水平至21d,结论:脊髓挤压伤后腹角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GF和BDNF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的早期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BDNF和NT-3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 3(NT 3)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存活和生长发育情况 ,计数并进行显微测量。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结果 :BDNF和NT 3均能促进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存活 ,BDNF的作用更显著。两者还促进脊髓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BDNF主要促进胞体的发育 ,NT 3主要促进突起的生长。提示 :BDNF和NT 3对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全横断1d、3d、7d、14d、21d组,共6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灰度分析法,检测脊髓全横断后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全横断后手术对照组NGF、BDNF、NT-3的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BDNF和NT-3在损伤后1-7d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d达到最高;NGF和NT-3的高表达一直维持到21d,而BDNF在损伤后14d恢复到正常。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可能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胚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诱向因子的初步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影响SG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因素,取500只Hamburger40期鸡胚脊髓背角组织匀浆,离心后提取上清液,用SDS-PAGE电泳初步分离脊髓背角内的蛋白质。以简易细胞钓蛋白带(PBFC)技术找寻有神经细胞贴附的蛋白带并求相对迁移率(Rf)。将有神经细胞贴附的各Rf范围凝胶剪下并将胶内各蛋白带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用NGF、BDNF、NT-3、GDNF兔抗血清于硝酸纤维膜上分别进行W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影响SG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因素,取 500只Hamburger 40期鸡胚脊髓背角组织匀浆,离心后提取上清液,用SDS-PAGE电泳初步分离脊髓背角内的蛋白质.以简易细胞钓蛋白带(PBFC)技术找寻有神经细胞贴附的蛋白带并求相对迁移率(Rf).将有神经细胞贴附的各Rf范围凝胶剪下并将胶内各蛋白带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用NGF、BDNF、NT-3、GDNF兔抗血清于硝酸纤维膜上分别进行Western杂交.PBF C结果显示: 在电泳胶Rf 0.10~0.19、0.30~0.35、0.50~0.55、0.60~0.67、0.90~0.94 处发现有多少不等的神经元附着.而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在上述各Rf范围均有强弱不等的多条阳性杂交带.分别为NGF、BDNF、GDNF者;NGF、BDNF、NT-3者;NGF、BDNF、NT-3者 ;NGF、NT-3者、BDNF、NT-3者.提示:40期鸡胚脊髓背角提取液各Rf蛋白带的促神经元存活作用,至少涉及NGF、BDNF、NT-3、GDNF中的两种或三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5种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多巴胺能(DA)神经元营养作用差别。方法:在培养孕14-16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5种神经营养因子(NT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的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中脑DA神经元发育,提高神经元及长突起神经元存活率。BDNF在整个培养期都有较强营养作用,PDGF在早期、bFGF在中期有轻度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则无作用。结论:体外DA神经元培养过程中,BDNF有较强的神经营养作用,PDGF和bFGF次之,NGF和IL-6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刺五加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两种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刺五加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每组15只。将实验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运用改良Allen’s法进行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造模后假手术组予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后进行连续7 d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刺五加皂苷干预组造模后进行连续7天相应剂量的刺五加皂苷持续腹腔注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病理切片分析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BDNF和NGF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干预组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P﹤0.05),SOD的含量降低(P﹤0.05),脊髓有明显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皂苷组大鼠后肢功能具有明显改善,血清中中MDA含量降低(P﹤0.05),SOD的含量升高(P﹤0.05),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 刺五加皂苷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内BDNF和NGF表达,利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s)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胎鼠脊髓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脊髓神经元,采用Aβ25-35诱导脊髓神经元凋亡,将脊髓神经元分为正常细胞组(正常脊髓神经元)、诱导凋亡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转染的SCs)和VAP联合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胎鼠脊髓神经元悬液接种后初始脊髓神经元大多为圆形。流式细胞术检测,与诱导凋亡组比较,SCs组、GDNF组、SCs+GDNF组和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SCs+GDNF组比较,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均有caspase-3表达,SCs组、GDNF组和SCs+GDNF组细胞着色差异不明显,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不大,但与诱导凋亡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对脊髓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通过下调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针刺促进SD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备用根手术组、针刺组、针刺并GDNF抗体封闭组。切除脊髓单侧L1~L3及L5~L6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保留L4背根为备用根,制备单侧备用根模型。选择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实验。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分别检测GDNF及背根神经节(DRG)源的神经纤维表达变化。结果针刺可显著增加GDNF在受损脊髓中的表达,而抗体封闭可显著逆转该作用。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GDNF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