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孕妇不同孕期、年龄段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的改变。方法 检测3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和128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妊娠妇女的血常规(RBC、Hb)和生化指标(SI、SF、TRF、TIBC、sTf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SI、sTfR外,妊娠妇女血清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IBC、SF较对照组降低,TRF较对照组升高。孕晚期TRF较孕中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27岁和28~35岁年龄段的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F和TIBC两者相关性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妇女的铁储备水平,发现年龄、孕期均与孕妇体内铁代谢水平密切相关,TRF、TIBC、SF可作为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指标,为临床评估孕妇体内真实的铁储备水平及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横断面研究沈阳市城区妊娠妇女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日至2016年11月15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产检孕妇909例,调查孕妇补铁情况,进行血常规及铁蛋白检测,评估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 (1)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2)随妊娠进展铁缺乏发生率依次升高(P0.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亦呈升高趋势(P0.05)。(3)预防性补铁的孕妇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性补铁组(P0.05)。(4)30~35岁组孕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沈阳城市地区孕妇随孕周增加,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30~35岁孕妇更重视在饮食基础上预防性补铁,有效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孕妇缺铁性贫血561例调查及体内铁状况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调查了解孕妇体内铁代谢状况及影响贫血发生的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561例孕妇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铁(Fe)、血铁蛋白(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血锌卟啉(ZPP)进行测定,并对有关影响因素实行专人问卷调查。结果:妊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7.29%,随着孕周的进展贫血发生率增高,孕20周后贫血发生率上升显著,SF、Fe、TS下降明显,孕28-36周时贫血发生率最高达29.91%,铁缺乏症发生率高达82.05%,此阶段孕妇的Fe、SF、TS降至最低,处于贮铁耗尽状态,ZPP显著上升。结论:建议对孕妇的补铁可从孕2周后开始。孕28周后Hb<105g/L时可考虑诊断缺铁性贫血并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孕产次和受孕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4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分为初孕组和经孕组,比较其新生儿体重和出生时孕周,并对在疾病的不同状态下(缓解期、控制期、活动期和妊娠时初次发病)受孕后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孕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经孕组,分娩孕周差异无显著性;在疾病活动期受孕,其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最低。提示:SLE患者应在疾病缓解期或控制期,即停药后1年或用小剂量强的松(每日5~15mg)维持量半年以上时受孕,其SLE恶化率低,孕妇及新生儿安全性亦较大。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多次受孕,以免给下次妊娠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620例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6 2 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方法 将 6 2 0例贫血孕妇分为妊娠期补铁组和未补铁组 ,分别询问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妊娠期有无补铁、孕次产次、建卡时间、是否定期及未定期产前检查的原因、妊娠期贫血状况及母儿并发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有无补铁的孕妇 ,在文化程度、职业、孕期保健建卡的时间、孕期产检次数、贫血发生率及贫血程度、母儿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可使妊娠期贫血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 ,尤其对于经产妇、知识层次低者、农民、工人、家庭主妇等重点人群。建议妊娠 2 0周后对所有孕妇常规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sEng)水平是否对重度子痫前期有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留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妊娠14~20周孕妇行唐氏筛查时的血清,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获取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和早产组13例,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sEng的浓度,数据表示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形式。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对照组和早产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的sEng浓度分别为0.440ng/ml(0.526ng/ml)、0.594ng/ml(0.457ng/ml)、0.483ng/ml(0.194ng/ml)、0.460ng/ml(0.204ng/ml)。各组孕妇血清中sEng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Square值=1.371,P=0.712)。结论妊娠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的sEng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尚未显示出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吴江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免疫保护状况,为重点人群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在本地区各医院进行初次产前检查,并有完整产检和分娩信息的776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初次产检时对孕妇抽取的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五项指标)检测,并进行部分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各年龄段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比较,随孕产妇年龄增长HBsAg阳性率逐渐升高;本省户籍组HBsAg阳性率为2.12%低于非本省户籍组的4.08%,肝功能异常组的HBsAg阳性率为12.82%高于肝功能正常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率仍较高,乙肝免疫保护程度较低,需要做好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筛查工作,可针对HBsAg阳性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已知母血请锌浓度低和胎儿畸形尤其是神经管缺陷有关.若孕期饮食缺乏高蛋白、水果、蔬菜而只食过量碳水化合物时,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较高.锌缺乏和无脑儿有关.已知正常孕妇血请锌浓度低时,镁浓度也低,但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尚无报导.本文报告孕期母血清锌、镁浓度变化及补铁对此变化可能发生的影响.受试者30例,包括15例正常健康不需补铁的孕妇;10例单纯妊娠贫血者;5例胰岛素依赖型孕妇.后两者孕期需补铁.孕前血清锌和镁浓度分别为11.5-24.5μmol/l,0.7-1.0mmol/l.正常未服铁孕妇:血清锌浓度自孕8周始下降,孕36周最  相似文献   

9.
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缺铁的迫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和普通人一样,可发生两种类型缺铁一缺铁性贫血((?))和潜在缺铁((?))。后者为单纯组织缺铁而无贫血(孕妇血红蛋白在11g%以上)。 (?)按血红蛋白水平见于21~80%孕妇,按血清铁水平见于44~99%孕妇。据认为,妊娠末期全部孕妇均发生缺铁,30.2%孕妇发生(?)。Tchernia等研究203名孕妇,发现25%妇女有(?),33%妇女有(?) 发现70%孕妇有(?)。根据报导,妊娠头三月58%妇女发生(?)而妊娠末三月为100%。(?)主要见于血红蛋白11~12g%的妊娠后半期。这些资料说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补充铁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u Y  Weng L  W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206-208
目的观察孕期补充铁剂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69例孕妇根据补充铁剂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血红蛋白≥110g/L)随机分成玛特那1组(96例,从孕20~24周开始口服玛特那)与空白对照组(95例)。治疗组(血红蛋白<110g/L)随机分成玛特那2组(93例)、硫酸亚铁组(50例)、福乃得组(35例)。均于孕36周前开始服药,并分别于服药前查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血红蛋白,分娩时分别查母血及脐血血清铁蛋白并观察临床结局。结果玛特那1组服药后母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服药前,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玛特那2组服药后母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且明显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及福乃得组(P<0.05)。各组的妊娠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玛特那可增加孕妇体内的铁储备和有效地改善铁缺乏症状,而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和分娩等生理上的特点,铁的需求量增加,故女性缺铁性贫血多于男性.患缺铁性贫血者,男性成人约为10%,非孕妇女为20%,孕妇为40%以上.1985年上海在纺织女工中随机抽样检查发现,非孕期女工缺铁患病率为43.3%,妊娠期妇女为66.3%,说明妊娠妇女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育龄妇女每日需吸收铁量为1.5~2.0mg。孕妇为4mg 左右,而绝经妇女仅为0.5~1.0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300例妊娠16~24周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干预性补铁:对照组150例,仅定期检测铁缺乏指标.两组孕妇于16~24周、32~34周和37~39周检测并记录血常规及铁代谢的各项指标.结果:16~24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4周、37~39周研究组RBC、HCT、Hb、SF、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EP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用药后贫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蛋白琥珀酸铁的孕妇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预防妊娠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效果良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前1个月内的血清尿酸水平对预测母胎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娩的152例子痫前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者根据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发病孕周分别分为重度组(106例)、非重度组(46例)及早发型组(75例)、晚发型组(77例)。收集孕妇分娩前1个月内的血清尿酸,选取病情最严重时对应的数值;妊娠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肝肾功能不全;围生儿健康指标如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早发型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比晚发型或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明显升高(P<0.01)。通过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子痫前期不良母胎结局的危险因素之一。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一步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达到388~440 μmol/L,对预测子痫前期不良母胎结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对评估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母胎结局、选择评估终止妊娠时机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需要临床医师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IGF-1、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非糖尿病孕妇巨大儿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孕期纵向观察,抽取妊娠中期(26~28周)和妊娠足月(38~41周)的母血及孕妇分娩时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30例(巨大儿组)、2500~3500g30例(正常组)的脐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GF-1、IGF-2、IGFBP-3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孕妇妊娠足月IGF-1水平均高于妊娠中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1、P〈0.001),但妊娠中期和足月时,巨大儿组与正常组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脐血IGF-1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②孕妇血清IGF-2水平巨大儿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妇妊娠中期、妊娠足月血清IG-FBP-3水平巨大儿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1);④母血IGFBP-3水平、脐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正相关。结论 IGF-1参与了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胎儿自身循环中的IGF-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非糖尿病孕妇血清IGFBP-3水平与巨大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中期孕妇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血清学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检测2010年9月—2014年3 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门诊产检的妊娠中期(15~20+6周)9 508例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并结合孕周、年龄、体质量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9 508例接受妊娠中期唐氏筛查的孕妇中,有743例孕妇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筛查阳性率为7.81%。其中唐氏综合征(DS)高风险检出率为5.92%(563/9 508),18-三体高风险检出率为0.20%(19/9 508),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检出率为1.69%(161/9 508)。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DS 5例,18-三体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共12例。本研究结果显示: 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和≥35岁组间DS和NTD的高风险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5岁高风险孕妇中DS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高风险孕妇(P<0.01);对筛查低风险孕妇进行随访发现DS假阴性结果1例。结论:产前血清学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补充铁剂、叶酸后的血液及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孕期补充铁剂,叶酸的效果,并探讨适合于我国孕妇的补充剂量.我们将116名孕中期妇女随机分为:(1)对照组(37例);(2)补铁组(40例,给元素4k30mg/日);(3)补叶酸组(3例,给叶酸500ug/日)。分别于孕中、晚期取血并观察临床结局.结果表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叶酸水平均随妊娠进展而进行性下降,晚期均表现明显缺乏,尤以铁缺乏为著(97.3%)。补铁后,贫血及铁缺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血清铁蛋白水平仍继续下降,提示补铁剂量(30mg)可能不足.补叶酸后,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上升,但贫血状况无改善,表明单纯补叶酸不能纠正贫血。从临床结局看,二治疗组妊高征、宫缩乏力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37周后分娩孕周对未行管理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分组,分析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Ⅰ组(37~38+6周)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39~39+6周)及Ⅲ组(40~40+6周)内初次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内胎儿窘迫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间Ⅱ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初次剖宫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血糖控制的GDM孕妇在孕39~41周间分娩,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sP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建卡正规产检并最终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妊娠早期(11~12周)抽取空腹血检查Hcy、叶酸、维生素B12(VB12)和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ip a)、载脂蛋白A1(Apo-A1)和Apo-B]水平,sPE患者74例(sPE组),同期正常妊娠、血压正常、无孕期并发症且足月分娩正常胎儿的7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Hcy、叶酸、VB12及血脂水平,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其预测sPE发生的价值。结果:sPE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大于对照组,初产妇比例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Hcy、TG、Apo-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Hcy是发生sPE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和 2.04,P<0.05)。单独各指标预测sP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0.600~0.693之间,以Hcy的AUC最高(AUC=0.693,P<0.001,95%CI:0.607~0.779)。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Hcy+TG+Apo-B+叶酸+年龄+BMI)的AUC为0.777(P<0.001,95%CI:0.704~0.851)。结论:孕妇年龄大及妊娠早期Hcy增高是s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早期联合检测Hcy及TG等多项指标可提高预测sPE发生风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川渝城市地区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川渝城市地区四家三甲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搜集2016年9月至11月于调查点医院门诊就诊孕妇的病史、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患病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的孕妇共2077例,其中铁缺乏发生率为28. 79%,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 0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 13%、17. 13%、39.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 47%、2. 78%、7.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孕妇铁缺乏发生率(20. 07%)低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孕妇(30. 86%)(P 0. 05)。(3)初产妇的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7. 36%、4. 02%)低于经产妇(31. 55%、6. 90%)(P0. 05)。(4)孕周、既往分娩史是妊娠期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7,P0. 01; OR=1. 325,P0. 01),孕周、既往分娩史也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0,P0. 01; OR=1. 923,P0. 0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妊娠期铁缺乏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OR=0. 516,P0. 01; OR=0. 4,P0. 01)。(5)总的补铁率为54. 36%,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补铁率分别为6. 13%、38. 95%、71. 91%。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虽然补铁率逐渐增加,但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逐渐增加。经产妇较初产妇更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是一个难题。孕期血容量增加约50%,红细胞增加20%,血液稀释将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常误认为贫血。故应评价给所有孕妇补充铁是否必要和对需要补铁孕妇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