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并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报道了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随反应取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中存在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的膨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羧甲基淀粉的助洗作用以及其与CMC复配对去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过氧化氢氧化淀粉,控制一定的氧化深度,进一步与交联剂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上浆剂.分析了过氧化氢的用量、反应pH值对氧化深度的影响,选择了一种新型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氧化交联淀粉上浆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由三氯氧磷变性木薯淀粉所得的酯化交联淀粉,颗粒完整,形貌和偏光十字形态保持不变,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内;经红外光谱等检测,发现产物分子中存在P—O—C和P=O基团,表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置换出三氯氧磷分子中的氯原子而发生酯化和交联;极小取代度的变性淀粉,其碘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原淀粉相似,三氯氧磷最先和支淀粉作用.  相似文献   

6.
含铅离子废水污染事件近年来尤为严重,使得含铅废水的治理成为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大环境安全问题之一。海藻酸钠为天然高分子有机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无生物毒性,可吸附重金属离子形成凝胶。文章以超滤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海藻酸钠吸附Pb2+的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海藻酸钠对铅离子的吸附容量Q0随pH值的升高和铅离子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吸附时间对海藻酸钠吸附铅离子的影响较小,在1分钟内就达到吸附平衡;(2)pH值对于铅离子的截留效果影响很大,pH值越高,铅离子的截留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工艺路线制备了相应的交联酯化冷水可溶淀粉,分别称为a、b、c淀粉,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出的淀粉性质存在差异。a淀粉交联度最高,酯化取代度最低,在冷水中容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好,但透明度差,容易凝沉;c淀粉交联度最低,酯化取代度最高,在冷水中不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差,但透明度好,不易凝沉;b淀粉性质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用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制得了包合物,建立了包合物中薄荷油的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吸附时间和投油量对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吸附2h,薄荷油体积分数为4%时,饱和吸附量84.74μL/g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醚化和交联反应对玉米淀粉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醚化明显地改善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低温稳定性,降低了糊化温度;醚化淀粉再经交联后,可改善淀粉糊的粘度稳定性。醚化及交联反应主要在淀粉的非结晶区进行,反应并未破坏淀粉颗粒。醚化影响直链淀粉的构象并在颗粒表面形成空穴,交联则使淀粉颗粒在蒸煮后仍保持完整并抑制了直链淀粉的渗出。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某化纤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的腈纶废水为对象,通过静态单因素试验考查了生物吸附法预处理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浓度为2.246 g?L-1、吸附时间为40 min、再生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吸附对腈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26.6%左右,B/C平均值从0.18增高到0.2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交联玉米淀粉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报道,发现了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玉米淀粉逐渐非晶化现象,提出在高温条件下交联玉米淀粉存在着只含无定型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并用扫描电镜对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层析、酶法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挤压淀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玉米淀粉在挤压过程中降解处于力化学降解初期,经过挤压支链淀粉级分中的a链和b链,在G-50色谱中的分布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挤压导致支链淀粉级分的支点发生裂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6%HES200/0.5)的扩容效果。方法1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25I-IgG标准计数后,自家兔耳缘静脉注射3min充分混匀,取血少许称重测量放射量计数,约2ml测量血红蛋白(Hb),并在20min内近心端静脉匀速输注6%HES200/0.510ml/kg;输入后取约2ml血再次测量Hb。计算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输注后新西兰兔血容量和扩容系数。结果兔血容量Vi125(V1)为(232.5±38.9)ml;V2为(280.4±44.6)ml,6%HES200/0.5扩容量ΔV为(48.9±0.4)ml。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输注20min后显示明显扩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phadexG-200凝胶过滤层折,碘吸附值,碘络合物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等方法对挤压淀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在挤压过程中,其直链级分未发生显著变化,支链级分的降解位置位于其分子内部,挤压施加于淀粉聚合物的剪应力是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脂肪络合物的V型结构向E型结构转换的根本原因。依据淀粉的聚集态结构,从理论上阐述了淀粉在挤压过程中降解的力化学过程,并提出淀粉降解可能为自由基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Fe3+-CMC)对开腹手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术后腹膜损伤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制作腹腔粘连模型后腹腔内创面分别均匀喷洒0.9%生理盐水及3% Fe3+ -CMC各3 ml,术后第14 d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情况.另取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制作模型及给药同前,于术后1、3、5、7、14及60 d时各组随机取实验动物10只,麻醉后处死,剖腹探查,取损伤局部及与之邻接的粘连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NF-α及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粘连程度分级及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膜损伤局部TNF-α及F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TNF-α以术后3~7 d最为明显,FGF以术后5~7 d最为明显(P<0.05).结论 Fe3+ -CMC能够明显减轻开腹手术后腹膜粘连的程度,明显抑制术后腹膜损伤部位TNF-α及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旨在探讨Na ̄+—H ̄+和Na ̄+—Ca ̄(2+)交换系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RI)中的作用。离体豚鼠心工作模型,心脏缺血停搏120分种再灌注60分钟。结果发现:再灌注期c组Na ̄+、Ca ̄(2+)蓄积,心功能恢复差,CPK释放和自由基生成增多,ATP含量降低,超微结构损伤重;而A、M组无Na ̄+、Ca(2+)超载,心功能及代谢恢复好,结构损伤轻。提示再灌早期Na ̄+—H ̄+交换是细胞内Na ̄+超载的主要原因,后老是钙超负荷发生的先决条件,Na ̄+—Ca ̄(2+)交换是Ca ̄(2+)内流致超负荷的重要途径,H ̄+—Na ̄+—Ca ̄(2+)交换轴在MRI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鳞状细胞癌及22例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8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6、4、4例)和6例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食管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未发现COX-2蛋白表达;25%(1/4)重度不典型增生、74%(32/4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COX-2蛋白表达I-II期强阳性率为40%(4/10),III-IV期为73%(10/22);COX-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肿物大小无关。结论 COX-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c)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抑癌基因SLIT2甲基化状态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探讨SLIT2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及5-aza-2dc的体外抑制肝癌的效应。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加药组,分别应用MSP、MTT、划痕实验、侵袭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中SLI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变化。结果5-aza-2dc处理后,HepG2细胞株中SLIT2基因甲基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逆转,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划痕实验48h后,对照组肝癌细胞明显向划痕的中央迁移,而药物处理组肝癌细胞迁移受到抑制;侵袭实验24h后,加药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显示加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5-aza-2dc对HepG2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等作用,其中对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逆转SILT2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2,IGF-2)基因的印迹状态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IGF-2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IGF-2基因印迹丧失(loss of imprinting,LOI)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的丧失率为48.5%,瘤近旁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21.2%,瘤远旁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12.1%。同时,在有肺转移的骨肉瘤病例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9%)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20%,P〈0.05)。结论IGF-2基因印迹丧失是贯穿于骨肉瘤发生、发展全过程的表观遗传异常,其与骨肉瘤的临床及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血管瘤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1-2)与血管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38例血管瘤及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 bc1-2的表达。结果 bc1-2在海绵状及蔓状血管瘤中表达高于正常;毛细血管瘤中表达低于正常;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以上结果可以认为:海绵状及蔓状血管瘤增生与 bc1-2表达增高有关;而 bc1-2在毛细血管瘤中表达低说明其存在自然消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