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所致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60例AMI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判断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溶栓治疗后,60例患者再通率为85.00%(51/60)。血管再通患者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为主,占74.51%。33例前壁梗死患者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5例(75.76%),27例下后壁梗死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3例(48.15%)。60例均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且与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且与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无关,可作为判定再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心电图(ECG)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24例冠脉全部再通,其中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者22例(占91.7%),均为短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与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当冠脉出现再通后经静滴肝素等 RA 均在12h 内消失。AMI 在静注尿激酶后 ST 段2h内迅速下降50%以上,下壁心梗的 T 波在冠脉再通4~6h 后开始演变,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塞图形。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芳  吴静 《北京医学》2005,27(4):217-2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为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19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且仅发生于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及符合溶栓指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采用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的发病与溶栓时间有着直接关系,rt-PA静脉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醉(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AMI随机分为:rt-PA组(50例)和UK组(50例),比较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t-PA组冠脉总的再通率(88.8%)高于UK组(60.0%)(χ2=3.875,P<0.05);rt-PA组在发病3~12 h给药者冠脉再通率(81.1%).明显高于UK组(57.5%)(χ2=3.793,P<0.05);临床指标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3,P>0.05);临床指标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相关(r=0.80,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的溶栓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UK,临床指标仍然是判定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 ( 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min内静脉注射rt PA50mg治疗AMI 116例 ,依据临床指标判断再通。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心功能。结果 :冠脉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再梗死率分别为78 4 % ( 91/116)、14 7% ( 17/116)和 5 2 % ( 6/116) ,再通组心功能明显好于未通组 (P <0 0 1) ,5w病死率再通组 1 1%显著低于未通组 8 0 % (P <0 .0 0 1)。结论 :小剂量rt PA静脉溶栓可获较高冠脉再通率 ,明显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王振芳  唐民 《现代医学》2003,31(3):188-1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对51例31~7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42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82.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63.0%)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4.3%)为主,且后者仅发生在再通组。其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但有3例转变成室速。结论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150万U(2.2万U/k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0 min内静脉滴入.辅助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提高溶栓的疗效.结果 根据冠脉再通临床评价标准,溶栓显效为41例,再通率为73.21%.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STEMI疗效显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变的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使冠脉闭塞而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坏死。现代医学治疗AMI是建立在心梗的发病机制上,即通过静脉注入纤维蛋白溶解药,使内源性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由纤溶酶水解形成的纤维蛋白来溶解血块,使冠脉再通。快速冠脉溶栓可限制梗塞范围扩大,减少左室功能不良,提高生存率,这一方法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但不同的溶栓制剂,临床效果不同。现对近年来溶栓治疗上使用的一些新的特异溶栓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10例以尿激酶、2例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结果.根据临床判定指标,冠脉再通率达91.8%,其中72.7%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并发症2例.病死率16.7%,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国产尿激酶、链激酶或进口艾通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自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本组107例患者,冠脉再通65例,冠脉再通率为60.75%;其中,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脉再通成功率越高.结论:在急性心梗发作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18例)与尿激酶(UK组,22例)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各阶段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24 h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后的心功能状况.结果:rt-P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UK组高(P<0.05);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7例(38.89%),UK组2例(9.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患者6个月后,rt-PA组与UK组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在梗死冠脉血管开通率高于UK,但出血发生率亦高于UK.两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史的里程碑 ,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措施。rt PA为重组人体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其溶栓作用强而快 ,它产生的纤溶过程能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 ,改善心肌功能 ,据统计用药 90分钟冠脉造影血管通畅率为79.3% [  相似文献   

15.
挽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生命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是尽早、充分、持久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目前国内外推荐的使栓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及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针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很强的溶栓制剂。我们于2000年10月。2002年6月期间在急诊科对46例AMI患采用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9例AMI患者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39例中冠状动脉再通 2 9例 ( 74 .3% ) ,其中发病 6小时以内的溶栓再通率为 85.7% ( 12 14 ) ,发病 6~ 12小时的溶栓再通率 6 8% ( 17 2 5)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 .0 5)。≤ 6 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6 5岁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提倡急诊室溶栓 ;>6 5岁的患者静脉溶栓同样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治疗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总的再通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再通率57.5%,观察组中发病6 h的再通率达90.91%,而对照组6 h的再通率只有65.22%,发病在6~12 h的再通率情况,观察组再通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特别对于发病6 h内的患者效果更为理想,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峰  朱明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15-1016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 )再通与早期 T波倒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1 2 1例 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 1 0 4例 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 4 h内 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62 .81 %和 1 6.35 % ( P<0 .0 5 )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 ,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后 2 4 h内T波倒置显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2 8%和 77.5 5 %。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降低病死率。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9例,均发生在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20.
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志为  王旭 《海南医学》2001,12(5):35-36
目的 判定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再通指标;并与我院原有尿激酶溶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rt-PA静脉溶栓再通率较高,但出血等并发症稍高于尿激酶溶栓。结论 选择适合对象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安全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