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始动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VEC损伤后可表达黏附分子,后者可使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黏附,从而促进AS的发展。研究发现,在人类内皮细胞上有一种能够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新型受体(LOX-1),其主要功能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摄取OX-LDL,LOX-1的激活进一步诱导黏附分子的产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现将干预LOX-1表达的药物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分别采用MT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方法等,检测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对VSMC生长率、细胞周期及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可呈浓度依赖性损伤VEC的形态、减少上清液中NO含量、升高上清液中ET-1含量。终浓度为1001μg,/ml的ox-LDL与VEC共同孵育24h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促进VSMC生长、提高PCNA表达及增加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OX—LDL损伤时,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屏障、感受、分泌、损伤修复以及肿瘤性增殖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中药对VEC的作用,揭示中医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损伤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长期居住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健康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我们对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血液中Hcy水平与代表VEC功能指标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该地区健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脂肪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游离脂肪酸(FFA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 dothelialcells,HUVEC)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FFAs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VEC),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培养的人VEC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结果 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C24:0),使培养的人VEC生长受到抑制,随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不饱和脂肪酸(USFA)(C18:1,C18:2),当低浓度时,VEC凋亡率较低(P〉0.05,P〉0.01),而当达400或600μmol/L时凋亡率升高(P〈0.05,P〈0.01)。结论 SFA对培养的人VEC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低浓度USFA对VEC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但高浓度时,其诱导凋亡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罗格列酮(RSG)处理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RSG可改善IR大鼠VEC内分泌功能,可能是通过提高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机体抗氧化应激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对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IL-6与HUVEC孵育及HUVEC经17β-雌二醇处理或与它莫西芬(Tamoxifen)处理后加IL-6孵育,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IL-6组培养液中ACE、LDH浓度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经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细胞在IL-6作用下,ACE、LDH浓度无明显变化;经它莫西芬、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再加IL-6组,功能变化与损伤组相似。结论 IL-6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损伤作用,此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雌激素可保护IL-6引起的VEC损伤,其保护作用可它莫西芬拮抗。  相似文献   

8.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血浆可溶性TM(PTM)水平升高,PTM是反映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PTM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损伤伴随着DN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的出现甚至早于DN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测定P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魏酸钠对TNF-α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mlate,SF)对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模型,采用电镜、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电镜观察TNF-α组可见VEC凋亡典型特征;TUNEL法检测TNF-α组VEC凋亡率为35.2%,显著高于对照组,SF组和TNF-d+SF组(JD〈0.01);TNF-α组bcl-2表达聪显减少,同时加入SF后bcl-2表达明显上升,而TNF-α可诱导bax表达增加,加入SF后明显降低。结论 TNF-d能诱导VEC凋亡,SF可抑制细胞凋亡,同时SF可使TNF-α诱导的VEC中bcl-2表达明显恢复,而对bax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ET/NO、t-PA/PAI-1及TXA2/PGI2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静  于桂娜 《山东医药》2006,46(16):93-94
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对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多种血管活性肽,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有明显的影响,而纤溶活性降低与PA活性降低及PAI增加有关。现就ET/NO、t—PA/PAI-1及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与DN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 )的研究已从静态转移到模拟人体血液剪切力的动态上来。目前研究成果表明,剪切力把信号传递到VEC内引起细胞的反应,对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管重建有重要意义。血液剪切力发生变化时,VEC会做出一系列应答,从而可能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1]。因此,通过对剪切力影响下VEC的形态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生物工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提供新的思路[2,3]。本文就剪切力和VEC的作用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屏障损伤、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引起脓毒症循环异常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膜联蛋白A2(ANXA2)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Src激酶参与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和脓毒症时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密切相关.Src激酶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可与ANXA2相互作用.Src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可能是ANXA2调节VE-cadherin的机制,而这一机制可能会加剧脓毒症微循环血管屏障的损伤.本文对脓毒症VEC ANXA2与VE-cadherin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损伤参与多种血管疾病的发生。VEC损伤不仅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增殖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而且可能与内皮修复一起构成贯穿其整个病理过程的主要矛盾。内皮的完整可抑制中膜平滑肌过度增殖,同时也可抑制血栓形成及白细胞黏附,这些作用对于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极其关键。目前研究显示,损伤的VEC可通过自身蛋白表型的改变参与以上病理过程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仅促进或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加速或延缓血管再内皮化的进程。所以,对血管损伤后VEC标志物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对比分析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与常规罂粟碱保存液对冠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血管的保护作用,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VEC)及血管内膜完整性的保存液,提高其在临床上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筛选2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取其CABG术后剩余的大隐静脉(GSV)并分割成2段,常温下分别保存在常规罂粟碱液(对照组)及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实验组)中各1 h.①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GSV"桥"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浓度的表达值;②利用高倍光镜观察血管"桥"肌层的肌纤维板、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数目;③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素-1(ET-1)浓度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实验组ICAM-1浓度的表达值低于常规对照组,光镜下"桥"血管内皮肌层肌纤维板及单位面积VEC的死亡分级中Ⅰ级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级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内皮细胞ET-1的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能够有效地抑制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降低单位面积VEC的死亡数目及细胞器的损伤程度.在CABG术中可以选取含富马酸酮替芬的罂粟碱液作为桥血管的保存液,更好地保持术后远期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种新发现的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球中的表达特征,并对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肾活检组织肾小球微分离技术结合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24例2型DN患者肾小球中ANGPTL2 mRNA表达情况,以8例移植供肾活检组织作正常对照:并将其表达水平与D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DN患者肾小球ANGPTL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vs38%,χ^2=15.9,P〈0.01)。在表达明显上调(〉2倍)的患者中,肾小球做血管瘤、内皮细胞炎性浸润与泡沫化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患者(22%vs66%;11%vs3%;11%vs53%;P〈0.05)。结论:ANGPTL2是一种血管生成相关的内皮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参与DN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该因子在糖尿病肾小球中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过程中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具有维持内皮细胞功能与毛细血管正常结构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VEC)不仅是一个机械屏障,而且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VEC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中药在保护、减轻和逆转VEC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  尹新华  审校 《心脏杂志》2017,29(1):105-108
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功能是指线粒体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分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视神经萎缩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线粒体相关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VEC线粒体相关功能异常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及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VEC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功能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心肺转流(CPB)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CPB过程中给予天麻素,对照组CPB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NO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sTM、vWF和ET-1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NO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下降,对照组较观察组变化明显,且观察组各指标于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结论天麻素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相似文献   

19.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血浆可溶性TM(PTM)水平升高,PTM是反映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PTM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细胞损伤伴随着DN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的出现甚至早于DN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测定P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蛭提取液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培养12 h后,取上清液测定 TFPI活性,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凝血酶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水蛭各剂量组与凝血酶刺激组比较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刺激组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FPI(P〈0.01),水蛭各剂量组与凝血酶刺激组比较能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FPI(P〈0.01)。结论水蛭提取液能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并对抗凝血酶抑制VEC释放TFP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水蛭抗凝、抗血栓形成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