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1个月)57例,B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36例,C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20例和D组(PCI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37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胸痛发生情况,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A、B、C、D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7%(42/57)、75.0%(27/36)、85.0%(17/20)、91.9%(34/37),组间比较,C、D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A、B、C、D组患者胸痛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A、B组比较,C组与D组胸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各组间PLT、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FIB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6个月及12个月以上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胸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记录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经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后,C组患者总有效率最高(95.00%)、B组其次(80.00%)、A组最低(70.00%),两两之间比较P<0.05;三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患者临床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单用或与氯吡格雷不同剂量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年龄>75岁ACS住院患者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50mg联用治疗组(B组)及单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C组,为期1周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用药前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值的变化组间无差异,,A组与B组用药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C组相比下降更明显。B、C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症状,A组有4例皮肤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阿司匹林联用小剂量氯吡格雷同常规剂量联用对血小板聚集有相似的抑制效果,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膜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该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TIA患者159例,分为3组.A组43例,口服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51例,口服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C组65例,口服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膜同治疗.观察3组患者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目(PLT)的差异,以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和C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对凝血的影响优于A组(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脑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膜同片能明显降低TIA的频率,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匹林行单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氯吡格雷,C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指标PT、a PTT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三组治疗前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T、a PTT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18.8%(6/32),高于C组3.1%(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2.5%(4/32)、15.6%(5/32),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额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抗方案相比预后更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华永平  阳敏  丰春莲 《中外医疗》2013,32(14):105-105,10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7例。A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C组则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B、C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85%、48.15%、74.07%,其中,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3组各项指标比较,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阿司匹林相近,但二者联合治疗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四川医学》2017,38(11):1323-1326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给予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ACS且行PCI术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替格瑞洛组63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6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均口服阿司匹林,在行PCI术前,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两组均至少连续服用12个月。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记录病例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性别、平均年龄、BMI、存在吸烟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合并症、血管病变数目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能够降低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对减轻PCI术后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凝血指标改善时间、心功能降低2级时间、凝血指标情况、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张光远 《吉林医学》2016,(4):881-88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4):283-28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下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毗格雷组,每组各42例,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用药组44例。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83.33%及90.9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4.76%及4.5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或单纯氯毗格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司匹林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氯吡格雷组则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氨氯地平.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种方案的降压疗效差异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3种方案均能有效降压,降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氯吡格雷组的改善情况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两者中又以氯吡格雷为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B组口服氯吡格雷,C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21d后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药物单用,3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后各组间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及以及治疗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3组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C组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A组和B组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A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B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3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P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双抗血小板治疗,并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可增加患者抗血小板受益,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A组,64例)?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B组,61例)?替格瑞洛组(C组,63例),术后7 d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1 d及7 d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检测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B组及C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P < 0.05)?术后1 d检测hsCRP,3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检测hsCRP,B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比B组,C组hsCRP降低更明显(P < 0.05)?随访至术后1个月,3组之间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B组及C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P < 0.05),但3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治疗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学》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下降幅度要显著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要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单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讨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方案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抗凝方法的不同,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n=32)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抗凝治疗,B组(n=32)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方案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抗凝效果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PLT、CRP等各项指标测定值上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上述各项指标测定值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出血事件相比,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但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较A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方案进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较二联抗凝理想,并且不会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在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身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