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PTA治疗,观察组给予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BI及跛行距离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P=0.000)。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优于单纯PTA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S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闭塞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闭塞血管通畅率均升高,与PTA组相比,PTAS组踝肱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术后随访2年,PTA组和PTAS组闭塞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7.7%和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但PFAS治疗后踝肱指数和闭塞血管通畅率更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动脉硬化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的家庭护理,试验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由研究者给予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对自我护理能力、Fontaine分期、下肢动脉阶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可提高患者术后的居家自我护理能力和康复护理技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出院后提供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可极大提高患者的居家自我护理能力和康复体能,降低并发症和患者的无用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和胫后动脉踝肱指数。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aBi。结果术后两组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和胫后动脉踝肱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较对照组,联合组上述指标升高水平更显著(P0.05)。联合组术后随访1、3、6个月的aBi明显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随访1、3、6个月的aBi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 0.05),联合组术后随访1、3、6个月的aB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下肢供血,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应用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的疗效。方法:DM合并下肢ASO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联用)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CS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CS明显降低DM合并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CS在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血管再堵塞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间河北省第四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益气化瘀方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据统计,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15天,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29天,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5±0.15),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7±0.13),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5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51±0.16),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32±0.14),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滴脉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西洛他唑、通脉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卢瑟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级量表(Rutherford分级),胫后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后服用盐酸沙格雷酯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口服盐酸沙格雷酯,对照组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踝肱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皮氧分压及跛行距离均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观感觉症状改善者26例,出现支架再狭窄1例,对照组主观感觉改善者24例,支架再狭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可改善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药涂球囊在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B球囊治疗,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靶血管病变长度,晚期管腔损伤(LLL)、再狭窄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5-7+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联合介入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和胫动脉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和胫动脉治疗后的踝肱指数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和胫动脉治疗后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95±0.22)、(0.99±0.17),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联合介入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1例、血小板减少1例、穿刺部位血肿5例、假性动脉瘤3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合计达4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改善临床症状,但存在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支架内急性闭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逐瘀化痰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和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血管扩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逐瘀化痰方口服,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彩超检测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检测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G、TC、LDL-C及Hcy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TBI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化痰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动脉硬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糖尿病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传统内科治疗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效果,探讨PTA对糖尿病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价值。方法:40例糖尿病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志愿20例行PTA(PTA组),另20例给予传统内科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肢疼痛、冷感、踝动脉收缩压、踝肱指数、血流峰值的变化,并且判断两组治疗6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及足部疼痛积分、冷感积分、踝动脉收缩压、踝肱指数、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6个月后,PTA组患者下肢及足部疼痛积分、冷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踝动脉收缩压、踝肱指数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6个月后PTA组特校率为85%(17/20),对照组为0;PTA组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75%(15/20)。PTA组特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PTA治疗糖尿病致下肢动脉闭塞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疼痛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疼痛情况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eep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疗效.方法: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患者43例患肢51条(2005年10月~2009年3月).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或等于50%,对比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经Deep球囊PTA微创治疗的成功率96%.其中3例患者开通未成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24±0.21)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eep球囊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促进动脉侧支血管生成,改善血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行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2009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给予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口服,研究组患者给予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口服.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率、有效率与临床不良反应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水平升高,内皮素、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提高、血管再狭窄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指标与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调血清炎性反应,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治血栓形成,显著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格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处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布格运动,评价干预后下肢血管的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布格运动后,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布格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术(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100 ml非离子造影剂(300 mgI/ml)以4 ml/s的速度经上肢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延迟25~30 s进行扫描.根据CTA结果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后CTA随访观察.结果 12例患者CTA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范围、程度.9例患者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3例单纯行PTA术,患者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8±0.13改善为0.87 ±0.11(P <0.05),术后随访1~21个月,共进行了15例次CTA复查,2例发现血管狭窄,再次行PTA治疗.结论 下肢动脉CTA具有准确性好、无创、快捷的特点,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复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7例。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置入支架。经1年随访,1例术后14 d支架内栓闭塞经导管溶栓后再次成功开通。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对下肢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对炎症、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血管支架成形术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术后接受四妙勇安汤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随访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检测凝血指标、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的踝肱指数(ABI)水平、支架处最小管腔内直径(MLD)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P-选择素(P-selecti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肢血管支架成形术后应用四妙勇安汤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防价值并且能够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