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相对正常组(n=19)、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24)和ACS组(n=58),比较各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并进一步比较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ACS组收缩压低于其他二组(P=0.047),hs-CRP高于其他二组(P=0.034),且ACS组多支病变高于SAP组,分别为79.3%和40.0%(P=0.008),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更多出现高hsCRP、低收缩压及冠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7,(3)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方法:对54例青年(≤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96例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二组均为男性患者多(P<0.01),青年组吸烟、大量饮酒、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情况、空腹血糖、TG、HDL-C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C、LDL-C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多冠状动脉单支病变(P<0.01),老年组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1),家族史、吸烟史、TC、L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吸烟、高血脂、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137例ACS患者采用独立因素与多因素对其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死亡21例(15.33%),室:速/室颤30例(21.90%),心力衰竭18例(13.14%),再梗3例(2.19%),梗死后心绞痛9例(6.57%)。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室速/室颤、心脏泵功能及TnT各项间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室速/室颤、心脏泵功能、TnT是ACS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分组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的患者968例,所有患者均测体重指数、非同日血压、血脂脂蛋白谱、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标准,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肥胖基本因素中3个或4个因素进行不同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男性较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冠脉病变的程度加重;4个因素组合以高血压、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的组合冠脉病变的程度最重.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存在病变范围广,病变程度高的特点;基本因素越多及高血压、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的组合冠脉病变的程度较重,因此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1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期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基线水平与LVEF及Gensin i积分的关系。结果AM I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5)和SA组(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呈正相关(r=0.639,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在ACS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ACS患者,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所有ACS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研究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闭塞组hs-CRP高于狭窄组(P〈0.01)。结论测定ACS患者hs-CRP对其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确诊为AMI的312例患者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是否吸烟、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为1支病变、2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例数分别为41、32和36例,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分别为107、57和3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8.00,P<0.05).MAI合并代谢综合征1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1,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增加,积极控制可能的危险因素在预防AMI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南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中位数来计算苏南地区ACS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个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苏南地区ACS患者危险因素个数的中位数为5;在单个危险因素亚组中,年龄>5岁、高密度脂蛋白(HDL)<40 mg·dl-1(男性)或<50 mg·dl-1(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甘油三酯(TG)>150 mg·dl-1、前驱糖尿病的患者较无此类因素者危险因素个数的中位数之比为6∶5;而低密度脂蛋白(LDL) >70 mg·dl-1亚组中位数之比为5∶4;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亚组中位数之比分别为6∶4、7∶5;吸烟、肥胖、CRP>2 mg·L-1亚组中位数之比为5∶5.所有患者危险因素个数从2-8,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患者中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19.3%增加到38.6%.结论:在本次调查的苏南地区人群中,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将导致该患者总体危险因素个数增多,而年龄> 65岁、HDL<40 mg·dl-1(男性)或<50 mg·dl-1(女性)、LDL>70 mg·dl-1、高血压病、糖尿病、TG>150mg·dl-1、前驱糖尿病亦是危险因素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48例年龄 ≤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青年组,50例年龄>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中老年组,比较并分析2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青年组患者男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7.97%,高于中老年组的82.00%(P < 0.05);青年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19.00%,明显低于中老年组的60.00%(P < 0.01);青年组无"三高"(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比例(67.00%)患者高于中老年组(30.00%)(P < 0.01)。青年组以吸烟为唯一危险因素患者比例高达52.00%,而中老年组只有6.00%。青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例,多动脉栓塞(高凝状态)1例,2例不明。中老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3例高龄(男> 55岁,女> 65岁),早发心血管家族史1例,1例不明。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率高(P < 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率低(P < 0.01)。结论: 青年人心肌梗死大部分为男性,多无"三高"危险因素,吸烟常为唯一危险因素,无"三高"、无吸烟者常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与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青年人心肌梗死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及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血中FIB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患者FIB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变化而变化,冠脉越狭窄,FIB含量越高,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组FIB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IB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将≤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例为青年组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 98例为中老年组 ;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但多发病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 ;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 过量吸烟、劳累、精神紧张 ,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ACS患者分为Ba-PWV<1400cm/s组(20例)和Ba-PWV>1400cm/s组(54例)。分析2组中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Ba-PWV>1400cm/s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Ba-PWV<1400cm/s组(P<0.05),其中≥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Ba-PWV>1400cm/s组中高达96.3%(P<0.01);(2)Ba-PWV>1400cm/s组冠脉狭窄程度与Ba-PWV<1400c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ACS时,Ba-PWV大的ACS患者其危险因素多于Ba-PWV小者,Ba-PWV与相关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导联和18导联ECC与CAG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5%和76%,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导联或18导联ECG对左前降支(LAD)或含有LAD的双支病变诊断与CAG符合率较高;18导联ECG还可明显提高含有冠状动脉旋支(LCX)和右冠(RCA)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怀疑为ACS的患者应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心电图诊断ACS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ACS但心电图无明显病理意义的患者更应积极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情况,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对中青年组(<55岁)32例和老年组(≥70岁)31例ACS病人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CAG)、PCI、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居首位的中青年组是吸烟(68.75%),老年组则为高血压史(74.19%)。中青年组吸烟、饮酒、高LCL-C血症患者较老年组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患者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病变中青年组前降支累及最多(81.25%),单支病变的比例较老年组(34.38%vs16.13%)高,但闭塞性、弥漫性病变例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青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达56.25%,多支病变(21.88%)较老年组(80.65%、48.39%)少,直接PCI的例数(31.25%vs9.68%)多,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青年ACS的主要危险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吸烟居首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已与老年ACS患者差别不大,直接PCI安全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诱发原因和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如何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msis,AS)是一种人人都有的生命老化现象,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多系统的动脉血管内膜炎性疾病。动脉内膜内逐渐发生粥样斑块,使血管内径不断变小,从而发生堵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三,即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多数情况下可以合并存在。动脉硬化是一个发展-消退-再发展的漫长过程,往往要经过20年以上才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运动、肥胖症以及家族心血管病史等,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视早期护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的损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回族和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及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701例,回族CHD组92例和汉族CHD组609例。分析比较2组CHD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回族CHD组血总胆固醇(TC)水平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汉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组冠脉病变部位及支数与汉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族组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的定量分析Gensini积分高于汉族组(P<0.05)。结论尽管回族CHD患者TC和LDL-C者低于汉族组,但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支数与汉族无明显不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