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春芝 《大家健康》2016,(5):100-100
目的:探究 PPH 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110例,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外剥内扎术和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将第二组作为实验组,采用 PPH 术联合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可知,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对3、6、9、12、15天时的伤口疼痛程度、出血状况、水肿程度等进行评价,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PPH 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张国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24-1225
目的观察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杞县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切除组和联合组,各42例。切除组接受肛瘘切除术,联合组接受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住院天数]、肛门功能[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及锁眼畸形率。结果联合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切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WI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WIS评分较切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锁眼畸形率为0,低于切除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改善肛门功能,降低锁眼畸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划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肛瘘切除和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同期治疗)和对照组(40例,肛瘘切除术后待肛瘘愈合择期进行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感染、排尿困难、疼痛以及切口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 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霍振楠 《吉林医学》2016,(4):837-838
目的:探究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已确诊为肛瘘伴混合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肛瘘切除术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治疗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4.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有患者发生尿潴留,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治疗疗效较单纯使用肛瘘切除术好,手术有效率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在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依照患者的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肛瘘切除术及肛瘘Ⅰ期缝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中甲级愈合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28.0%),临床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0.0%)及复发率(6.0%)和对照组(8.0%)及(24.0%)患者相比,显著偏低,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术后愈合,同时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抽签法实行分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取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对照组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术,计算两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总计率、复发总计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总计率高于对照组相关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总计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展现较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素花 《当代医学》2014,(2):124-125
目的探讨肛瘘I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治疗的7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取肛瘘切除1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常规切除开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和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5±35)d、526%,对照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和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04±56)d、26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I例复发,均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肛瘘I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3月采用PPH术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62例混合痔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均一次治愈,疗程25 d~ 35 d,痔回缩满意,肛瘘完全愈合。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无明显延长,随访2年,1例痔复发,1例失去联系。结论对混合痔合并肛瘘可采用PPH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评价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44例高位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切开(挂线)法对照组。以愈合时间、治愈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等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治愈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2.26±8.67)d,对照组为(31.41±11.39)d;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4.73±8.15)d,对照组为(32.20±12.60)d;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除括约肌功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5,P<0.01),其余各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积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生活质量括约肌功能积分和对治疗的信心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积分两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住院总费用要低于对照组(P<0.01)。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较治疗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瘘管"V"型切除术.结果 两组疗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5).结论 切除缝合术是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行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术后并发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支管愈合时间和总愈合时间及治疗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疼痛明显、出血感染、肛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肛门功能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7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切除开放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愈后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肌散用于肛瘘术后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生肌散,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4.18±3.80)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65±5.05)d,治疗组术后7 d平均疼痛积分为(13.63±1.24)分。对照组术后7 d平均疼痛积分为(15.68±2.47)分。结论:生肌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有明显促愈及减轻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PH合并肛瘘手术顺序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78例环状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麻醉后同时行PPH手术与肛瘘手术,39例先行PPH手术再行肛瘘切除缝合手术,其余39例先行肛瘘切除缝合手术再行PPH手术,两组做对比研究.结果 先行PPH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先行肛瘘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PH合并肛瘘手术先行PPH手术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先行肛瘘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本院52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患者22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半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疗效确切,患者多为甲级愈合,且并发症少,几乎无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组患者行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甲级愈合46.88%,对照组的34.88%,丙级愈合12.50%,对照组28.12%,两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0.00%,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并发症少,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刘惠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34-13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上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肛瘘切除Ι期缝合术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6例我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甲级、乙级愈合均多与对照组,丙级愈合少于对照组,Ι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感染、复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肛瘘切除开放性术治疗的效果,能有效的预防术后的感染以及远期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苗军 《当代医学》2011,17(36):119-120
目的比较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与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的优缺点。方法将7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情况、肛瘘复发、肛门自制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与治疗组相近,两组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制功能受损病例。结论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具有愈合时间短的优势,在处理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8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肛瘘伴混合痔患者同期进行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并与仅行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术中、术后情况比较。结果:联合组痊愈18例,占72.00%,好转5例,占20.00%,总有效率达92.00%;对照组痊愈12例,占57.14%,好转3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71.43%;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53、5.02,P0.05)。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7.22、4.21、3.82,P0.05)。联合组术后发生尿潴留6例(24.00%),对照组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19.05%),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2,P0.05)。结论:对于肛瘘伴混合痔患者实施同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肛门镜和探针盲探寻找肛瘘内口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高位肛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探针盲探寻找肛瘘内口,观察组则应用肛门镜寻找瘘管内口。比较两组寻找内口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随访1年复发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寻找内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72.1%(3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2/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镜寻找肛瘘内口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优于探针盲探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