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4年7月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调查管理前(2013年6月-2014年6月)与管理后(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手术器械管理质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前有9例器械清洗时未完全拆卸、有5例目镜、光纤等器械采用擦拭代替清洗、有7例多酶清洗液未及时更换、有5例清洗用具选择不当事件发生,管理后仅有1例多酶清洗液未及时更换时间,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够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缺陷发生率,提升手术器械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管理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全年实施品管圈管理前与2013年全年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术器械的受损、缺陷等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实施前手术器械总缺陷48件,实施后总缺陷下降为11件。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运用品管圈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品管圈管理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全年实施品管圈管理前与2013年全年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术器械的受损、缺陷等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实施前手术器械总缺陷48件,实施后总缺陷下降为11件。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运用品管圈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管理的流程及管理方法。方法 CSSD从外部环境、设备配置、管理流程、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消毒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手术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并评价效果。结果我院自2008年10~2012年10月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情况逐年降低;手术器械无菌检验合格率较集中管理前的88.6%明显升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升CSSD的工作效率;节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效地防控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采用手术器械在CSSD集中管理的方法,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析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使用的185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n =9250件)和观察组(n =9250件),对照组由手术室自行处理,观察组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对两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湿包发生率、器械遗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确保手术器械安全使用,降低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40-143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标签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标签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9月消毒供应中心各类标签。对消毒供应中心品管圈实施前后各类标签数量及质量进行比较,实施品管圈前时间为2016年1~3月,实施品管圈后时间为2016年4~9月。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无菌包标签废签率,同时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团队精神、积极性质控管理、工作技巧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无菌包标签的废签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实施前(P0.0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团队精神评分、工作技巧评分、质控管理评分、积极性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及作用确切,可有效降低无菌包标签的废签率,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无菌包合格率,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程亚艳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0):99-100
目的探讨一种手术器械在供应室的清洗消毒供应的可操作模式。方法供应室人员培训,明确职责;制定操作流程,各岗分工明确。结果节省了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保障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结论有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确保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手术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腹腔镜器械管理质量(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依次为99.36%(465/468)、99.57%(466/468)、98.29%(460/468),分别高于实施前的95.22%(438/460)、97.83%(450/460)、96.09%(442/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损毁、包装松散、可拆卸器械不配套、特殊细小部件缺失的发生率依次为2.78%(13/468)、0.85%(4/468)、0.43%(2/468)、1.28%(6/468),分别低于实施前的6.52%(30/460)、4.57%(21/460)、3.04%(14/460)、5.65%(25/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4.44%(68/72),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CSSD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168件器材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CSSD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168件器材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洗消毒管理,观察组采取信息追溯系统管理.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源性感染,保证手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提高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无一例患者因使用外来手术器械而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和杜绝医源性感染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现代化资源,我院消毒中心供应室承接了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遵循供应室"三区"划分原则,对手术器械实行了区域化流程管理。本文总结了该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包括普通器械、纤维器械、管腔器械、腔镜器械的接收、分类、清洗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酶液浸泡、全自动超声清洗和消毒机加酶清洗等处理方法,规范了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手术器械的质量标准,从而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6,(10)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外来手术器械实施集中消毒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管理模式,对实施管理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集中管理前的2013年度463台手术,共使用外来手术器械11 464件,手术室实施常规分散式管理;观察组为实施集中管理的2014年度491台手术,共使用外来手术器械12 138件。分析两组管理方法中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质量追溯有效率及临床使用满意度等指标。同时每月从两组组管理方法中随机抽取100件,共1 200件器械进行蛋白质残留测试,比较两组管理方法中的残留蛋白测试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清洗合格率、质量追溯有效率、蛋白质残留测试合格率及临床满意度分别为100%、99.05%、100%、99.33%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5%、76.06%、88.34%、81.83%和86.83%(P<0.05);而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为0.58%和1.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6%和27.65%(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外来手术器械实施集中式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分散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起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执行率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得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打包前、接触无菌物品、脱手套后等方面的洗手执行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QC)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率,改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管理,探讨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外来器械的效果。方法:研究按标准流程的规范管理,共随机抽取待灭菌的外来器械包60包,共1 860件器械,采用目测法研究外来手术器械的处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样1 860件器械,经目测法检测合格数为1 831件,合格率为98.44%。经过对手术室使用人员调查表明,经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清洗消毒与管理,使用满意度提升为97.60%。灭菌后的器械各项监测合格,确保外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了外来手术的清洗,包装和灭菌的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成本,促进资源共享。使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更加完善,管理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使外来器械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管理制度对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对外来手术器械质量控制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以来,我院未曾出现外来手术器械丢失、未出现过因消毒等步骤不当所引起的手术感染现象。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直流的可追溯管理制度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对脑科吸引管中清洗效果的应用,以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保证脑科手术顺利进行。方法:跟踪300件脑科吸引管的清洗情况,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浸泡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过氧化氢清洗。采用放大镜检测法及棉球检测法来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采用多酶浸泡清洗联合3%过氧化氢清洗脑科吸引管无论采用放大镜检测法还棉球检测法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多酶浸泡清洗联合3%过氧化氢清洗应用于脑科吸引管清洗中,能有效降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间接减少了器械返洗率,保证了观察组器械灭菌质量,值得各消毒供应中心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中关于手术器械的具体标准化管理流程.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的手术器械管理状况: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使用了3万件手术器械,这些手术器械仅作常规分散式管理;随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3万件手术器械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即: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整个过程实施质量监控,进行信息登记.对比纳入标准化管理前后手术机械的召回锅次、生物监测结果以及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之前,召回锅次为5次,生物监测未达标4次,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3%;纳入标准化管理之后,召回锅次为0次,生物监测未达标0次,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中纳入手术器械管理,可以提升内部人员的责任心,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院质量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具体改进措施,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