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5-797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就诊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5.0%)(P<0.05),术后1、6、1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采取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PFNA治疗,观察组进行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将术后两组的髋关节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骨密度情况相当,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比,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明显,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总体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优良率为7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置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秀平 《海南医学》2013,24(16):2433-243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总优良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于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固定术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入选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所有患者均接受PFNA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PFNA固定术以及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手术前后健侧髋部与腰椎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健侧髋部以及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侧髋部以及腰椎骨密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固定术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有助于加快其骨折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7.
李东光 《中国民康医学》2023,(5):111-113+117
目的:续骨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OF)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IFO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鲑降钙素注射液+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续骨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髋部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髋部骨密度、血清P1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骨活血汤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泌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FNA内固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28-730
目的:探讨垂直骨折线克氏针辅助复位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A_1-A_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A_1-A_2型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垂直骨折线克氏针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对照组仅以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6.6±5.6)min、(11.1±3.3)d和(12.1±1.7)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8.9±9.4)min、(14.9±5.7)d和(15.1±2.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骨折线克氏针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A_1-A_2型骨折稳定性高,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5%、7.89%。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老年偏瘫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用LCP治疗,观察组用PFN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地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偏瘫患者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方案治疗,相比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而且出血量少,安全性高,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PFN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5±10.8) min和(10.3±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4.2±13.7) min和(12.2±2.8) d,术中出血量为(185.5±43.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3.2±6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23%(4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与DHS相比,其具有创伤小、临床并发症少、预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98-100
目的研究和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00%vs 7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早,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7%vs 30.00%,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优势,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7.18%,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恢复优良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股骨颈缩短、髋内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THA组和PFN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THA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P0.05),但THA组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另选取42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回访,观察组96例患者中,优27例,良55例,可14例,差0例,优良率为85.42%;对照组42例患者中,优2例,良24例,可11例,差5例,优良率为61.9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好,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提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髋关节恢复效果、手术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2.50%,更高于对照组72.50%;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且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的效果更确切,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