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室构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79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40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39例,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二尖瓣狭窄(MS)组29例(MVRP 14例,MVRNP 1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27例(MVRP 15例,MVRNP 12例)和双瓣置换术(DVR)组23例(MVRP 11例,MVRNP 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和3月三维超声测量左房面积(LAA)、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期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3月,MVRP组MI及DVR患者FS、LVESV、LVEF、LAA及LVEDV优于MVRNP组(P<0.05);两组MS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VRP组左室构型呈椭圆形,MVRNP组呈偏心形或圆形.结论 与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MVR术比较,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对于MI、DVR患者更有利于改善左室构型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5例心脏病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后行二尖瓣置换,对照组切除二尖瓣全瓣后行二尖瓣置换。结果:观察组在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心脏瓣膜术后改善左心功能优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structure,MVRP)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 ,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 ,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4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为观察组,二尖瓣瓣叶全部切除二尖瓣置换的3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Tei指数、Z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3%,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逐渐好转,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测量值均优于术后6个月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Z指数、LVEF、RVEF负相关,Z指数、LVEF、RVEF两两正相关,且各指标相关性分析|r|<1且≠0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多数二尖瓣病变患者,对于术后左、右心功能的改善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为3.43%,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改善最为明显,LVDD、LVSD分别减小(3.57±1.32)%和(2.82±0.82)%;术后6个月分别减小(2.77±0.84)%和(2.35±0.74)%;术后12个月分别减小(1.51±0.64)%和(0.93±0.6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部分二尖瓣病变,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4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1周、半年、1年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缩短分数(FS)和Te i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二尖瓣狭窄20例,术前平均瓣口面积约0.9±0.12 cm2;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28例,以此分为Ⅰ组和Ⅱ组。术后1周,Ⅰ组LA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较术前明显减少,Te i指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I组LAD、LADV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与术后1周相比不明显,LVEDd、LVEDV较前增大(P<0.05);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均较前减少,术后1年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者,术后近期Te i指数延长可能与换瓣后瓣口面积增大,左室充盈良好,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关,其余左室各指标改变不明显,长期指标改变较明显。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较显著,且能保持左室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1例保留瓣下结构(实验组)和2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对照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构型及运动的变化。方法保留后瓣组29例,全切组25例,对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0天、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左室EF、FS。结果 1)术后10天,MVR组左室上下径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左室左右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3个月,MVRP组左室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EF、FS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3个月,MVRP组与MVR组各项指标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构型的改变早于心脏功能;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有利于心脏构型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李勇生  彭伟强 《广东医学》1998,19(3):210-210
采用保留腱索及乳头肌行二尖瓣替换术9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中MS+MI+TI8例,MS+MI+AI+TI1例。1例保留全部瓣下结构,8例保留后瓣及瓣下装置。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1例,单纯二尖瓣替换8例。手术死亡1例,余8例治愈出院。认为二尖瓣替换术时保留腱索及乳头肌对维护左室张力环、维持心肌收缩功能、防止左室破裂有重要作用,从而改善了术后心功能,使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心胸比大、存在高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评价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与常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7月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24例(A组),同期未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膜置换术30例(B组),监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LVDD,LVEF,LVFS,记录体外循环时问,主动脉阻断时间,使用升压药的种类及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3d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卡瓣、左室破裂、低心排及死亡事件。结果 A组10例无1例死亡,B组因顽固性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两组均无卡瓣及左室破裂,体外循环时间无明显差异,LVDD,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但A组心功能改善更显著,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种类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LVDD、LVEF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组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无卡瓣及左室破裂,手术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不同术式术后心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研究,40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A组),另40例行全瓣切除瓣膜置换术(B组),术前、术后10天和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彩超监测A、B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结果:A组左室内径、左室功能较B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兰占占 《华夏医学》2021,34(3):81-84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LVEDD和LVES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不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相似文献   

16.
潘丽 《广西医学》2004,26(8):1090-1092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照组不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心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予以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熊艳 《基层医学论坛》2023,(32):124-126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靖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EDV)]、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LESV、LEDV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ESV、LED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减少、发作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的经验与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9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与21例行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CU停留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不加长手术时间,不加大手术难度,没有增加并发症及其它危险。结论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 ,分为 :A组 (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 ) ,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 )和C组 (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 ) ;于术前 ,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前、术后出院前、术后 3~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监测心功能指标。结果 :A组术后心排指数、每搏指数、左室收缩功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左室长轴舒张末内径均优于B ,C组 ,且EF值恢复优于B ,C组。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B ,C组延长 ,但总转流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 ;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