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STEMI患者2 343例,入院后连续心电监测72 h以上,按照是否发生院内SVT/VF分为SVT/VF组(n=183)和无SVT/VF组(n=2 16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及急诊血运重建情况、院内治疗情况、院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TIMI危险评分,并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院内发生SVT/VF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脑血管疾病病史阳性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阳性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阳性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阳性率、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心率、Killip分级Ⅲ~Ⅳ级者所占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35%者所占比例高于无SVT/VF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无SVT/VF组(P0.05)。SVT/VF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分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者所占比例高于无SVT/VF组(P0.05);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血清K~+≤3.5mmol/L者所占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共142例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无SVT/VF组患者共1 171例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中SVT/VF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于无SVT/VF组、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无SVT/VF组(P0.05);两组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及血管狭窄70%以上≥2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前壁梗死发生率和行急诊PCI者所占比例率高于非SVT/VF组(P0.05);两组患者下壁/右室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行急诊CABG。SVT/VF组患者行静脉溶栓者所占比例、利尿剂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者所占比例高于非SVT/VF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低于非SVT/VF组,β-受体阻滞剂开始使用时间晚于非SVT/VF组(P0.05);两组患者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SVT/VF组患者TIMI危险评分高于非SVT/VF组,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者院内SVT/VF发生率高于TIMI危险评分为0~7分者(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3.58,95%CI(2.36,5.44)〕、e GFR60 ml·min~(-1)·(1.73 m~2)~(-1)〔OR=3.30,95%CI(2.36,4.63)〕、行急诊PCI〔OR=2.92,95%CI(2.05,4.18)〕及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OR=5.96,95%CI(4.03,8.80)〕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SVT/VF的危险因素,使用β-受体阻滞剂〔OR=0.55,95%CI(20.40,0.76)〕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SVT/VF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院内发生SVT/VF的STEMI患者多为男性,入院时心率快、血压低,心肾功能差,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风险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STEMI患者院内SVT/VF发生率较低,且心肾功能差、行急诊PCI及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的STEMI患者院内SVT/VF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STEMI入院的456例患者,根据入院随机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86)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370),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情况、院内转归等资料,随访患者1年内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及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6例患者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18.9%),其中65例既往有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14.0%对3.2%,P0.001),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置入临时起搏器的比例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96, 95%CI:4.690~12.243,P=0.012)。应激性高血糖组的1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41.7%对26.6%,P=0.011);将性别、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应激性高血糖、谷丙转氨酶、左室射血分数纳入Cox回归模型,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1年内发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98,95%CI:2.409~8.777,P0.001)。入院随机血糖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P=0.002。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STEMI患者术后1年内MACCE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中国中西部城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城市STEMI住院患者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协作医院3个特定年份的研究病历,以提取临床信息。对每年度分别进行加权处理。结果共计31家协作医院的3 073例STEMI病例纳入研究。2001—2011年,STEMI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2011年中位年龄63岁,女性比例24.7%。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从2001年的36.2%升至2011年的40.3%(趋势P值=0.031),有3个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从11.4%升至19.1%(趋势P值=0.001 5)。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比例由2001年的0.7%增至2011年的28.2%(趋势P值<0.001);溶栓治疗比例则由63.1%降至22.8%(趋势P值<0.001)。氯吡格雷使用率由2001年的1.4%升至2011年的91.4%(趋势P值<0.001);他汀类药物由22.5%升至96.6%(趋势P值<0.0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2011年为56.9%,与2001年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72.5%降至2011年的68.5%(趋势P值=0.022);硫酸镁的使用率从26.7%降至20.4%(趋势P值=0.17)。肌钙蛋白检测率从2001年的12.6%增至2011年的58.2%(趋势P值<0.001)。7 d病死率2001、2006和2011年分别为8.3%、7.9%和5.4%,死亡加放弃治疗率分别为8.3%、10.3%和8.3%。经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后,7 d病死率并无下降趋势。结论 2001—2011年,中西部城市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快速发展,新药使用大幅增长,但价格便宜、疗效明确的老药使用不足,且患者结局也并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宁夏地区2012-2016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6年我院STEMI住院患者病历,分析STEMI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结果:共706例STEMI患者纳入研究。2012-2016年阿司匹林、他汀类的应用率均较高,其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在此期间从94.8%上升至98.7%(P=0.131),氯匹格雷的使用率由98.3%下降至43.7%(P0.001),而替格瑞洛的使用率则由0%上升至81.5%(P0.00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从99.1%上升至99.3%(P=0.846),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从95.7%下降至86.1%(P=0.00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使用率由80.9%下降至68.2%(P=0.02),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由65.2%上升至84.8%(P=0.001),院内死亡加放弃治疗率由6.1%下降至4.0%(P=0.373)。结论:2012-2016年,宁夏地区个别二级预防药物使用尚存在不足,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患者的院内结局部分得到改善,应继续加强STEMI患者的院内管理,缩小临床实践与指南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东部农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在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全国代表性的STEMI患者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协作医院三个特定年份的研究病历,以提取临床信息。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处理。结果:共计32家协作医院的2 820份STEMI病历纳入研究。2001年~2011年,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由66岁升至68岁(P0.01),女性患者比例由31.4%升至35.8%(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逐渐上升。在无相应禁忌证的患者中,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比例由0%增至27.5%(P0.01),再灌注治疗率由49.7%升至58.8%(P0.01)。阿司匹林使用率由80%升至87.8%,氯吡格雷使用率由0%升至72.6%,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由16.7%升至89.6%,入院24 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由41.5%升至55.5%(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由58.3%升至69%(P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住院7天内病死率分别为6.8%、8.3%和5.7%,死亡+放弃治疗率分别为10.2%、12.4%和9.5%。调整后,2001年~2011年的7天病死率、死亡+放弃治疗率均无下降趋势。结论:既往十年间,我国东部农村STEMI住院患者的介入治疗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有效药物使用严重不足的局面得到改善,但整体诊疗情况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患者结局并未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血栓抽吸组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h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提示LV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血栓形成引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征及预后.方法 31例因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ST组)和93例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STEMI患者(对照组)接受直接PCI治疗.记录各例临床和PCI特征及1年随访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院内及1年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组年龄较大(69.9±11.4岁比63.7±13.6岁,P=0.01),糖尿病(41.9%比22.6%,P=0.04)和既往心肌梗死史(29.0%比11.8%,P=0.02)明显增多;直接PCI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显著降低(45.2%比92.5%,P<0.001).ST组院内死亡率(16.1%比3.2%,P=0.01)和MACE发生率(25.8%比7.5%,P:0.007)显著增高,术后1年总生存率及无MACE生存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7.4%比92.5%,P=0.016;59.4%比85.1%,P=0.001).结论 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治疗,其院内死亡及MACE发生率仍显著高于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患者578例。比较男性和女性在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578例患者中男性455例(78.7%),女性123例(21.3%)。女性的平均年龄较男性大[(68±10)岁比(61±12)岁,t=-6.817,P<0.01],高血压(75.6%比52.3%,χ2=21.484,P<0.01)和糖尿病(43.1%比27.7%,χ2=10.737,P<0.01)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而男性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63.5%比13.0%,χ2=99.108,P<0.01)。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8.9%比4.4%,χ2=3.945,P=0.047),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后这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6,95%CI:0.3393.169,P=0.95)。结论对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而言,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但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人群女性年龄偏大、并存疾病更多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1 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先比较女性与男性之间年龄,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和典型症状,院内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再分析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68.51岁vs.60.76岁,P0.001),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高(24.4%vs.14.6%,P0.001;61.3%vs.42.2%,P0.001),脑力劳动者少(3.4%vs.23.7%,P0.001),吸烟和饮酒者少(27.2%vs.68.1%,P0.001;2.2%vs.27.0%,P0.001);女性患者中有明显诱因和出现典型胸痛者少(27.5%vs.35.9%,P=0.008;50.9%vs.68.2%,P0.001),出现并发症者多(41.9%vs.32.2%,P=0.002),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低(67.2%vs.77.7%,P0.001),院内病死率高(17.5%vs.7.9%,P0.001)。女性对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很明显(OR 2.459,95%CI 1.684~3.593,P0.001);校正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后,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消失(P=0.109),而年龄,高血压和低急诊再灌注治疗率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2,P0.001)。结论:女性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高于男性。这是由于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者多,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比率低所致。女性不是造成STEM2患者院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1~2016年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4个年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分析STEMI的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结果本研究共抽取AMI病历758例;其中STEMI 558例,2001~2016年间,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的比例上升(P0.05),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由24 h缩短至12 h(P0.0001)。未行再灌注治疗率无明显差别,2001年38.9%,2006年16.7%,2011年35.7%,2016年38.4%(P=0.34),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比例由0增至39.4%(P0.002)。24 h内阿司匹林使用率由79.2%增至96.9%(P0.0001),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使用率由0增至96.9%(P0.001),他汀类使用率由0增至96.6%(P0.001),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由52.1%增至72.4%(P0.001),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使用率由54.9%降至43.3%(P0.002)。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死亡率分别为8%、10.2%、9.2%、7.1%(P=0.76),放弃治疗率2%、6.1%、7.3%、8.1%(P=0.53),死亡与放弃治疗率10%,16.3%,16.5%,15.2%(P=0.76)。结论 2001~2016年,该院STEMI患者医疗质量有改善,但与指南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患者结局并未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资料,依据WBC 10×109/L或≤10×109/L将患者分为WBC升高组和WBC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率。多因素回归分析WBC、N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结果 37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94例,女性80例。与WBC正常组(182例)比较,WBC升高组(19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60. 4±12. 3)岁比(64. 8±11. 8)岁,P=0. 001],入院时收缩压较低[(130±24) mm Hg比(136±21) mm Hg,P=0. 014],而住院死亡率显著升高(8. 0%比1. 1%,P 0. 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升高(OR=1. 106,95%CI:1. 015~1. 204,P=0. 021)和WBC升高(OR=1. 289,95%CI:1. 055~1. 576,P=0. 013)是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WBC或NLR升高的STEMI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特点和成功再血管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01月到2016年01月136例行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STEMI 和 NSTEMI)冠脉造影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特征。结果:91.7%的STEMI患者和57.1%的NSTEMI患者罪犯血管是桥血管(P=0.001),其中,静脉桥血管是罪犯血管的比例超过动脉桥血管(210根静脉桥中82根 vs 165根动脉桥中4根。P<0.001)。自身冠脉成功行PCI100%,桥血管成功行PCI 86.1% (P=0.002)。院内死亡率8.1%,其中STEMI患者死亡率16.7%,NSTEMI患者死亡率6.3%(p=0.104)。PCI成功患者死亡率3.3%,PCI失败患者死亡率70% (P<0.001)。结论: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更可能是静脉桥血管,自身冠脉行PCI的成功率更高,成功行PCI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滴定表能否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美托洛尔剂量。方法:纳入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配至滴定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美托洛尔治疗率及出院前美托洛尔剂量的差异,观察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24h内美托洛尔治疗率无统计学差异(84%︰82%)。滴定组出院前高剂量组(30例)占比高于对照组(8例)(60%︰16%,P=0.000),滴定组目标剂量组(6例)占比高于对照组(12%︰0%,P=0.027)。滴定组6个月内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2%︰8%,P=0.362)。结论:滴定表的使用可以提高STEMI患者院内美托洛尔剂量,可能进一步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疗效的不同,探讨减少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和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因STEMI就诊,接受直接PCI的206例患者。根据直接PCI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直接PCI组、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比较各组在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ST段50%回落率、TIMI帧数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和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IMI血流0~1级患者比例更高(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心脏超声示LVEF,LVDd以及住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危险评分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能否在入院时筛选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获益更大的高危患者。方法:应用TIMI危险评分对26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TIMI评分0-4分)及高危组(TIMI评分≥5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急诊PCI与溶栓治疗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TIMI评分高危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14.4%:2.8%,P=0.001),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的(9.2%:26.3%,P=0.012)。而低危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术与溶栓治疗则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2%:3.9%,P=0.618)。结论: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估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相关病史以及院内病死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于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循环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50例,其中男性321例,女性19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相关病史、出院诊断以及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等临床资料。结果男性AMI患者中,55岁组发病比例最高;女性AMI患者中,≥75岁组AMI发生比例最高,且年龄和AMI发生比例呈正相关(P0.05)。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女性AMI患者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多于男性AMI患者;男性AMI患者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AMI患者(P均0.05)且吸烟史在5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阜新地区的AMI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来自北票地区,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低于北票(P均0.0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下壁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发病例数高;STEMI的院内死亡率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P均0.05)。结论男性AMI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随着年龄增长AMI发生比例增加,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所占比例不同。不同梗死部位发病例数和院内死亡比例不同,STEMI发病例数多于NSTEMI,在STEMI中,其中下壁心肌梗死发病例数最高,STEMI的院内死亡比例高于NSTE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793例发病后24h内至北京市19家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中位随访5.7年,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病史者较多,吸烟者少,入院时合并肾功能不全、Killip II级以上者比例增高,女性患者舒张压偏低,从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较长、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P<0.05)。院内死亡(10.7%vs.4.1%,P=0.001)、恶性心律失常(14.9%vs.7.9%,P=0.007)、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31.8%vs.22.1%,P=0.01)和6年全因死亡(21.6%比13.8%,P=0.03)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性别不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OR=1.482,95%CI:0.716~3.070,P=0.289)和6年全因死亡(RR=0.948,95%CI:0.465~1.933,P=0.88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随访病死率高与年龄大、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多、再灌注治疗比例低有关,性别不是影响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内脏脂肪素(内脂素)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382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将其分为MACE组(57例)和非MACE组(32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时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MACE组患者年龄[(67.9±11.4)岁比(62.5±10.9)岁,P0.001]、2型糖尿病比例(36.8%比24.0%,P=0.041)、收缩压[(129.0±24.7)mmHg比(121.6±22.5)mmHg(1 mmHg=0.133kPa),P=0.025]、Killip心功能Ⅱ~Ⅳ级比例(61.4%比43.7%,P=0.013)和前壁心肌梗死比例(57.9%比42.2%,P=0.027)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E组患者肌钙蛋白I峰值[(7.39±3.16)μg/L比(6.50±2.48)μg/L,P=0.017]、脑钠肽前体[(5911±2360)pg/ml比(2489±974)pg/ml,P0.001]、入院血糖[(8.81±3.59)mmol/L比(7.94±2.52)mmol/L,P=0.026]、超敏C反应蛋白[(9.14±3.51)mg/L比(7.82±3.13)mg/L,P=0.004]和血清内脂素水平[(74.3±10.5)ng/ml比(59.8±11.3)ng/ml,P 0.001]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肌钙蛋白I峰值(r=0.38,P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0.51,P0.05)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变量无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OR1.83,95%CI 1.12~2.98,P=0.016)、年龄(OR1.22,95%CI1.02~1.47,P=0.033)、Killip心功能Ⅱ~Ⅳ级(OR2.37,95%CI1.25~4.49,P=0.008)和肌钙蛋白I峰值(OR1.39,95%CI1.07~1.81,P=0.014)是预测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内脂素预测院内MACE的最佳截点为68.9 ng/ml,其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81%。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早期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可能有助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8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次晨空腹血清GGT水平,将STEMI患者分成正常GGT组(n=197)和高GGT组(n=85)。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Gensini积分)、随访1年内死亡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高GGT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GGT组(P0. 05),且GG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 598,P0. 001)。随访1年内,高GGT组患者死亡19例,正常GGT组死亡20例,两组总死亡率为13. 83%。高GGT组患者随访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P0. 05)。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高GGT组STEMI患者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 05)。Cox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心功能分级(OR=2. 149,95%CI 1. 024~4. 508)、GGT(OR=2. 408,95%CI 1. 289~4. 501)及年龄(OR=1. 063,95%CI 1. 032~1. 095)均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STEMI患者在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的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 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近远期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且高GGT水平是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