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中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3%)略低于对照组(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易恢复等优势,且具有较佳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手术的8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的解剖复位情况、足部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解剖复位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关节功能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足部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患者129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组68例与切开复位组61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95.59%)高于切开复位组(80.33%),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切开复位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切开复位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7%)低于切开复位组(19.6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空心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为57.0~98.5分,平均(82.3±9.8)分,总体优良率80.6%;对照组术后AOFAS评分为47.5~96.0分,平均(77.5±10.2)分,总体优良率69.4%。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所达到的疗效与空心螺钉治疗较接近;双重加压螺钉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效果更加显著,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内黄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分为A、B、C 3组,各32例,A组给予石膏外固定治疗,B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C组给予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能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跨关节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8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自锁螺钉钢板联合可控加压的骑缝钉,进行跨关节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8~1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组所有患者的切口都正常愈合,对照组有9例切口感染,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跨关节固定治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双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前臂双骨折患儿伴发抑郁症状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予以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前臂双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更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9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携提角与随访结果的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前,Ⅱ型、Ⅲ型患者携提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Ⅱ型、Ⅲ型患者携提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相比可更有效控制携提角丢失情况,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术后肘关节伸直功能,为有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窻 《大家健康》2016,(2):76-77
目的:探析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1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0个月,41例患者中,11例为优,19例为良,7例为可,3例为可差,优良率为73.17%。结论:临床上给予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的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做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固定情况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60%,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患者为优,占总比例的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切开复位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腕关节背伸角、掌倾角和尺偏角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踝关节复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关节复位情况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结果观察组关节复位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关节复位,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固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1.8%,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1%;对照组优良率为57.6%,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显著,可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南阳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3根克氏针固定,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对照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0±1.0)周,观察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6±1.0)周;2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07%(51/5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4.00%(3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61,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4,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3根克氏针单纯外侧交叉固定治疗相比,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更加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有限切开复位,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优于有限切开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9,(11):851-85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对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肩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Mayo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组,即单数患者设为对照组(15例),接受切开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而双数患者则设为观察组(15例),接受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比较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股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挥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的112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复位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创伤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