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ICV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糖及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酮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ICV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4.
赵洁 《当代医学》2014,(15):146-14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1.65%以及5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为2.0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卫辉市华新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调脂、扩张血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5%、8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Hcy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4.0%疾病治疗缓解率,对照组具有78.0%疾病治疗缓解率,观察组疾病治疗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6.0%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4.30±3.15)分,低于对照组(18.51±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69.86±7.22)分,高于对照组(64.74±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4例。A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氯吡格雷(50 mg/d)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三组血小板聚集率(IPA)、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7.06%,均明显高于A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B、C组的IPA和GMP-140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IPA和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无不良反应,与C组的5.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无MACE发生,与A组的8.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唐卉  张仲  王蕾 《四川医学》2012,33(10):1713-17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在降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个月内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的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59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分别观察其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TIA、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情况,以及两组间的安全性差异。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次要终点事件4例,分别占5.3%、3.1%;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6例,次要终点事件5例,分别占12.5%、3.9%。两组间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相比单用阿司匹林组,能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接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则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两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QOL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QOL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性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1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强化治疗组(85例)。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5 000 U、降脂药),常规治疗组仅加服阿司匹林;强化治疗组联合使用负荷量氯吡格雷和负荷量阿司匹林。总疗程3个月。结果强化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含复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周径、D-二聚体水平、数字疼痛分级法(NV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踝周径、D-二聚体水平及NVS评分均小于或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VT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于18世纪已作为解热镇痛剂应用于临床.1971年Vane发现此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血小板功能.此后对此药的抗栓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三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发现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ADL指数)提高,且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和治疗组(针灸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每组51例。治疗2个疗程(14d为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9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针灸配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显著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IHSS评分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1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7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进展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观察组进展率5.26%(2/38)、复发率2.63%(1/38)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3.68%(9/38)、复发率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所有患者均接受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仅接受高压氧治疗。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Fbg、Hct显著低于对照组,ES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恢复脑组织血流供应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机械取栓术能使急性闭塞的颅内大血管迅速而有效地开通,最大可能挽救低灌注区域缺血脑组织的血供;去骨瓣减压术作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规备选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作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烟雾病实施脑血流重建术,精准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合理的手术方案制订和准确的术中判断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复合手术适合处理颅内/外血管长节段狭窄和(或)慢性闭塞等复杂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文围绕上述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及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拜阿司匹林、氯匹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ACI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48/4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两组治疗后CRP、Hcy、MMP-9水平、NI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