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采用X线指导下起搏与床旁漂浮起搏两种方法进行临时起搏,比较其成功率及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98例患者全部临时起搏成功,且2种方法在操作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较X线指导下起搏机动性好、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球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是救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球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有着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而在X线下经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患者、费时等原因,容易延误抢救时机.本研究旨在床旁非X线下使用球囊漂浮电极,经右颈内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此时临时心脏起搏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手段,安全迅速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对救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在无X线的情况下,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需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径完成漂浮电极导管的植入,送入导管过程中监测起搏心电图的变化,以心电图的图形变化代替X线,指导漂浮电极导管的放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1例,均给予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治疗,观察临时起搏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及起搏阈值,评估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本组起搏器电极安置经右侧锁骨下静脉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6例;手术时间5-12min;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18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起搏阈值〈1.0mV;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治疗成功率100%,发生导管移位、感知起搏不良各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操作简单,用于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运病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病人的诊治.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探讨体表心电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应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分析影响临时起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床旁血管穿刺技术、漂浮电极导管的使用方法、起搏部位和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置入路径选择右侧股静脉者8例、右颈内静脉者12例和左锁骨下静脉26例,起搏成功率97.8%(45/46),床旁X线胸片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36例,右心室流人道起搏者5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4例。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时,应根据自我的血管穿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静脉置入路径,依据起搏心电图选择最佳起搏部位和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其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有效、非常实用,只要正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股静脉心室标测电极行床旁临时性心脏起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性心脏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 ,临床一般采用X线电视透视引导下置入或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置入。作者近 2年来采用心室标测电极导管替代球囊漂浮电极经股静脉行床旁临时性心脏起搏 1 3例 ,同期 1 6例在心导管室X线引导下用心室标测电极导管行临时性心脏起搏 ,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在我院因心脏疾病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经股静脉行临时性心脏起搏 (临时起搏器安置适应证选择参照文献 [1 ])患者 2 9例 ,男 1 4例 ,女 1 5例 ,年龄 ( 62 4± 1 1 7)岁。病态窦…  相似文献   

8.
起搏信号指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诊治,本文在通过应用普通起搏导管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探讨在心电监护下起搏信号指导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达稳定起搏器后,摄床旁X线床头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结果:32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安置起搏电极导管所花时间2~12 min,平均(8.3±3.8)min.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安全、便捷、成功率高.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又同时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方法选取4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体表心电监护引导下,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通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术后复查标准导联常规心电图,拍床旁胸片观察电极位置。记录放置电极导管所花费的时间与平均起搏时间,观察临时起搏操作并发症。并与同期11例X线透视引导下普通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经X线证实,电极顶端全部位于右室心尖部,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100%,安置电极导管平均操作时间(8.9±2.0)min,对照组为(7.9±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起搏组平均起搏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起搏天数1~12 d,平均4 d,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可在没有X线设备下紧急起搏而不需搬动危重病患者,具有操作简单、起搏迅速、疗效肯定及相对安全的特点,普通临床医生非常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基层医院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运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血栓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7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病例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每组各6例患者转为开放手术,最终每组各纳入32例。病例组在入院后正确启动12 500 IU LMWH进行预防,1次/d,并持续至出院;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12 500 IU LMWH,1次/d,一直持续到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LMWH持续时间、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术后引流时间及每日平均排水量等指标。 结果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病例组患者术前LMWH持续时间为(2.8 ± 1.3)d,对照组术前不给予LMWH。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LMWH持续时间[(4.3 ± 1.7)d vs.(4.5 ± 2.2)d]、操作时间[(164 ± 107)min vs.(133 ± 69)min]、术中出血[(131 ± 86)mL vs.(96 ± 88)mL]、术后血小板计数[(188 ± 69)× 109/L vs.(169 ± 31)× 109/L]、术后INR [(1.03 ± 0.11)vs.(1.00 ± 0.09)]、术后引流时间[(3.6 ± 1.6)d vs.(3.8 ± 1.8)d]及每日平均排水量[(256 ± 89)mL vs.(204 ± 104)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988、5.026、4.187、1.288、0.597、0.492、3.479,P = 0.629、0.398、0.256、0.261、0.277、0.472、0.145)。 结论对于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用LMWH进行血栓预防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颈部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89例患者。49例患者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4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浓度。 结果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患者[(55.85±5.05)min vs (25.73±9.46)min,(25 435.91±5763.35)元vs (11 307.48±3884.62)元,(6.78±3.03)d vs (2.92±0.78)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85、-13.084、-7.747,P均<0.001)。2组患者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3/49)vs 10.0%(4/40),χ2=-0.452,P=0.779]。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FT3、FT4浓度较术前有所降低[(4.5±0.50)pmol/L vs (3.90±0.72)pmol/L,(13.94±2.41)pmol/L vs (12.69±2.88)pmol/L],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3.66±6.29)mIU/L vs (10.12±15.61)mIU/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t=2.808,P=0.008;t=-3.035,P=0.004)。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较手术切除创伤小、美观、经济,且疗效确切,为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X线定位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行PELD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ELD患者30例,单纯X线引导下PELD患者30例。对2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辐射剂量、临床疗效以及不同手术节段、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髂嵴高度的患者的手术穿刺和置管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超声联合X线组较单纯X线组的置管时间短[(2.60±0.83)min vs(3.03±0.71)min,P<0.05]。2组的穿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联合X线组接受了(3.10±0.40)次透视检查,较单纯X线组的(8.30±1.12)次少(P<0.001)。超声联合X线组接受的辐射剂量为(8.01±0.94)mGy,低于单纯X线组的(18.25±6.11)mGy(P<0.001)。进行L5-S1节段手术患者较L3-4、L4-5节段手术患者的穿刺时间长[(4.94±2.75)min vs(3.06±1.55)min,t=2.327,P<0.05]。在L3-4、L4-5节段手术患者中,BMI≥28 kg/m2的患者较BMI<28 kg/m2的患者穿刺时间长[(4.57±1.62)min vs(2.98±1.02)min,t=2.865,P<0.01]。在L5-S1节段手术患者中,高嵴型患者较低嵴型患者的穿刺时间长[(8.00±1.41)min vs(3.32±1.54)min,t=3.690,P<0.05]。在超声联合X线组与单纯X线组中,PELD术后1 h和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PELD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联合X线组:t=30.115、38.760,单纯X线组:t=33.397、38.140,P均<0.001)。在超声联合X线组与单纯X线组中,PELD术后3个月的Oswestry残疾指数(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628、123.120,P均<0.001)。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软组织或椎间盘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与单纯X线引导相比,超声引导联合X线定位进行PELD穿刺置管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手术效率,取得与传统X线引导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的71例ARDS患者分为APRV组(36例)和小潮气量(LTV)组(35例)。APRV组患者起初给予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测量气道平台压后转为APRV模式;LTV组患者接受LTV通气,目标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依据ARDSnet协议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机械通气第1天和第7天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功能指标、循环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 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APRV组和LTV组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47 ± 5)% vs.(66 ± 5)%,t = 3.746,P < 0.001]、呼吸频率[(24 ± 4)次/min vs.(18 ± 4)次/min,t = 3.453,P < 0.001]、PEEP[(5.6 ± 2.3)cmH2O vs.(10.8 ± 4.4)cmH2O,t = 3.011,P < 0.001]、气道峰压[23.9(18.5,29.6)cmH2O vs. 25.1(11.3,31.8)cmH2O,H = 2.736,P = 0.014]、气道平台压[22.2(18.7,24.3)cmH2O vs. 19.6(17.2,22.4)cmH2O,H = 2.154,P = 0.023]、平均气道压[23.8(22.1,24.3)cmH2O vs. 15.4(13.9,19.4)cmH2O,H = 2.814,P = 0.018]、肺顺应性[52.7(37.4,62.3)mL/cmH2O vs. 41.8(31.5,57.6)mL/cmH2O,H = 2.008,P = 0.034]、动脉血氧分压(PaO2)[(89 ± 7)mmHg vs.(72 ± 7)mmHg,t = 2.324,P < 0.001]、PaO2/FiO2 [(201 ± 15)mmHg vs.(140 ± 12)mmHg,t = 2.743,P < 0.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4 ± 2.1)% vs.(92.3 ± 1.8)%,t = 2.658,P < 0.001]、心率[(99 ± 9)次/min vs.(108 ± 9)次/min,t = 2.733,P = 0.014]及平均动脉压[(84 ± 11)mmHg vs.(74 ± 13)mmHg,t = 3.012,P = 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RV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6 ± 2.2)d vs.(11.9 ± 2.9)d,t = 3.687,P < 0.001]、住ICU时间[(11.3 ± 3.1)d vs.(13.2 ± 2.7)d,t = 2.722,P = 0.008]、住院时间[(13.9 ± 2.5)d vs.(16.2 ± 2.4)d,t = 3.924,P = 0.004]均较LTV组显著缩短,拔管成功率[80.6%(29/36)vs. 54.3%(19/35),χ2 = 5.592,P = 0.018]显著升高,肺复张[5.6%(2/36)vs. 48.6%(17/35),χ2 = 16.753,P < 0.001]、俯卧位通气[11.1%(4/36)vs. 34.3%(12/35),χ2 = 5.460,P = 0.019]、气胸发生率[8.3%(3/36)vs. 28.6%(10/35),χ2 = 4.860,P = 0.028]及28 d住院病死率[13.9%(5/36)vs. 34.3%(12/35),χ2 = 4.054,P = 0.044]均显著降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PRV组ARDS患者生存情况显著优于LTV组(χ2 = 4.118,P = 0.015)。 结论与LTV组比较,早期应用APRV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气胸发生率,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慢性肾脏病(CKD)进展过程中左心房功能和容积的改变情况。 方法选取CKD患者103例,根据CKD分期将其分为3组:A组50例(CKD1、2期),B组29例(CKD3、4期),C组24例(腹膜透析患者)。对以上患者行传统超声心动学检查,使用左心房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左心房收缩应变,并获得左心房时间-容积曲线计算总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使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的指标差异。 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的左心房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6.0)% vs(30.9±7.7)%,(2.11±0.55)s-1 vs(1.83±0.45)s-1,(25.4±6.1)% vs(18.1±5.7)%,q=3.70、3.28、7.77,P均<0.05];高血压患病率、室间隔厚度、左心房收缩应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 vs 86.2%,χ2=7.59,P=0.006;(9.8±1.4)mm vs(11.1±2.1)mm,(9.6±3.9)% vs(12.8±5.7)%,q=4.09、4.22,P均<0.05];C组的左心房峰值应变、舒张早期应变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7.5)% vs(35.1±6.0)%,(19.7±4.7)% vs(25.4±6.1)%,q=4.68、5.70,P均<0.05];C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率、左心室质量、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 vs 56.0%,54.2% vs16.0%,χ2=12.01、11.61,P均=0.001;(201.7±66.0)g vs(159.5±45.2)g,(35.2±9.0)ml vs (28.1±8.0)ml,(57.0±21.1)ml vs (42.1±15.7)ml,(22.9±19.8)ml vs(13.1±6.7)ml,(38.2±14.6)ml vs(27.1±11.3)ml,q=4.46、3.37、4.84、4.78、4.95,P均<0.05]。与B组相比,C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左心房收缩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4% vs 8.3%,χ2=7.4,P=0.007;(12.8±5.7)% vs (9.7±4.5)%,q=13.45,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率、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 vs 54.2%,χ2=9.82,P=0.002;(28.6±8.7)ml vs (35.2±9.0)ml,(41.3±17.5)ml vs(57.0±21.1)ml,(14.1±9.2)ml vs (22.9±19.8)ml,(28.2±13.8)ml vs(38.2±14.6)ml,q=2.81、4.58、3.85、4.00,P均<0.05]。 结论左心房贮存和通道功能随着CKD的进展而减低,CKD3、4期患者的左心房收缩功能强于CKD1、2期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左心房应变参数比左心房容积参数更敏感,能在左心房容积改变之前发现左心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沪滇医疗对口帮扶前后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式的转变,分析帮扶项目提高对口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帮扶下技术改进前后2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按帮扶前后2种手术方式分为帮扶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组(钢板组)17例和帮扶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PFNA组)25例,使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钢板组[(86.80±28.97)min vs (156.76±31.70)min、(116.40±52.59)ml vs(273.53±113.85)ml、(12.50±3.72)d vs(20.19±5.98)d、(13.71±2.26)周vs(17.75±2.02)周、(14.40±1.94)千元vs(17.53±1.59)千元],Harris评分总分高于钢板组[(91.05±4.89)分vs(80.14±8.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4/25)低于钢板组(7/1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0,P<0.01)。 结论医疗帮扶能改善对口医院骨折的治疗模式,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评估手段,探索CD8 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4年12至2016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和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脑梗死发病48 h内收集患者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细胞表面CD107a,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依据入组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将60例病例分为发生肺炎组和未发生肺炎组,采用t检验比较肺炎组混合病毒多肽干预及未干预患者、未发生肺炎组混合病毒多肽干预及未干预患者四者之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层细胞表面CD107a脱颗粒、细胞内IFN-γ和TNF-α表达的差异。 结果在混合病毒多肽刺激CD8 T淋巴细胞后,肺炎组细胞表面CD107a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10.6±3.7)% vs (15.6±4.3)%)],细胞内IFN-γ表达低于非肺炎组[(15.3±4.3)% vs (20.0±5.1)%],TNF-α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15.1±4.4)% vs (19.3±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4;t=4.127,P<0.001;t=3.621,P<0.001);在未经混合病毒多肽刺激时,肺炎组细胞内IFN-γ表达低于非肺炎组[(3.0±1.2)% vs (3.6±1.7)%)],TNF-α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3.3±1.4)% vs (4.1±2.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4,P<0.001;t=3.189,P=0.004)。 结论CD8 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卵圆孔瓣运动规律以及卵圆孔瓣宫内早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进行产前检查,胎儿及母体均未发现异常的孕妇102 例为正常组,依据孕龄将正常组分为3组:组A孕28+0~32+6周36例,组B孕33+0~36+6周32例,组C孕37+0~40+6周34例。另选取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宫内卵圆孔瓣早闭且右心增大的孕妇14例为异常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S峰)和舒张期(D峰)运动峰值,S峰持续时间(ST),1个心动周期持续时间(T),S峰下降斜率,计算ST/T;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动脉导管血流速度,静脉导管阻力指数,脐静脉(腹段)血流速度,跨卵圆孔和下腔静脉入右心房血流速度;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卵圆孔径,右心房与左心房横径比值(RA/LA)、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RV/LV)。比较并分析各组之间以上参数的差异。 结果正常组胎儿卵圆孔瓣M型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卵圆孔瓣运动曲线形成的S峰和D峰皆为向左心房单向运动,S峰最大运动峰值大于D峰。正常胎儿S峰最大运动峰值5~7 mm,平均(6.00±0.96)mm。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卵圆孔瓣运动曲线S峰运动最大峰值,卵圆孔瓣早闭组与正常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0.54)cm vs (6.17±0.94)cm,P<0.001],ST/T卵圆孔瓣早闭组较正常组C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86 vs 0.59±0.05,P<0.001)。卵圆孔瓣早闭组胎儿右心扩大,与正常组C比较,RA/LA增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21 vs 1.19±0.19,P<0.001)。正常胎儿跨卵圆孔血流速度低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0.9±8.9)cm/s vs(52.5±11.5)cm/s,P<0.05],卵圆孔瓣早闭组跨卵圆孔血流速度高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7.9±10.6)cm/s vs(43.1±7.4)cm/s,P<0.05]。脐静脉血流速度正常组C高于卵圆孔瓣早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47)cm/s vs(20.3±5.00)cm/s, P<0.05]。 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卵圆孔瓣宫内早闭胎儿卵圆孔瓣开放运动减低。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瓣运动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有助于准确诊断卵圆孔瓣宫内闭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人精子冷冻保护液中添加瘦素,探讨瘦素对冻融后精子质量和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患者的精液。前向运动精子比率≥32%且精子浓度≥15×10^6/ml为正常组,前向运动精子比率<32%且精子浓度<15×10^6/ml为少弱精组,2组标本各30例。液化后的精液样本分别与含有瘦素的冷冻保护液和不含有瘦素的冷冻保护液混匀。冷冻解冻复苏前后,进行精子活力、存活率以及DNA碎片指数(DFI)的检测,除此以外,检测精子的丙二醛含量及活性氧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精子的活力、存活率、DFI、丙二醛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当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瘦素后,精子冷冻复苏后总活力最高,达到(53.7±1.5)%。正常组精子在冻融后与新鲜精子相比总活力[(41.5±6.9)%vs(69.9±6.3)%]、存活率[(51.8±4.3)%vs(74.7±3.7)%]均显著下降、DFI[(12.9±3.4)%vs(10.3±3.8)%]上升,活性氧水平[(18.3±1.9)荧光强度vs(7.6±2.6)荧光强度]和丙二醛含量[(5.5±0.8)nmol/108个精子vs(2.6±0.3)nmol/108个精子]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22.0、2.9、18.2、19.1,P<0.001、<0.001、=0.006、<0.001、<0.001)。少弱精组精子在冻融后与新鲜精子相比总活力[(17.9±2.9)%vs(33.4±5.5)%]、存活率[(39.5±4.4)%vs(57.4±6.2)%]均显著下降、DFI[(35.2±3.6)%vs(21.3±4.1)%]显著上升,活性氧[(64.9±2.9)荧光强度vs(28.3±3.5)荧光强度]和丙二醛[(33.6±2.0)nmol/108个精子vs(12.1±2.3)nmol/108个精子]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12.9、13.9、44.4、38.7,P均<0.001)。当添加瘦素后,正常组精子在冷冻解冻后,与对照组相比总活力[(54.7±5.9)%vs(41.5±6.9)%]、存活率[(66.3±3.4)%vs(51.8±4.3)%]均显著上升,活性氧[(10.6±2.1)荧光强度vs(18.3±1.9)荧光强度]和丙二醛[(3.4±0.5)nmol/108个精子vs(5.5±0.8)nmol/108个精子]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4.4、15.1、12.8,P均<0.001),但DFI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弱精组精子在冷冻解冻后,与对照组相比总活力[(24.8±2.0)%vs(17.9±2.9)%]、存活率[(49.5±3.8)%vs(39.5±4.4)%]均显著上升,DFI[(26.7±2.7)%vs(35.2±3.6)%]、活性氧[(37.9±4.2)荧光强度vs(64.9±2.9)荧光强度]和丙二醛[(23.1±1.7)nmol/108个精子vs(33.6±2.0)nmol/108个精子]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9.4、10.2、28.5、21.9,P均<0.001)。结论添加瘦素能有效得减少精子因低温贮藏导致的活力与存活率的下降、DNA碎片及氧化损伤,从而改善精子质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术前应用纸巾对胃黏膜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间及微小病变检出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3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纸巾)及对照组(未给予纸巾)。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胃镜检查胃底、胃体、胃窦黏膜及胃黏膜总体的黏膜清晰度评分,胃镜检查时间。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进行麻醉、是否进行肠镜检查、检出微小病变情况、各部位活检病理情况等的分布情况。 结果共纳入患者656例,其中试验组351例,对照组30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麻醉、是否行肠镜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及胃黏膜总体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8±0.72)分vs(2.53±0.83)分,t=0.057,P<0.001;(1.57±0.74)分vs(2.50±0.85)分,t=0.083,P<0.001;(1.54±0.74)分vs(2.51±0.83)分,t=0.082,P<0.001;(4.69±2.07)分vs(7.54±2.43)分,t=0.017,P<0.001]。试验组胃镜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0.37)min vs(6.78±0.65)min,t=-8.78,P<0.001]。试验组检出微小病变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处vs 92处,χ2=9.361,P=0.009)。试验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胃部组织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处vs 78处,χ2=5.112,P=0.029);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食管和十二指肠组织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胃镜检查术前使用纸巾可以明显提高胃黏膜清晰度,缩短胃镜检查时间,促进微小病变的检出,有效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性,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术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