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霞 《医学综述》2012,18(23):4099-4100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者按破膜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24 h的103例为A组,24~48 h的85例为B组,>48 h的73例为C组。统计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住院日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后住院日、1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住院率在破膜48 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积极干预,缩短破膜至分娩时间间隔,尽可能在破膜后48 h内分娩,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5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50例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与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发生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族链球菌感染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容易增加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窘迫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妊娠足月胎膜早破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无胎盘胎膜病变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胎儿窘迫发生率提高,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373例为观察对象,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根据结果分为UU感染组、CT感染组和非感染组(UU阴性且CT阴性),对其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UU感染组早产率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组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感染与胎膜早破患者的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女性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及对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以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966例妊娠晚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及直肠分泌物B族链球菌检测,观察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跟踪妊娠结局,统计不同组研究对象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水平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全部966例受试者GBS感染率为9.52%,不同年龄、流产史和生育史受试者GBS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BS阳性未干预组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而GBS阳性干预组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GBS阳性未干预组水平(均P<0.05),且GBS阳性干预组在羊膜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3组受试者新生儿Apgar评分、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实施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可在一定程上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妊娠晚期孕妇进行产前GBS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 000例胎盘病理检查了解胎盘绒毛羊膜炎与高危妊娠的早产胎膜早破、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住院分娩的2 000例胎盘完整送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确诊是否患有胎盘绒毛羊膜炎,以低危妊娠分娩1 467例为对照组,高危妊娠分娩533例为研究组.结果:2 000例胎盘病检中研究组533例查出胎盘绒毛羊膜炎335例(62.9%),对照组1 467例中查出胎盘绒毛羊膜炎151例(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绒毛羊膜炎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胎膜早破早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与宫内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方案与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254例,将其中157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观察组,另1097例无胎膜早破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方案(剖宫产、阴道自娩、阴道助产)与母婴结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伤口愈合不良、产褥病率、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粪吸入性肺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0%,阴道自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分别为52.9%和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和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4%、9.6%、8.9%、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3%、3.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粪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3%、4.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9%、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褥病率、新生儿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产道自产与产道助产的几率明显提高,其不良的母婴结局主要体现在产后出血、产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方面.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对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破膜超过12小时即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各组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新生儿的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新生儿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④结论霉菌性阴道炎合并胎膜早破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孕妇9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统计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组较对照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胎盘残留、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剖宫产率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应重视早期诊断治疗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尽量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足月妊娠临床胎儿窘迫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进行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按照其选择的分娩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进行自然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窘迫的情况以及产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3%,对照组产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15.7%,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产妇行自然分娩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低,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较高,除此之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与早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共218例,根据产妇的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胎盘病理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无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质量、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2.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21.24%、80.50%、16.81%、11.50%;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4.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0.48%、65.70%、7.62%、3.8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小,胎膜早破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710±355)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24%、33.63%、38.05%、19.47%、9.73%;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270±450)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9.52%、18.10%、12.38%、8.57%、2.86%;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该对所有的早产患者做胎盘病理检查,避免漏诊HCA,以帮助宫内感染的产妇及高危新生儿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随机选630例,其中186例为胎膜早破为观察组,424例为对照组.结果 胎膜早破组胎盘皁剥,胎儿宫内窘迫,羊膜炎,难产率,产后出血,剖宫产率,羊水栓塞,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脱垂,新生儿感染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胎膜早破可引起胎盘皁剥,胎儿宫内窘迫,羊膜炎,难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脱垂,新生儿感染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后分娩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广东省阳西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胎膜早破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破膜时孕周分组,其中A组破膜时孕周≥37周,B组破膜时孕周〈37周,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对比2组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 A组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1例,剖宫产5例。B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7例,产后出血9例,剖宫产16例。B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窒息2例,低体质量儿1例。B组新生儿窒息10例,低体质量儿10例。B组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产妇和围产儿均未发生死亡。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难产、母婴并发症等严重不良后果,其中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优于足月前胎膜早破,在临床工作中应正确选择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抗生素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6.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00%)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抗生素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妊娠质量,改善母婴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5.
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兰  李小微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11-1211
目的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64例足月头位妊娠,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室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室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详细记录笔者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05例单胎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母婴感染率。按破膜距分娩时间长短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12h组和≥12h组,观察破膜距分娩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母婴感染率的关系。比较83例感染孕妇和2322例未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将83例伴有新生儿感染的胎膜早破孕妇分成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足月胎膜早破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2405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孕妇感染83例,占3.45%,新生儿感染72例,占2.99%。与破膜距分娩时间<12h组相比,≥12h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母婴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感染孕妇组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未感染孕妇组。与足月组相比,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发生感染的孕妇更易发生新生儿感染。对于不同孕周、破膜时间长短不同的胎膜早破孕妇应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母婴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分娩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临产时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孕产妇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助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13%(2/10),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缺氧性脑病、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低于对照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应用剖宫产术可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胎儿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病例131例,按胎儿生产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平均年龄(26.94±3.17)岁,平均孕期(39.37±3.94)周,采用阴道助产术;观察组69例,平均年龄(27.53±2.88)岁,平均孕期(39.61±4.02)周,采用剖宫产。观察产妇及新生儿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的因素,评估新生儿的Apger评分、窒息、肺炎及死亡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脐带原因影响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和头颅血肿或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和产程延长、肺炎、其他并发症和死亡、新生儿症状改善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适的胎儿生产方式可减少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右江医学》2016,(3):311-313
目的探讨妊娠36周及以上胎膜早破时使用抗生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4例胎膜早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观察组43例未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剖宫产、产褥感染、产妇绒毛膜炎、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母婴结局。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会阴创口感染等常规指标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产褥感染、产妇绒毛膜炎、围产儿死亡的情况。观察组体温异常、CRP异常、血常规异常、会阴创口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明确感染的情况下,对于妊娠36周及以上胎膜早破是否使用抗生素对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奉芝 《中国病案》2005,6(1):46-4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6例单胎妊娠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36例作为研究组,胎膜未破病例5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其剖官产、阴道助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破膜距分娩时间及早产与胎儿官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且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易导致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感染.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产妇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