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海莲 《当代医学》2016,(35):63-64
目的 探讨观察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中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手术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田俊  田宇  胡云权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56-2957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a,观察组复发率[15.38%(8/52)]高于对照组[3.8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复发的可能性较大,临床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手术安全、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复发率、HPV持续感染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HPV感染率,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同宫颈环形电切术相比较差,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成LEEP组和CKC组,各73例。LEEP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KC组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LEEP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CK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K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与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均有明显效果,相对而言,LEEP能有效的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作为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余晓梅 《中外医疗》2013,32(11):1-2
目的探讨评价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收治入院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及复发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基本一致,均能有对病变部位进行有效的切除并能控制较低复发率。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观察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正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CINⅢ级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12/39),低于对照组的53.85%(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冷宫刀宫颈锥切术,宫颈镜宫颈锥切术治疗CINⅢ级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与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7±1.8分钟,术中出血量8.1±2.4ml,切口愈合时间明29.3±3.7天;对照组手术时间26.2±7.6分钟,术中出血量36.2±9.0ml,切口愈合时间明39.7±5.8天,两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宫颈充血肥大、下腹疼痛、宫颈赘生物、创面化脓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EP对CIN进行治疗,简单、安全、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的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0例施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100例施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比较不同宫颈锥切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是LEEP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CKC组[min比min,(6±3) (30±6) (8±4)m l比(50±14)ml,均 P<0.05];C KC组的病情复发率和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明显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过程中,CKC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情复发及预防高危HPV的持续感染;而LEEP治疗疾病时,患者的创伤小、痛苦少,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少的优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Leep刀宫颈电锥切术,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电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ep刀宫颈电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安全性高,效率高,治疗费用低,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罗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310-4311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轻至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轻至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分别应用LEEP术、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术治疗轻至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李树云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1-10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观察组患者给予LEEP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洁云 《河北医学》2012,18(11):1607-1609
目的:对比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提高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组(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中状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LEEP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CKC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的治愈率、残留率和复发率与CKC组相当(p>0.05).LEEP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宫颈管狭窄及粘连,1例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出血;CKC组2例发生宫颈粘连,发生宫颈残端出血4例.结论:与CKC相比,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并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方便选取该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按照单盲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冷刀锥切术,观察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92%vs 96%,4%vs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5.56±8.76)min、术中出血量(21.17±14.42)mL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7±0.59)d、住院时间(7.23±1.84)d、并发症发生率(2%)等术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其预后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CIN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术前经阴道镜活检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对CINⅡ、Ⅲ级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后者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CIN(Ⅱ、Ⅲ级)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B组接受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治愈率高于A组,术后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N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Ⅱ级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宫颈冷刀环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90例CIN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组总有效率(77.78%)低于治疗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宫颈肥大、糜烂充血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应用于CIN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2月来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治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多量出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缘阳性率、治愈率和复发率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冷刀宫颈锥切相比,应用LEEP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