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琴  孔超美  张予蜀 《山东医药》2009,49(16):108-110
近年来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已经从最初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展到对屏障功能的关注。肠黏膜屏障在防御外来抗原物质对机体的侵袭,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感染等有关。研究表明,IBD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英夫利西单抗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27例激素抵抗或依赖中-重度IBD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分别在用药后6周、30周、54周进行Mayo或CDAI评分,总结结肠镜下黏膜改变,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对CD患者有效率为89.5%,激素抵抗或依赖的UC患者有效率为8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为84.8%,7例达到黏膜愈合.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轻度降低.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对CD及UC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肠黏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含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在IB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了解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英夫利昔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两种特发性肠道炎性疾病。此文对新出现的生物制剂之一,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在这类疾病中实际应用方面的依据进行评论和回顾,包括剂量、疗效、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肠黏膜屏障是指将肠腔内细菌、抗原等物质与肠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隔离开,避免固有层免疫细胞激活的肠黏膜结构,要由肠黏膜基底膜、上皮细胞层及其表面的黏液层所构成.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 bowel diseasc,IBD)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为:IBD发病时,肠黏膜所产生的大量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影响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破坏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黏蛋白的产生,破坏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造成肠黏膜屏障障碍.  相似文献   

6.
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霞 《胃肠病学》2011,16(6):379-381
正常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构成,能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受营养、感染、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炎症性肠病(IBD)密切相关,然而其为IBD的病因还是继发性改变目前仍存在争议。保护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对IB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黏膜屏障与IBD的关系密切.正常的肠黏膜屏障能维持肠道内菌群的稳定、防止肠道内细菌及毒素的移位以及对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免疫防御反应起重要作用.而当发生IBD时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障碍.本文就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B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传统疗法为氨基水杨酸类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存在疗效和安全性问题.随着IB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黏膜免疫系统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任何缺陷均可导致IBD,某些炎症细胞因子等因素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这些参与IBD发病的重要因素,能明显抑制肠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高脂饲养大鼠肠黏膜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英夫利昔单抗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模,6 w后IR大鼠造模成功。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w,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分别于0,2,4 w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肌注(3 mg/kg)1次。于6 w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并取小肠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0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肠黏膜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pp65、IκBα、p-IκBα、闭合蛋白(ZO-1)、咬合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R大鼠血清中FPG、FINS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下降,大鼠小肠黏膜损害程度较深,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DAO、D-乳酸及TNF-α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NF-κB p65及IκBα磷酸化水平升高,ZO-1及咬合蛋白表达量下降;英夫利昔单抗可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并间接影响TNF-α诱导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肠黏膜功能,治疗大鼠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硫普罗宁对放射性肠炎病人免疫功能指标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放射性肠炎病人42例,癌肿切除后均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50~80(48±12)Gy。临床症状以轻度腹痛、恶心、伴有呕吐或轻度腹泻,伴少量黏血便为主,均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两组各2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状况及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行同热量、等氮营养治疗。分别给予肠外营养[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维他利匹特)、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安达美)各1支]及免疫型肠内营养: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能全素)温开水稀释后加入深海鱼油5 g,添加谷氨酰胺强化免疫,口服或鼻饲管滴入。同时早期两组均给予硫普罗宁0.2 g加入糖盐水静点,均给予生长抑素每小时25μg速度静脉均匀泵入,直至呕吐症状、腹泻症状消失。结果 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前及营养治疗后14 d血液CD3+、CD4+细胞阳性数及CD4+/CD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治疗,对照组单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INF-γ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IL-1β、IL-17、IL-23、D-乳酸、UAMY、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疗程结束后2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5),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比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UC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将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布拉氏酵母菌1.0g/次,bid,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800Iu/d,治疗20d,停10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肠镜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4%(P<0.01);治疗前2组均表现高TNF-α、IL-17和低IL-4、IL-10。治疗后2组均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例(8.89%),对照组7例(1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的机制与布拉氏酵母菌和维生素D能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笑甜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9,14(11):691-69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是一种人-鼠嵌合型TNF-αIgGl单克隆抗体,与体内多种形式的TNF-α有较强结合能力。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1998年批准该制剂用于治疗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或合并瘘管的克罗恩病(CD),试验显示其对难治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亦有一定疗效。英夫利昔单抗的使用已积累了10年的经验,本文对其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芍黄安肠汤治疗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重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配合美沙拉嗪栓剂纳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黄安肠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评分、生存质量评分(IBDQ)、肠黏膜屏障损伤评分、血清D-乳酸、内皮素(ET)和二氨氧化酶(DAO)水平、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评分、肠道症状评分、全身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情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5.
聂晶  孙自勤 《山东医药》2006,46(10):72-73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群小分子多肽,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有3种:TFF1乳腺相关肽(PS2)、TFF2解痉多肽(SP)、TFF3肠三叶因子(ITF)。现将ITF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SAP患者97例,按照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组50例与肠外组47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水平变化。结果肠内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8.541、6.536、7.926,均P<0.05);肠内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6.745、7.632,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肠外组(t=20.708、10.839,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低于肠外组(t=10.765、7.331,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肠外组(t=16.695、18.152、14.081,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SAP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机体自身免疫内环境密切相关,而NLRP3炎症小体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T细胞免疫应答.慢性炎症阶段,典型的NLRP3炎症小体被过度激活,增加IL-1β和IL-18从固有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的释放, IL-1β和IL-18的释放可诱导T细胞向致病性Th1和Th17的表型分化,从而维持炎症反应.急性期IL-1β主要以髓系细胞来源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愈合和修复,即NLRP3炎症小体对肠上皮细胞具有保护性的功能.而同时,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IL-1β的表达导致Th17/Treg失衡,这也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以说NLRP3作为肠内稳态的分子开关,通过IL-1β使局部免疫细胞向炎症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IL-27 p28 mRNATL其蛋白、IL-27受体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CD和UC中的发病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中IL-27 p28基因及蛋白、IL-27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IL-27 p28 mRNA在CD患者中的阳性率和灰度分析表达较UC患者明显增高(X2=6.64,P<0.05;t=11.01,P<0.01),IL-27受体阳性率和灰度分析在CD患者较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阳性率:X2=10.91,P<0.016,X2=18.84,P<0.016).IL-27蛋白阳性率和灰度分析在CD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UC患者(X2=5.24,P<0.05;t=3.37,P<0.05),并且IL-27mRNA的表达与蛋白质表达密切相关.结论:IL-27 p28及其受体的上调,可能有助于CD患者炎症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增强的肠外营养(PN)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PN+Arg组及PN组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液治疗,PN+Ar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増用Arg,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以及两组肠黏膜免疫屏障情况。结果 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Ig G及Ig 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N+Arg组治疗后CD3+、CD4+、Ig G及Ig 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PN+Arg组治疗后的CD3+、CD4+、Ig G及Ig M水平显著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均P<0.05)。PN+Arg组CD3+、CD4+及CD4+/CD8+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均显著大于PN组,CD8+显著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Arg增强型PN可较好地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的免疫屏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11(CC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qRT-PCR法检测血清中CCL11、PRDX1表达水平;通过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计算粪便中肠道菌群数量;采用ELISA、鲎试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CL11、PRDX1表达水平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肠道菌群数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IBD组的血清中CCL11、PRDX1水平、CDAI评分和May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L11与PRDX1呈正相关(P<0.05),CCL11、PRDX1与CDAI评分、Mayo评分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