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数字法分为甲组(n= 35 ,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乙组(n= 35 ,采用纯肝素封管),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留置导管时间、血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与乙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应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已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选择[1]。但导管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其功能丧失,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 相似文献
3.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次导管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混合液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肝素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比较两组血流量、通畅次数、再堵次数等指标.结果混合液组再堵次数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以减少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5%、2.5%、5%肝素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不良反应,包括封管后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等;比较封管前后出凝血时间水平及血小板的变化;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及溶栓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①1.5%肝素钠组17例患者,累计使用799导管日,平均4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钠组31例患者累计使用1 829导管日,平均59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钠组25例患者累计使用1 600导管日,平均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②5%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P<0.05),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③1.5%肝素钠组血栓发生率高于5%肝素钠组(P<0.05),3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10/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钠组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5%肝素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钠作一次性封管用.但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使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尽管无血栓发生,但须注意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封管法和纯肝素封管法在血液透析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血液透析行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小剂量肝素封管法,试验组应用纯肝素封管法,观察两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纯肝素封管导管堵塞率仅为5.9%,较对照组(20.6%)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由24.5%下降至5.5%,不增加出血风险,故而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和感染率,延长股静脉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注射液封管对尿毒症患者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后溶栓的疗效。方法:尿毒症血液透析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患者15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封管治疗,以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6m L在动、静脉端分别缓慢推注1.3m L、1.4m L,半小时后回抽丢弃,再分别注入1.3m L、1.4m L,半小时后回抽丢弃,然后用肝素40mg/m L的浓度分别注入1.3m L、1.4m L停留封管治疗。测定溶栓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5例静脉端溶栓成功率85.7%,动脉端成功率90.0%,总成功率88.2%,血栓复发率13.3%。溶栓治疗前APTT、PT、Fib分别为10.9±0.7s、22.2±1.6s和2.2±0.5g/L,溶栓后分别为11.2±1.2s、23.62±1.3s和2.3±0.7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无出血、栓塞、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溶栓封管,可以有效治疗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恢复导管功能,方法简便,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采用头孢曲松钠加肝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②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15例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加肝素封管进行治疗。③结果所有使用此法的患者感染症状缓解,免除了拔除导管的痛苦,临床疗效较好。④结论头孢曲松钠加肝素封铲对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尿激酶加肝素混合使用对永久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长期留置导管作为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的血管替代通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封管和低分子肝素封管联合吲哚布芬片口服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血液透析中心长期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封管,n=14)、研究组A(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封管,n=14)和研究组B(低分子肝素封管联合吲哚布芬片口服,n=14);将研究组A或研究组B与对照组的导管通透性、凝血指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A相较于对照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上升,静脉压和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研究组B相较于对照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PT、APTT和INR上升,静脉压和FIB下降。对照组与研究组A或对照组与研究组B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或吲哚布芬片,相较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在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可保障透析的正常进行,降低凝血发生风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 =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卒差异无显著性(P =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寻求合适的封管浓度。方法将9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封管液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其中A组肝素浓度为1250u/mL,B组为3125u/mL,C组为纯肝素原液,即6250u/mL,比较3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3组凝血4项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导管留置时间较A组长,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B组。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枸橼酸和不同浓度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枸橼酸封管组;B组:纯肝素封管组;C组:50%肝素生理盐水封管组;观察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2小时和4小时及5小时后的凝血时间(PT、APTT),比较三组间各时间段的凝血时间差异.结果 血液透析前三组凝血时间(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2小时后,A组较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1).C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轻度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5).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4小时后,A、C组较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轻度延长,但有统计学意义(P〈0.1).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5小时后,A、B、C三组较基础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后凝血时间将延长,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