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bg)测定为Claus法。结果:①2型DM患者的Fbg、F1+2、SFMC、及PAI-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AT和t-PA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②DM有并发症组与DM无并发症组相比较,上述凝血、抗凝及纤溶各指标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指标改变的幅度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2型DM患者的凝血活性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当DM患者有并发症存在时更为明显。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这些变化的机制及意义。 一、一般资料 Ⅱ型糖尿病22例(男6,女16),年龄20~70岁,平均49岁,均为住院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肾病或(和)血管并发症者12例;空腹血糖(FBG)<9mmol/L者7例,>9mmol/L者15例。正常对照25例(男14,女11),年龄24~78岁,平均44岁。所有受检者1周内均未服用抗凝药物。 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 ,我们对其进行了凝血及纤溶功能的检测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特点及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型糖尿病肾病 (肾病组 ) 3 0例 ,男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45~ 65岁。依据 1 985年 WHO制定的标准诊断。近 3个月内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对照组 3 0例 ,男 1 6例 ,女 4例 ;年龄 42~ 77岁。为健康体检者 ,无血栓、出血及肝肾疾病。两组性别、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 .2 方法 两组均取上午空腹静脉血 3 .7ml,另加3 .2 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取2003-03~2003-12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28例DN、34例非DN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两组患者一次血液透析前后的变化。结果(1)DN组和非DN组的血浆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质量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但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性。(2)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浆PAI-1质量浓度均较透析前显著性降低;TAT和PAP质量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均<0.001;但两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患者透析前血浆TM质量浓度均与透析年限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DN及非DNMHD患者均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凝血、纤溶系统损害,血液透析可以加重这种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 31例 ,无大小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35例及 2 0例健康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 WF)、P-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 )。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Fbg、v WF、P-选择素、PAI-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 Fbg、v WF、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v WF、P-选择素 (P<0 .0 5~ P<0 .0 1 )、PAI- 1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0 .0 5~ P<0 .0 1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Hb A1 c、Fbg、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并且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象学和病理学诊断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n=21)和轻症急性胰腺炎(n=21)2组,另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记录患者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指标、48 h Ranson和24 h APACHE Ⅱ评分,了解以上指标含量与急性胰腺炎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①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白细胞计数、甘油三脂、血糖、肌苷、24 h APACHEⅡ评分和48 h Ranson评分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和血钙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MAP组血浆PT、aPTT、INR和Fbg均升高(P>0.05),D-D升高显著(P<0.05);与MAP组比较,SAP患者血浆PT、aPTT、INR和Fbg均升高(P<0.05),D-D升高显著(P<0.05);与MAP组比较,SAP患者血浆PT、aPTT、INR、Fbg和D-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③血浆PT、aPTT、INR、Fbg和D-D含量与48 h Ranson和24 h APACHEⅡ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陈纪林徐义枢孙继良赵秀文于全俊吴元陈在嘉斑块破裂诱发局部非闭塞性血栓形成虽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诱因[1~3],但并非惟一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10例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本研究测定了50例健康老年人和8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D、Fg含量及PT、APTT,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各指标间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1例活动期UC住院患者与20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进行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量(P〈0.05)、血小板体积(P〈0.01)、D-二聚体(P〈0.01)和纤维蛋白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D二聚体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高(r=0.586972),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小板数量、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可作为疾病活动期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可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谢方遒  李伟  管频 《山东医药》2008,48(4):69-70
根据血尿酸(UA)水平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成正常尿酸组(A组)和高尿酸血症(HUA)组(B组),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与有关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血浆PAI-1、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A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AI-1活性与UA、HOMA-IR、空腹胰岛素、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认为T2DM合并HUA患者体内纤溶活性降低,可能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鳃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58例(23~87岁)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合并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与糖尿病类型无关,相对危险度(0R值)为3.58;有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其OR值分别为2.53和3.30;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组并发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最高;与非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者相比,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几率更高,其OR值为2.37。结论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动凝血仪(ACL-3000plus)检测了52例糖尿病患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浆凝血因子活性(Ⅱ、Ⅴ、Ⅶ、X、Ⅷ、Ⅸ、Ⅺ、Ⅻ)、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而抗凝、纤溶指标下降,尤伴有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患存在高凝状态。其机制与凝血、抗凝与纤溶三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a)[Lp(a)]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为相似的蛋白质,已被认为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蛋白,能与纤溶酶原竞争结合受体,在功能上具有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的特性。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Lp(a)的生成增多,分解减少,造成体内Lp(a)水平升高,并且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打破凝血纤溶的平衡,造成体内的高凝状态以及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和急、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 例(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急、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 例(缺血性脑卒中组)测定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以健康人38例(正常对照组)为对照。  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低活化蛋白C敏感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亦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  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其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②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与动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胃炎组、胃溃疡组、健康组比较.结果:胃癌组与胃溃疡组、胃炎组、健康组比较,PT、APTT、TT值缩短,FIB、D-dimer值增高(均P<0.05).低分化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与中分化胃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胃癌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复杂的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检测PT、APTT、TT、FIB及血浆D-二聚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福江 《山东医药》2014,(29):55-56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A组)、良性脑部疾病患者(B组)和健康体检者(C组)各50名,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A组血浆PT、TT、APTT、FIB、AT-Ⅲ和DD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B、C组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常伴随高凝与纤溶亢进状态;检测血浆PT、TT、APTT、AT-Ⅲ、FIB和DD对筛查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内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研究旨在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纤溶的活性分子如纤维蛋白肽A(F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μ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2(PAI2)的变化,探讨凝血、纤溶活性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1)对象:IPF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8~63岁,平均(51±3)岁。其典型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及CT、肺功能及活动前后血气分析等多项指标以及BALF中细胞的分析结果,均符合IPF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自身…  相似文献   

18.
李鸿波  许启霞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48-1251
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侵袭、远处转移和预后方面都有独特影响。肺癌患者的病理性高凝状态以及纤溶系统通过各种机制发挥的效应均与肿瘤预后直接相关,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改变,不仅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突破点,更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短期氟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原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在禁食12 h后接受高脂餐,检测空腹和餐后4 h血浆PAI-1抗原、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脂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安慰剂(安慰剂组,n=20)和氟伐他汀40 mg/d(氟伐他汀组,n=20)治疗.1周后,再次进行高脂餐负荷试验.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和健康对照组餐后4 h较本组同期空腹血浆甘油三酯(TG)浓度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餐后4 h血浆TG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治疗1周后餐后4 h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抗原浓度均较本组同期空腹显著升高(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氟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将治疗前的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作为一个整体(n=6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餐后4 h血浆TG浓度分别与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抗原浓度显著正相关.治疗1周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结论一次性高脂餐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纤溶功能异常和血管炎症.极短期的氟伐他汀治疗可减轻这种餐后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特点。方法 2型糖尿病、DN男性患者54例:40~50岁(ADN组)24饲,60~71岁(ODN组)30例;健康对照36例:40~50岁(AC组)17例,60~71岁(OC组)19例,检测凝血酶原片段1 2(P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笨蛋白肽A(FPA)、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D双聚体(DD)及血栓调节蛋白(TM)等凝血、纤溶指标。结果 (1)OC组较AC组PFT、FPA、PIC、DD、PAI—1及TM水平明显增加;(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N患者的PF1 2、TAT、FPA、PIC、DD、PAI—1及TM水平明显增加;(3)与AND组相比,ODN组的PF1 2、TAT,FPA、PIC、DD和TM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AI—1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DN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活性亢进、并伴发纤溶活化,但老年DN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