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会芬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89-219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9例孤独症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采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及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感觉统合能力有明显改善;孤独症临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症状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韦萍 《广西医学》2009,31(1):112-114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英文aut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autos”(意为“自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提出的。而第一例关于孤独症的临床研究报告是由美国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所提出的,他所提出的“孤独症”的诊断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一般在3岁之前发病,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李娟 《中国乡村医生》2023,(30):161-163
目的:分析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Y)病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C-PEPY功能发展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儿功能发展能力,改善病理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康复的3~6岁ASD儿童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均开展常规性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在感觉统合、行为等方面的结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在前庭平衡、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和触觉防御等感觉方面,干预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中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和自理等方面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均低于基线总分(P<0.05),且干预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增强对孤独症患儿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大部分是因为带养方法不当 :抱得少、抚触少、爬得少、摇转少。也有的是因为孕育生产过程异常所致。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遇到有下列病史的孩子 ,也会后遗有感统失调的表现。如 :脑损伤、脑瘫、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萎缩、脑裂沟增宽、癫痫、弓形体感染、智力低下等。上述情况我们基本上都纳入特训范围。通过感统训练 ,发现有不少的孩子都有提高的空间 ,有所好转。对于目前还没有好办法医治的儿童孤独症。我们在家长的强烈要求和期盼中 ,限制性地先后接受了 78位孤独症倾向或孤独症的孩童进行训练 ,取得了一定限度的、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儿童生命质量的提高,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感觉统合失调在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情绪、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而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精心护理及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可以促进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康复,进而有助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症状表现最显著、损害最广泛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与人的交往、交流沟通、兴趣行为方面的异常.目前对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行为矫正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本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科对近年来收入本科进行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ABA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训练结果表明,对孤独症儿童各功能领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治疗,B组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及Conners多动指数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统合能力各指标治疗后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B组则只有学习能力较治疗前升高(P&lt;0.05),且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A组&gt;B组,P&lt;0.05)。结论对ADHD患儿采取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志琼 《吉林医学》2024,(2):316-319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感觉统合失调患儿120例,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与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各60例。回顾分析入选患儿的个人信息,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效果、语言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预防、本体感、学习能力等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前庭功能评分、触觉预防评分、本体感评分、学习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统训练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构音障碍、语言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构音障碍评分、语言接受能力评分、语言表达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患儿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窒息对儿童感觉统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大脑生而具备的,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一能力不足,身体、感官和大脑的学习便会由于协调不佳而造成混乱,形成感觉统合失调。新生儿窒息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窒息新生儿学龄前感觉统合能力的调查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对儿童感觉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构结构化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训练。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庭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PEP量表评分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优于单纯机构结构化教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260例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剖宫产学龄期儿童,其中120例为干预组( n=120),另因不能参加训练的1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 n=14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学习和生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后,对260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和注意力测试。结果:干预组感觉统合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注意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学龄期儿童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孤独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年龄>4岁评分,并将两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数据均有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分别为(64.37±9.25)分和(69.43±11.65)分,语言障碍、词汇量少、自言自语、缺乏主动语言、不爱讲话等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比例分别为84.44%、86.67%、77.78%、80.00、88.89、91.11%,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可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状,改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6.
1972年美国的珍·爱尔丝博士首先提出在儿童中所发生的“感觉统合失调”这一心理障碍方面的疾病。为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 ,参考有关资料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加以介绍。1 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 ,综合处理 ,做出正确决策 ,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使人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习及各种活动等。如 :手眼配合完成写字、绘画 ;眼耳配合完成看书、听讲。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协调不良 ,都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 ,称为感觉统合失调。2 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感觉统合失调…  相似文献   

17.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净  刘盈  赵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6):539-539,546
对患儿进行刺激前庭、本体感和触觉的运动项目40~60次.教家长标准行为技巧.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质量.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及父母培训对52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状况及行为问题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干预对治疗小儿感觉统合失调及改善行为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8.
林经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68-1870
近年来,感觉统合训练技术广泛用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其他一些行为问题的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感觉统合训练技术形式繁多,有医院及相关机构集中训练、个性训练、家庭游戏中的训练等。其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训练模式是一种有效、易于推广的训练方式,现就家庭感觉统合训练模式的原理、方法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感觉统合是通过游戏方式来矫治儿童好动不安 ,注意力不集中、胆小、脾气急躁、做事及写作业磨蹭、计算粗心、动作不协调 ,缺乏自信心、无学习意识、学习成绩低下等症 ,本文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感觉统合矫治训练方法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2例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 12月就诊儿童。其中治疗组男 6 6例 ,女 46例。对照组 80例 ,其中男 5 1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治疗组 (8.3± 1.6 )岁 ,对照组(8.2 5± 2 .1)岁。1.2 方法 经用感觉统合发展能力评定量表[1] 评定标准分 <40分的儿童 ,智力正常 ,无精神障碍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以运动游戏的形式,对54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前庭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不良、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各因子分值在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显著改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