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MED)单侧入路双侧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MED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术前及JOA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 min[(70±15)min],术中失血量50~150 ml[(60±12)ml],术后住院时间3~7 d[(35±12)d]。术后随访时间6~30月[(20±5)月]。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892%。结论采用显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李芳 《全科护理》2012,(34):3203-3205
[目的]总结经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腰椎管狭窄显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实施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显微外科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出血,27例病人神经症状完全缓解,3例好转;所有病人症状无加重或复发,效果满意;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加强经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腰椎管狭窄显微手术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DLSS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年腰椎功能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多裂肌面积。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5);观察组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多裂肌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与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单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对照组给予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LBD与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LSS可取得相当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但ULBD对机体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研究组实施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1%,高于研究组的8.82%(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减少术后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法:比较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行双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B组行单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腿疼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腰痛、腿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远期疗效均较好,但单侧入路可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方法1999年11月 ̄2005年3月,采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56例。分别应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双节段、连续或间断、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中央椎管呈桥式扩大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治疗,摘除椎间盘483个。结果术中有2例转开放手术,发生硬膜损伤6例,定位错误5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8例,对侧复发1例。216例随访3个月 ̄5a。疗效:优175例,良23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92%。术后当天离床大小便,1.5周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快。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超鹏 《临床医学》2020,40(1):48-49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河南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双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术后1周、2个月、3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1周、2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30),低于对照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双向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技术治疗均能够有效松解治疗椎管狭窄情况,但经皮椎间孔镜双向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全椎板减压术易导致医源性的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不主张大范围减压的术式。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仍存在适应证把握不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本文拟就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7岁,其中第3~4腰椎1例,第4~5腰椎19例,第5腰椎~第1骶椎15例,第4~5腰椎合并第5腰椎~第1骶椎1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切除椎间盘单节段35例,双节段1例。结果3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年。疗效为优29例(80.6%),良6例(16.7%),差1例(2.8%),优良率97.2%。术中出血60~25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40 min~3.2 h。硬脊膜破裂2例,1例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1周后基本恢复自由活动。结论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减压充分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初学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尽可能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7岁,采用双侧半椎板有限元减压保留棘突韧带同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访1.5~4.5年,平均2年7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但有4例延迟愈合。术前JOA评分平均3.2分,术后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89.83%,优良率94.23%。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棘突韧带,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l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全层切开法实施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正、侧位X线片判定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高度,并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90~200 mL,平均120 mL;切口长度3~6 cm,平均4.5 cm;住院时间5~14 d,平均7 d;术后未出现切口区明显皮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3~1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3)分降至(2.3±1.6)分,椎间融合率93.3%,椎间隙高度前缘由术前(1.31±0.33)cm升高到术后(1.54±0.21)cm,后缘由术前(0.55±0.11)cm升高到术后(0.65±0.10)cm。临床疗效:优1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3.87%。结论经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全层切开法对于预防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应用可动性内窥镜下腰椎管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4例,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按优、良、可、差进行分级。结果术前与术后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1.6)、(2.9±1.4)、(1.9±1.9)、(2.4±1.5)分,F:13.524,P=0.036],术后3次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进行效果评定:优3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可靠,对脊柱及后背部肌肉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3月,对105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侧隐窝神经根管松解及椎间盘切除术。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1例;单节段76例、双节段27例、三节段2例;L3 413例、L4 584例、L5S1 39例。结果 10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5个月)。疗效:优88例(84%)、良13例(12%)、差4例(4%),优良率为96%。术中出血量为30~300mL,平均每节段40mL。手术时间60-210min。有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椎间隙感染,2例手术中转,无1例复发。术后1周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