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究上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12月收治的3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经随机平行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关节损伤接受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中药泡浴与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前手法肌力评定评分、运动能力评定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对于改善和维持患者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65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中的65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术后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肌肉长收缩锻炼以及肢体关节被动恢复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上肢关节功能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康复组患者除为其在骨折制动期进行常规的骨科术后护理外,还同时让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肌肉长收缩训练等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只为其进行常规的骨科术后护理,而不为其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上肢关节的功能评定积分更高(P<0.01),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在其骨折制动期尽早地为其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t=4.25,P0.05)、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t=5.13,P0.05)均差异显著,实验组各项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良好。结论:对于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在其治疗中采取康复治疗,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骨关节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对6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骨科治疗护理,治疗组还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功能位、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被动活动、按摩、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助力训练、抗阻训练),在康复护理前、护理结束后用通用量角器对关节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康复护理结束后关节活动范围治疗组优8例、良17例、可4例、差8例,对照组优4例、良12例、可10例、差4例,两组康复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骨折后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国美 《吉林医学》2014,(22):5027-502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个月后上肢和下肢FMA评分Ⅲ~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波理疗对上肢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66例,分为微波组35例,对照组31例。在制动期,微波组即接受综合康复理疗(包括微波理疗、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被运动等),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措施。运用上肢功能测定箱(SHEF)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微波组上肢各项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早期微波康复理疗对促进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康复干预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掷币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1例接受膝关节损伤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关节活动度(ROM)评价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2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康复干预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明显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t=4.25,P<0.05)、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t=5.13,P<0.05)均差异显著,实验组各项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良好。结论:对于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在其治疗中采取康复治疗,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分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力、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肢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和评估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焦虑率及中、重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上下楼梯、功能独立性测量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E康复模式较常规康复措施能更有效地缓解下肢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罗前颖 《吉林医学》2013,34(13):2573-2575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每组各50例。3个月后,通过简式Fugl-Meyer评估法(FMA),评估治疗前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B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其后期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雅静 《吉林医学》2013,(26):5337-5338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营养脑细胞、调节神经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如关节被动活动,良肢位摆放等,并按照疾病护理常规给予相应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功能重建仪(AM1000A,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患者肌力提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患者的肌力和肢体综合运动能力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田梦  祝锐  王思 《黑龙江医学》2022,46(1):70-71
目的:探讨针对性康复护理在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86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肢体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肩关节功能与肢体活动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0.074,P<0.05).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功能、肢体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55,14.54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在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与肢体活动度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上肢、下肢评分及均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及14d后开始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入院后开始作肢体功能锻炼,30d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骨关节损伤康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康复组15例。对照组不进行康复处理只进行骨科术后护理;康复组于术后接受理疗、运动关节以及长收缩训练等康复治疗。结果:对照组上肢各项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显著低于康复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的康复治疗对骨折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中华  荣凯  邵锋锋 《当代医学》2022,28(12):178-180
目的 探究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再植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苏州瑞盛康复医院住院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与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组(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每组26例。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治疗组,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再植手指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对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感觉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