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成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开始PCI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救治中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流程链式服务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急诊就诊先后顺序将收治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流程干预,观察组采用全流程链式服务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从发病至急诊服务时限、救治效果、住院天数、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发病至接诊时间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获取心电图、入院到达导管室、核实患者信息后准备实施介入手术及收治入科室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化流程后疾病恢复稳定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采用全流程链式服务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服务时间,使急救医护人员各方面工作的衔接更顺畅,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罗亚丽  朱贺变  苗晋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78-14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6例,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收治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AMI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原有AMI急救护理流程上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时间指标、预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从接诊至心电图、给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收治入院时间分别为(4.76±1.15)min、(19.03±3.64)min、(39.27±7.85)min、(72.45±13.6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心肌梗死复发率为4.17%,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两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110例,其中2015年间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流程,2016年间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的是我院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为15.4%,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病人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挽救病人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及死亡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心电图检查、静脉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及总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生命体征和预后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然后选取优化前后各50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能有效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采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开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间、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和开始PCI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急诊护理应用于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缩短心内科会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和开始PCI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为提升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率以及救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均接受抢救治疗,其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之前入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之后入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在紧急救治的各个阶段用时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5.7±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3.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之后,显著提升了抢救效率以及效果,患者及家属对优化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集束化急诊护理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52例,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集束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阿托品化时间、肠道清洁时间及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予集束化急诊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以90例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院前急诊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20.5±5.5)min、(2.6±0.2)h、100%、9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97.8%,对照组满意度8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方法,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分别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和常规抢救护理。结果:在实施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急救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满意度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8 6,P=0.001 0)。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的临床救治效果较好,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更高,是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对提高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管理,另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优化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革,并成立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评价。结果:优化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电图报告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FMC2B、D2B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抢救成功率更高,人均住院费用消耗更低,总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对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可显著提高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能力,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理论结合护理在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急诊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护理前后创伤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3/56),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4.64%(53/56),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损伤控制理论联合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急诊腹部外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创伤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8.00%,死亡率为4.00%,均低于对照组的32.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5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按照绿色通道抢救及护理流程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急诊留滞时间、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留滞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94.64%、96.43%)高于对照组(82.14%、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开通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就诊效率,改善患者预后,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4,予以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和试验组(n=44,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4月—2021年4月)与观察组(2021年5月—2022年4月)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心功能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救治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救治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可缩短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