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指导在急性心梗(A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80例AMI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VF)、6分钟行走距离(6 MW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 ,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引起的临床征候群。目前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恢复心肌再灌注 ,使阻塞的血管获得再通 ,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至 4 %~5 % [1] 。本文是作者在广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护理3个月后运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LV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AMI患者可提高运动耐力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董美媛  周艳萍  方波 《浙江医学》2011,33(9):1394-139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PTCA)术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被公认为首选的最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治疗手段,能迅速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恢复前向性血流,有效降低病死率。近年来笔者对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术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水平和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6MWD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6MWD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卧床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对50例AMI病人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配合心理护理。结果 50例顺利完成运动康复程序。结论 运动康复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失衡、矫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促进早日良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云在线终端康复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指导,试验组采用云在线终端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指标、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记录两组干预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干预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心排血量、LVEF、LVEDD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6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高于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干预3、6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社会情感、医学疾病管理行为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吴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070-1073
目的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病人均行PCI手术治疗及强化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加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心肌微循环、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直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计帧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1.11%、4.35%,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89%、17.39%(P<0.05);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护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极量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康复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 经介入治疗的AMI患者94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3个月的心脏康复观察,其中康复组患者根据无氧代谢阈值运动处方,进行有氧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运动处方,按自行需要活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患者无氧代谢阈值心率远远小于传统负荷试验的最小运动强度标准;康复组3个月后心肺功能均有改善,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10.5±2.9)ml·min-1·kg-1和(12.6±2.9)ml.min-1·kg-1],运动负荷能力[(33±20)J·s-1和(42±16)J·s-1]峰值氧耗量[(14±4]ml·min-1·kg-1和(20±4)ml.min-1.kg-1]及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6±21)J·s-1和(89±14)J·s-1]均明显增加,对照组3个月后的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和运动负荷能力增加不明显,但峰值氧耗量[(14±4)ml.min-1.kg-1和(19±4)ml.min-1·kg-1]和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4±21)J·s-1和(80±14)J.s-1]增加.结论 经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早期行亚极量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康复是安全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氧代谢水平和运动耐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于PCI术前1周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观察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PCI术后15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同时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术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分析,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应用QG SPECT软件再次处理,得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6.28!5.71)vs(35.12!6.18);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151.23!36.7)mm/s vs(130.82!40.2)mm/s;阿托伐他汀组术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低于对照组(2.0!0.5)vs(3.5!0.6);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8±0.05)vs(0.41±0.08);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56.6±1.4)mm vs(63.1±0.8)mm,(44.7±1.4)mm vs(52.8±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凝,使用前应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合理使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结果 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在严密的监护下合理的用药和护理,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 the nursing care experiments of tirofiba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with tirofiba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efore the proper preparation and transfusion of tirofiban, we were familiar with its mechanism. All the patients were under closely observation during the whole therapeutic process with correct usage of tirofiban. 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the 21 patients were succeed. None of them had cardiovascular issues after the operations.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a satisfied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 needed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losely with correct usage of tirofiban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care for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均予标准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IABP,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检测血浆hs—CRP、BNP水平、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0%vs.64.0%,x~2=3.947,P=0.047);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hs—CRP、BNP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VEDd均显著缩小,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可进一步降低hs-CRP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宁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均行PCI治疗.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术后均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注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5例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124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13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A组磷酸肌酸激酶 (CPK)峰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NF)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自溶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B 组(P<0.05)。②A组随访时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而B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A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8.06%)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0.1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6.79%和35.11%,P< 0.05),两组在死亡率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直接PCI对所有AMI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害,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