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C组26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24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比较4组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随访期内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畸形发生。C组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D组出现1例(Ⅱ型)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大腿中上端疼痛;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近期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其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李远怀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94-9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取出患者股骨内固定物,对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前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中毒、过敏等症状。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6例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81.6±8.7)与术前(44.1±9.3)比较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患者髋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98-100
目的研究和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00%vs 7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早,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7%vs 30.00%,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优势,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75102岁,平均79.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量、随访患者的患肢负重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患肢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见,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102岁,平均79.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量、随访患者的患肢负重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患肢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见,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3个月,平均20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79±6.23,疗效优9例、良47例、中12例,优良率为82.35%.[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锻炼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肺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生物型股骨假体能够缩短术中及住院时间、稳定炎症反应,降低心肺事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17±9.28 min,术中出血量102.28±14.76 mL,少于对照组的86.09±18.02 min和198.17±57.8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李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47-24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只有2例行走时轻微疼痛,而且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 平均住院(15.3±3.5)d 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 良27例,占56.25% 可4例,占8.33% 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跌倒致伤患者33例,选用标准双极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术后1 d~2 d拔除负压引流管。结果 33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56 min~110 min,平均70 min,少数患者术中输血200~400 mL。术后下床时间3 d~7 d,平均4.5 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4例,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3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功能评定为优20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8%。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只要应用得当,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 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接受髋部骨折固定失败患者25例进行研究,对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患者治疗上的效果.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内固定的失败原因主要有骨骼质量、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使用错误等,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之后发现,骨折类型、骨折质量以及复位程度是造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骨骼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720,骨折类型的回归系数为0.421,骨折复位程度的回顾系数为1.350.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出现1例患者死亡现象.在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评分、行走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评分别为(87.54±5.82)分、(31.27±2.47)分、(26.84±1.06)分、(15.87±1.63)分、(5.03±2.4)分,明显高于手术实施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我院自2000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1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方法 ,行加压中空螺钉(CLS)16例、动力髋螺钉(DHS)58例、动力髁螺钉(DCS)7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7年,平均32个月。加压中空螺钉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其他手术组(P〈0.05),其余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仔细分析骨折类型,合理选用内固定,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取得满意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类手术内固定术中护理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了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患者手术护理配合观察,然后对其手术配合观察给予分析。结果 65例手术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操作相对简单,术中护理配合亦较DHS、DCS固定简单。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D)固定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操作简易性及术中护理上优于DHS、DCS固定,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类手术内固定术中护理优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患者手术护理配合观察,然后对其手术配合观察给予分析.结果 65例手术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操作相对简单,术中护理配合亦较DHS、DCS固定简单.结论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D)固定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操作简易性及术中护理上优于DHS、DCS固定,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除3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及其并发症外,余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根据黄公怡临床评价标准,本组患者中,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应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复位好,实用,可靠,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按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项(创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评分).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DHS组(P<0.05或<0.01),且创口小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 (4/53),DH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Harri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内固定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更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日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救治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