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51例。研究组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裸眼视力、再次粘连、散光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和4周后,研究组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4周内并发症率和再次粘连率分别为13.73%(7/51)和3.92%(2/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和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优于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共15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眼。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对照组采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的视力,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4.9533,P<0.0001);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t=7.5908,P<0.0001);观察组的眼角开放度及中央前房深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采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付馨余   《四川医学》2022,43(11):1129-1133
目的 观察与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度的改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手术对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前房深度增加幅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散光度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前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将60例(60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房角开放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小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房角粘连大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视力,前房中央深度,眼压、房角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房角粘连均重新开放,三种治疗方案均改善了患者的平均视力、前房中央深度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或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患者的视力状况、眼压水平及前房深度,疗效安全可靠。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结合房角关闭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组,观察组32例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方面,术前,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检验组间,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8.34%,对照组为26.46%,数据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证手术方案安全、可行的基础上,为增进疗效,加快视力的恢复,建议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4例1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或未能满意控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形态结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 14例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开放、加宽,眼压稳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和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前房深度明显提高/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增加前房深度,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6个月,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与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明显改善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与前房深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组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1±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5±6)mm Hg],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59±0.39)mm比(2.78±0.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2/60)比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与提高前房深度,从而提高预后视力,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情况,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 d眼压(15.49±2.23)mmHg,较术前眼压(26.48±3.02)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视力、眼压相对稳定;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粘连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改善房角粘连情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崔明月 《当代医学》2021,27(22):119-1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CVA、AC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与眼压,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崔明月 《当代医学》2021,27(22):119-1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CVA、AC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与眼压,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析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方式将92例(92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7%,与对照组的28.3%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眼压降低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的增大,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前房参数(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和房角黏连度)水平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均高于对照组,房角黏连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及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视力水平,改善前房参数水平,降低眼压水平,效果优于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视力及眼压、房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房角开放程度和眼压分别为(69.7±8.45)和(15.6±2.46)mmH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1.2±6.11)和(19.6±3.4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为(3.36±0.11)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0.28)mm(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房角粘连范围不超过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21-32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PACG合并白内障26眼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ACG组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4.37±4.83mmHg,前房深度3.48±0.47mm,最佳矫正视力为0.62±0.23,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适合青光眼术式治疗PACG,降眼压效果稳定,视力提高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在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