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120例研究者,均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其中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优化门诊护理(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采血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晕针晕血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采血依从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的各项满意度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优化门诊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晕血晕针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采血依从率,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门诊静脉采血护理及预防交叉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门诊静脉采血时间集中,病人多,病种杂,病人年龄不一,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在静脉采血时护理不当,预防交叉感染措施不完善,容易造成皮下淤血、局部肿胀、疼痛,针头斜面微粒污染,引起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晕针是指第一次接受静脉采血的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或饥饿、过度疲劳,或针刺过度强烈等因素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广泛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致心输出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时患者出现晕血晕针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患者17例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晕血晕针症状减轻5例,消失12例。结论: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对采血时晕血晕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发生晕针、晕血病例共计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分析发现晕针、晕血的原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的体质因素、患者采血时的体位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果:对46例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在几分钟内恢复正常,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和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使患者痛苦减轻,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10.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或注射后数分钟出现此症状,多表现为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细弱等,严重者出现唇甲青紫,继而发生晕厥。1晕针的观察晕针多发生在以下情况:①立位,坐位也可发生。②多在强烈的精神刺激、紧张、恐惧或剧烈疼痛等诱因之后发生。③晕针发生前多有短暂的头晕、无力、恶心、上腹部不适及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④晕针发… 相似文献
11.
章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与强烈刺激迷走神经兴奋、短暂性脑供血障碍等密切相关,属反射性血管迷走晕厥.精神紧张是静脉采血患者发生晕针的主要心理因素.患者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我们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与支持,帮助患者顺利渡过了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极其痛苦的采血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受检者接受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晕血的原因,密切观察发生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有效地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体检安全,维持批量体检现场秩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门诊采血的6岁~40岁的2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将其分为2组,单日就诊采血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采血护理指导,共1172例;双日就诊采血的为观察组,进行多方面护理干预,共1112例。对比2组患者晕针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晕针率为9.7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54%,差别显著(P<0.01)。结论从心理到生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放松疗法、针对性体位、舒适的环境及良好的服务、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效的沟通等)能有效降低门诊采血患者的晕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在我院门诊采血室2016年1月—3月随机抽取100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诊护士在静脉采血穿刺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采血后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体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晕针现象,为今后集体采血中少出现或不出现晕针提供对策。方法:分析新生体检静脉采血时晕针者,对当时健康情况及相关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2008年晕针发生率依次为0.46%、0.26%、0.16%,呈逐年下降趋势,女生晕针率为0.34%,比男生(0.28%)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晕针率主要诱发因素均为心理因素(57.15%、60.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前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及相应措施,对减少晕针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门诊静脉采血管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7月240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0年8—10月240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参照组,管理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2、45.184,P<0.05).结论: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相较于常规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常用的护理操作。婴幼儿血标本的采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棘手的问题,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1]。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一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基本选择的是股静脉采血法,但这种方法可因患儿体位移动、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心理紧张等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