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居民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养老形势进行预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立意抽样在武汉市3个城区调查成年居民1 427名。结果调查对象大多选择居家养老,但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和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居民越趋向于不选择居家养老。当人们生活不能自理时,选择机构养老者大幅增加。影响调查对象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养老保险、健康状况、月收入、子女数量、婚姻状况、有无房产、是否了解养老方式等。结论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可能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但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应进一步提倡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和农村572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老年人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差异明显(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不同。城镇老年人对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养老则是农村老年人更倾向的养老方式。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否有商业医疗保险、是否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否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是否有商业养老保险、医药费能否承担、每月开销、对"养儿防老"观点的态度、每月收入、身体状况、现有子女数、男孩子数、对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否满意,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养儿防老"观点的态度、每月收入、身体状况、现有子女数、男孩数、对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否满意。结论城镇老年人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认可程度和接受度有所提高,应该加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建设。农村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应该加强养老模式的宣传,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城镇居民"以房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城镇中老年人473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年龄、子女数、月收入、房屋套数、住房面积、与子女居住的意愿、子女孝顺和是否了解"以房养老"政策是影响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子女数、住房面积和是否了解"以房养老"政策对上海城镇居民参加意愿有影响。结论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以房养老"相关政策,选择目标群体进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城市低龄和中高龄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老年人的年龄入手,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将老年人分为低龄组和中高龄组,研究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等方面对于居家或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城市低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而中高龄老人则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低龄组结果显示独居、月收入2 000~2 999元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婚姻状况、居住安排、有无房产、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隔离感)、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均会影响城市中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结论不同年龄层次老人养老意愿不同,其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427名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和养老意愿,并对影响养老选择的因素中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83.7%的空巢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中36.3%希望现在或未来与子女同住养老。影响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结构和居住状态、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对子女的尽孝评价。结论应积极挖掘子女在养老方面的潜力,同时不断完善居家社会养老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表、抑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1.7%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31.5%倾向于居家养老。影响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患慢性病数量、子女是否在身边、抑郁情绪(P0.05)。结论居家养老是目前社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切合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青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281名老年患者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很高的期待,其相关因素主要是子女数量、居住地、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中青年社会养老趋势明显,政府推行医养模式应充分考虑中青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与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重庆市南岸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列联表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方式意愿中有55%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有2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有25%的老人愿意社区养老。83.3%和84.1%的人分别认为经济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老人相比于低收入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只要有子女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了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2个及以上子女更偏向于社区养老。多子女老人最理想居住方式是独居,但与子女居住于同一社区中,可享受子女和社区双重关怀。愿意低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55%,愿意有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30%。被调查对象对精神层面需求较大。针对"需求最大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问,除了卫生保健(占41.5%)、生活照料(占18%)等传统的养老需求外,被调查对象还对文化生活娱乐(占27.5%)和教育咨询、精神慰藉(占10%)等精神层面有较大的需求。被调查对象选择为他人服务的仅占3%。结论在养老意愿上,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对社区养老认识不足,消费动力不强,老人的社区服务和参与意识不够;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但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内容传统且层次不高;服务主体中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少,社区服务专业化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唐山地区常住187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方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占72.19%,其次是机构养老,占2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在年龄、性别、户籍、婚姻状况、月收入、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及患慢性病种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及患慢性病种类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结论唐山地区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重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年龄、月收入、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及患慢性病种类数是主要影响因素,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与子女代际关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和养老意愿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子女的关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共完成1 292份问卷,有效1 259份,其中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分别占70.1%、21.0%和8.9%。结果以家庭养老为对照,与子女关系疏远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OR值(95%CI)分别为1.93(1.34~2.79)、2.68(1.61~4.47)。以机构养老为对照,与子女关系疏远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OR值(95%CI)为0.72(0.42~1.25)。结论老年人多选择家庭养老,与子女的关系对其养老意愿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7%上升到49.4%.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 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方法 利用四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未来养老选择的因素尤其是居住安排这一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的居住安排会在养老服务需求上产生差异.但是,选择与已婚子女分开,和配偶独住,不仅是多数人的现实状况,也是人们未来养老时对居住安排的主流意愿和趋势.结论 老年时独自(与配偶)居住,并依靠社会化养老服务或自我服务成为城市居民未来安度晚年的主流意愿,未来的居家式社会化养老支持体系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其与养老模式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1 393名农村老人,对其个人特征、健康状况及养老模式进行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ADL)明显障碍的发生率为23.69%,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1.30%,自报慢性病发生率为40.46%,自评健康差的占25.84%。期望养老模式的选择中,51.69%更愿意和子女住一起,33.81%想要与子女分居,住自己房养老,仅有11.92%愿意住养老院,其他占2.58%,提示家庭养老为主占85.59%。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慢性病、ADL分级是对老年人期望养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ADL分级、认知功能均与养老模式有关(r=0.165、0.134、0.116,均P<0.05)。结论发展以家庭为主的综合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慰藉,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60岁及以上老人的904份实地调查数据,从个人特征、经济条件、居住方式、保障状况和养老观念五方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老人养老意愿的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意愿受年龄、婚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月收入、居住方式、对儿女养老和住养老院的看法及医疗费用和生活来源的承担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结论要进一步通过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居民个人三方协调发展来改善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锦州市区居民的养老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调查,选取锦州市25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1%的居民为非独居,其中80.3%与配偶同吃住;95.5%的居民选择居住在家养老,4.2%的居民选择机构养老;在经济供给模式中57.1%的居民选择以退休金养老,22.8%的居民选择子女赡养,仅有1.7%的居民选择以房养老;地域传统观念、健康水平、养老信息影响着居民的养老意向。结论发展"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产业,注重养老信息宣传,将提高居民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深入研究居住在家养老服务,建立其服务体系,发展其产业具有现实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与意愿的差别。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45例老年患者及281例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养机构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机构,医养机构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经济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医养机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群体经济状况较差且参差不齐,目前应建立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档次养老保障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模式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北京市西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1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979份,以了解北京市不同层次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单因素分析养老模式影响因素可见文化程度、子女人数、居住面积、医疗保险及有无保姆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居住方式、有无保姆4个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1)。结论目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社区化养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长沙市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长沙市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自设问卷,调查长沙市254名60~69岁低龄老年人的参与意愿。结果 90.91%的低龄老年人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χ2检验结果显示:社交需求、子女参与生活程度、社区信任度、社区能力等8个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的重要因素。结论 长沙市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意愿较高,其中社区影响因素最为重要,最倾向参与的互助养老地区是在社区范围内,最希望的创办主体是政府。社区要加强宣传力度,扮演服务主体角色,政府要承担兜底保障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