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非HIV感染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非HIV-PJ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2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靶向高通量测序结果分为PJP组(n=63)和非PJP组(n=65)。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HIV感染肺炎患儿发生PJ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情况、呼吸困难情况、喘息情况、早产儿比例、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肺部湿啰音合并喘鸣音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gG水平、IgA水平、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湿啰音合并喘鸣音为非HIV-PJ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非HIV-PJP在男性、早产儿、合并基础疾病患儿中多见,常以呼吸困难、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查体多伴有湿啰音合并喘鸣音,辅助检查多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IgG水平降低、IgA水平降低、IgM水平降低,其中肺部听诊闻及湿啰音合并喘鸣音是儿童非HIV-PJP...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访6~24个月,记录性别、年龄、MP-IgM滴度、痰细菌培养、热程、剧烈咳嗽、喘息、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肺外并发症、肺部大片浸润、有效抗生素(均为大环内酯类)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及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并对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率为22.84%(37/162),其中肺不张为5.56%(9/162),支气管扩张为4.94%(8/16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4.94%(8/162),哮喘4.32%(7/162),单侧透明肺为0.62%(1/162),肺纤维化为2.47%(4/16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有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哮喘、单侧透明肺及肺纤维化;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发生肺部后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儿临床特点主要包括高热、阵发性咳嗽、肺部湿性啰音、WBC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感染支气管炎、肺部斑点状模糊影等。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季节、年龄、居住环境、流行病学接触史、抗生素使用情况、低补体状态等为影响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在秋冬季节初夏,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肺部细湿性啰音等症状,临床应明确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尽早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肺炎患儿炎症指标与支原体感染与否的差异。方法:分析100例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血清支原体 IgM抗体的资料,应用单因素χ2检验、Logistic 回归以及分层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程≤2周组及病程>2周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病程患儿白细胞计数、CRP、PCT 等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对病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支原体 IgM抗体分层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 IgM抗体阴性患者中,年龄对病程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年龄则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指标的水平与肺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支原体肺炎,年龄大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于海潮 《吉林医学》2013,34(7):1301-130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理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伴发热,主要肺部体征为中细湿啰音及干啰音,肺外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血白细胞正常占76.9%;痰菌培养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占5.8%,但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为100%;胸部X线检查发现大片絮状阴影;经综合治疗2周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发现无复发。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56-58+61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咳嗽喘息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5.2%)(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咳嗽喘息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症状,有效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60例(支原体感染组),健康体检正常的个体34例(健康对照组)。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DN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用染色后激光扫描法检测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支原体感染组的血清肺炎支原体DNA定量、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C反应蛋白浓度、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支原体感染组治疗后的血清肺炎支原体DNA定量、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支原体感染组治疗后的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后监测比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52.17%;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17.65%,二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3.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4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及早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27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较年长儿起病急,症状重,以咳嗽、喘息为主要症状,肺部细小湿啰音、哮鸣音多并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胸部X线表现以小斑点状阴影为主;肝功能异常、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是最常见的肺外损伤表现。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出现晚,滴度低,合并细菌、病毒感染多,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归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670例,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并对影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高热,热程以1~7d居多;咳嗽常见阵发性连声咳嗽;肺部多听闻细湿啰音和痰鸣音,X线片以小斑点状模糊为主;实验室检查特征见CK-MB升高。年龄、季节、抗生素使用时间、患儿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病接触史均为影响肺炎衣原体感染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秋冬季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季节,患儿症状多见高热、阵发性连咳、免疫力降低,尤其是有流行病接触史小儿感染风险更大,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2009年根据临床及血清支原体IgM抗体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且高热3天以上的重症患者共37例,随机分为红霉素及阿奇霉素两组进行序贯治疗,观察其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结果 红霉素组无论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P<0.01或0.02. 结论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治疗红霉素组疗效优于阿奇霉素组.  相似文献   

14.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在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及ELISA法检测门诊及住院69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9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1:40)阴性501例,(1:80)阳性141例,(1:160)阳性39例,(≥1:320)阳性15例;阳性共195例,总阳性率为28.0%( 195/696).结论 被动凝集法试验结果为(1:160)~(≥1:320)高效价滴度时,可为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叶季萍 《吉林医学》2012,33(35):7711-77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虽多为学龄儿童为主,但低龄儿童也较常见。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部分患儿可无阳性体征。胸片常出现大叶性肺炎,常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肺不张。低龄儿童除发热和咳嗽外,常伴喘息,部分患儿有呼吸困难,且肺部常可闻及干湿啰音和喘鸣音。胸片多为支气管肺炎。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CRP在大叶性肺炎中较高。大部分患儿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部分初始治疗效果不佳者加用激素均获疗效。结论: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有不同的临床特点,CRP在大叶性肺炎中较高。大部分患儿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部分效果不佳者适时加用激素均获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8例成人MPP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咽拭子MP-SAT检测均阳性,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规方案治疗。患者入院24 h内与治疗后每7 d(连续4周)检测血清MP-Ab、咽拭子MP-SAT及血常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淋巴细胞百分率(L)]、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统计患者MP-SAT转阴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分析MP-SAT转阴时间与临床痊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MP-Ab阳性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MP-SAT阳性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除WBC外,与转阴前比较,MP-SAT转阴后患者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例数减少(P<0.05),N、CRP、LDH水平降低(P<0.05),L水平升高(P<0.05)。MP-SAT转阴时间越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入院24 h内N、CRP、LDH水平越高,L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发作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113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喘息患儿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的基本资料,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炎症及肺外合并症发生状况,同时随访治疗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咳嗽及肺外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喘息发作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2±3.18)d、(3.41±2.67)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热情况方面,对照组体温37.3℃~38℃为23例,体温38℃~39℃为29例,体温>39℃为10例,观察组体温37.3℃~38℃为12例,体温37.3℃~38℃为17例,体温>39℃为2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小儿喘息初期伴有轻微咳嗽,4~5 d后转为剧烈咳嗽,伴有明显阵咳且痰液呈白色黏稠状,干咳剧烈且相当持久;对照组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喘鸣音,双肺X片可见纹理增多、模糊,观察组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双肺X片可见大片阴影,少数可见胸腔积液;两组间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喘息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患儿喘息存在明显发热症状,伴剧烈咳嗽及肺部炎症表现,喘息持续时间久,血常规感染明显,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4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肺部听诊喘鸣音于两侧47例,单侧13例伴有少许中细湿性啰音夭?X射线摄片:单侧或两侧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伴斑点状阴影31例;斑片状或云雾状浸润影,右下肺19例,左下肺6例,双侧4例。结论: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需要与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婴幼儿哮喘相鉴别,要结合临床特点并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20.
包忠宪  颜永萍  冼雄辉 《广东医学》2007,28(8):1296-1297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其中1~3 岁342例,4~6岁247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4种特异性IgM抗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结果 腺病毒检测阳性率41.6%,4~6 岁为高发年龄组,与1~3 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腺病毒感染病例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发热,肺部出现细湿啰音,X线胸片显示小斑片影,临床经过良好,较少出现低氧血症及喘息.结论 腺病毒是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主要致病原,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