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文静  任优梅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74-127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结果:观察组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昏迷情况,改善疾病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护理流程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42例采用优化后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为73.81%,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救治效率和效果,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唐旭军 《吉林医学》2014,(9):1827-1828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没采取急救措施,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急救相关时间、治疗的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总治疗时间(50.3±5.8)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总治疗时间(85.6±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采取正确合理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节省治疗的时间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竟 《中国民康医学》2022,(11):164-166
目的:观察链式抢救流程护理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链式抢救流程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结果:护理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研究组GOS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链式抢救流程护理可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提高其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其GOS评级,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流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结局指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0-142+146
目的研究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案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急性胸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采用常规急救干预为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为研究组。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8.3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3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00%)、死亡率(3.33%),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26.67%)、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0.00%)、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8.33%)、死亡率(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此期间急诊科院前接诊至急诊科内救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将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就救治时间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明洋  颜婉萍  林映麟 《当代医学》2021,27(14):111-113
目的 研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实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n=120)和实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n=120),观察组)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休克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院内抢救介入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方案能明显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效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成功率、复发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另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存活率、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6,P=0.033)。结论:将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胸腹联合伤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以前接诊的胸腹联合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患者的院内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急救病死率以及院前救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92.7%,高于对照组的80.4%,而急救病死率(7.3%)低于对照组(19.6%)(P<0.05);观察组对院前救护满意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结论: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本院收治7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分析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与急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7.22%、88.89%,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的实施对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保障急救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75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机场急救中心急救的17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急救1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式,对脉搏、血压、呼吸指标进行评估.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对意识、体温、心电图、血糖、血氧饱和度的评估方法,并采用院前急救建立了预报制度.通过调查回访对两组急救患者24h留观意外的发生率及住院患者30d内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为12%,明显少于观察组的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d病死率为4.57%,也明显少于观察组的1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能有效保障急救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5.
刘晓静  卢立春 《吉林医学》2013,34(4):647-64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将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观察,按有无院前急救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有效转运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有效转运时间上有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9.13%明显优于对照组67.39%(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21%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P<0.01);研究组死亡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影响较大,院前急救干预能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内急救,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院内急救之前先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的占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CI患者。其中采用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由家属护送入院就诊,仅行院内急诊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预后,对比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①救治成功率: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6.83%(61/63)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救治时间:观察组静脉溶栓15例,对照组静脉溶栓10例,观察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6例,对照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1例,观察组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经Ridit检验,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恢复良好率42.86%高于对照组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干预3周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能有效提高ACI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生命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安全管理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家属满意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施行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施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能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能改善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70例小儿病患为研究样本,其住院时间均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35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予以研究组患儿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对比每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在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分别是100.00%、77.14%,2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的小儿病患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其临床表现,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