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方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东莞康华医院住院诊断为PSSP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NRS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卒中后偏瘫性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卒中后HS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联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PNF技术治疗.两组疗程均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FMA评分、BI评分均提高,并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PNF技术可改善卒中后HSP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想像疗法等。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偏瘫后肩痛,可以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加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松动、被动运动及鼓励主动运动等),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各进行1次目测类比定级(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中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肢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患者,在改善卒中后肩痛疼痛症状方面,较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效果更佳;而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自理能力方面,两者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功能[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移动能力[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IS和MRM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BBS、TIS和MRM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对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类固醇组和联合组,各35例。类固醇组接受关节腔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联合组在类固醇组的基础上接受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治疗后4、8、12周进行门诊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8、12周,两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8、12周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联合组CMS评分均高于类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8、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8周,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类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关节腔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对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关节腔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效贴配合康复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肌效贴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肌效贴组粘贴肌效贴后进行和对照组同样的康复训练。结果:第1日治疗后,肌效贴组SPADI评分低于对照组,无痛外展上举角度、无痛前屈上举角度、无痛肩胛上举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0日治疗后肌效贴组SPADI评分、无痛外展上举角度、无痛前屈上举角度、无痛肩胛上举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效贴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肩关节的无痛主动活动范围,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许燕飞  翟春苗  陈志芬 《浙江医学》2017,39(24):2288-2289,2304
目的观察超声导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伴偏瘫肩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声导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FMA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FMA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屈指浅肌、伸指肌表面肌电水平,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屈指浅肌、伸指肌表面肌电水平及FMA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表面肌电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44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温针灸+肌内效贴组、温针灸组和内效贴组,每组各48例。温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内效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治疗,温针灸+肌内效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膝关节积液、髌上囊滑膜厚度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 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温针灸+肌内效贴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温针灸组72.92%(35/48)和内效贴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针灸+肌内效贴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温针灸组和内效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